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皇商(216)+番外

作者:燕赵公子 阅读记录

所以,当他把茶盏推到师父面前的时候,是十分紧张的。

韩世谦并没有马上喝,他先看了看散茶的成色,又去瞧煮开的茶叶形状,最后才端起茶盏放在鼻下,细细闻那味道。

程维哲紧张地看着他,杨中元也不由捏紧衣摆,几乎连呼吸都停了。

仿佛过了许久,又仿佛只是一瞬间,韩世谦突然浅浅抿了一口,然后闭目不言。

他似乎在回味那茶的所有滋味,里面有多少辅料,烘焙的时候用了多少火候,都能从这一碗浅浅的茶汤里蔓延出来,成为独特的味道。

“好。”终于,韩世谦睁开眼睛,认真看着自己年轻的徒弟。

他这一生做过三个果断的决定。第一次做出了龙凤团圆,带给韩家无上的荣耀。第二次,他同蔡荣信定亲,带给韩家灭顶之灾。而第三次,他收了一个似乎有些死皮赖脸的徒弟。

就是这个徒弟,敬他如亲父,重新给了他一个家,并把他们韩家的点茶手艺传承下来。

韩世谦从来都不曾后悔,他做的第三个决定。

如今品到这样一盏茶,他更是由衷感谢上苍,把程维哲送到他身边,使他已经黯然无光的生命又重新恢复神采。

“梨比桃多?花是桂花吧?用的很少,可偏偏就出了味。阿哲,你比当年的为师强。”韩世谦把盏中茶汤一饮而尽,终于开口道。

听了师父的话,程维哲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落了回去,人也渐渐不再紧张,年轻英俊的脸上又重现自信:“恩,梨子比桃用的多,为了不跟小荣华重味,我试过许多果味,最终选了梨为主味,桂花是因为前日里刚开,那日锅里不小心落入花瓣,可味道却比以前要更细腻珍香。”

他说罢,又主动给师父满上一盏。

韩世谦又品了一杯,最终下了结论:“这次的茶,我认为比小荣华要好,就按这个方子,用荣华最好的雀舌,去做吧,记得上正锅。”

程维哲一愣,脸上瞬间露出狂喜的表情,韩世谦简简单单一席话,便是肯定了他做的新茶,也给了他更多的自信。

虽然小荣华比不上龙凤团圆,可茶饼之中论说它是第二,除了龙凤团圆谁都不敢称第一。这么多年以来,端看每年御供都要有小荣华类似的茶,便能知其好坏。

有了韩世谦这句话,程维哲仿佛吃了定心针,赶在郡府最后定案前把新炒的散茶交了上去。

剩下的,便只有等了。

天启十六年十二月初八,诸事皆宜。

这一日衢州郡府发下通文,令茶商之顾、杨、楚及百里,次年初春上京斗茶。

第154章 旧识

四月初的帝京,正是繁花似锦。

早春的各色花卉竞相绽放,带来满城暖色。

一行十辆马车从帝京朱雀门驶入,一路往帝京车马驿行去。

一起上京的,除了衢州郡府知事,还有四家茶商与三家酒商。除了茶酒,其余柴米油盐之类,则全部由宫人所负责,直接在帝京附近采买。

而金银瓷器以及御用之物则是宫廷造办所的职责所在,专门产出皇室专用的器物。

大梁一贯尚茶酒,特地让皇商们入京比斗一番,也能让天家享用世间最好之物。而布匹则年年都定给淮安两家,所以每年年根底下两位家主就会上京,把今年的新布呈上,由上定夺。

这次上京,程维哲跟杨中元是一起来的,而夏家也是两人都在,就坐在他们后面的那辆马车上。

“有夏兄在,咱们进了宫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程维哲进了车马驿的客房里,终于松了口气。

杨中元好笑地看了他一眼,挑眉道:“感情,我十几年白在这待了。”

程维哲愣了愣,马上便回过神来,不由笑道:“你看我这人,竟忘了这一茬。”

其实他们在家中,杨中元对过去的事情几乎只字不提,程维哲体谅他,便一直假装自己不记得了。所以如今突然回到帝京,他也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却不成想杨中元面色如常,还同他打趣一句。

想来,杨中元对这里,也还是有些怀念的。

两个人洗漱完毕,又清点了这次带来的茶饼跟散茶,这才一起休息。

等两人都躺好,杨中元突然道:“其实,我有点想念当时宫中的朋友。”

程维哲不了解宫中的规矩,但想也知道百姓进去了肯定不能乱走,听了他的话不由担忧道:“我听知事讲过,进了宫之后一定要规规矩矩跟着宫人走,千万不能去不能进的地方。你……”

程维哲的意思很清楚,杨中元出了宫,便是普通的百姓,宫里的许多地方他都不能去,那旧日里的朋友或许也见不到面。

黑暗里,杨中元看不到他面上表情,但也知道他正在为自己担心,不由笑道:“恩,等到斗茶当日圣上与君上肯定都在,他们身边伺候的人也不会少,那时候我或许能见到几个。”

他这话说得仿佛同皇上帝君身边的人是朋友稀松平常一样,但程维哲却没问他,只道:“会的,等到了日子,我们再去问问知事,说不得他在宫里认识些人。”

杨中元笑笑,没再讲话。

一个郡府知事不过是正九品的官,就连他,曾经的御膳房总管,也都是担着正九品的品级,更何况进京大三级。

不说知事,哪怕通判、推官或经历,都不一定能见得到圣上面,更别讲什么宫中有人了。

就算睿帝穆琛再勤政爱民,大梁那么大,官员那么多,他要是每次考校都亲自到场,累死他也看不完,所以一般三五年的归京述职,大多都是左右相并吏部一同执行。

也只有藏青之色,才可堪让皇帝亲视。

大梁宫制,只有极少数朝臣可服绛紫。正一品左右相、从一品六部尚书、翰林院院长,天子太师、正一品护国大将军、从一品镇军将军等列位一等朝臣者,才可服紫。而次之一等,从三品往上一直到正二品之四个品级,则服藏青,只在团花与袖缘之上有不同之处。

所以,也只有从三品往上,才能算是入了龙目。

程维哲虽然没有做过一天官,但他自幼饱读诗书,是丹洛有名的少年天才,他年纪轻轻便高中举人,并不是靠的出身,而是真有本事。

对于官场这些,他虽然不懂,但该知道的却一清二楚。

作为在宫中混迹十四年的老人,杨中元也同样清楚,更有甚者,他比程维哲见得更多,也了解更深。

但他们两个却都没同对方谈这个话题,大梁立国三百余年,早就推翻了先朝旧历,就算是商贾,也并不被世人所摒弃,反而备受推崇。

这也并不是说重商抑农,而是对于靠自己真本事生活百姓都一视同仁,只有那些不事生产自怨自艾之人,才被称为下九流。

所以,他们这些进京准备斗茶拼皇商头衔的商贾们,在宫中其实也并不会受歧视。杨中元知道这一点,从每年这个时候御膳房出的膳食便能知道一二,不过他却到底没在前殿见过那场面罢了。

上一篇: 千里追兄 下一篇: 代嫁魔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