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复国[重生](39)+番外

谢明泽说:“恩,我们都好好的,都会长长久久。”

一阵冷风拂过,吹动了剑架上两柄长剑的剑穗,上面两个玉扣碰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有这么一瞬,荣景瑄希望人生就停在这一刻,他的亲人、至交、属下,都还好好活着。

他最希望好好活着的那个人,也老老实实在他怀中,身体温热,气息清朗,声音温和。

“阿泽,不如我们就这样过一辈子吧。”荣景瑄突然道。

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他觉得心中没由来一阵轻松,仿佛这句话咋就应该开口,仿佛这句话那样合情合理。

谢明泽不知作何反应。

他只听到自己的心越跳越快,似乎要从胸膛之中蹦跳出来,告诉所有人他的紧张与慌乱。

“好,听你的。”谢明泽温言道。

他声音里似乎含着樱桃,甜甜的,又有点微酸。

荣景瑄只觉得浑身都热起来,从来没有过的兴奋与激动席卷他全身,让他整个人都有些飘飘欲仙,完全不知所措。

谢明泽轻轻拍着他的手,声音很稳,也很轻:“我小时候就告诉过你了,我是你的伴读、朋友、亲人、兄弟,你说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什么都听你的。”

“你说我们这样过一辈子,我当然答应你。”

“景瑄,你对我的任何安排,都不需要过问我的意见,因为我不会有任何意见。”

谢明泽这样说道。

后面这些话,他从来没对荣景瑄说过。

小时候他隐隐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不敢跟任何人说。他总觉得这是不对的,不正常的,可是他又不知道哪里不正常。

后来长大了,他渐渐有些领悟,这话却再也没办法说出口。

现在这样一个夜晚,屋里昏暗,屋外月色皎洁,能把压在心底多年的话说出口,也算是了却他一桩心事。

荣景瑄搂着他的手,更紧了。

他觉得自己眼眶都跟着湿了,明明离开长信那一天就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许哭。

可是这一刻,他还是不由得心里发酸。

他呢喃着问:“难道我有了危险,你也会毫不犹豫替我死吗?”

谢明泽坚定地说:“是的,我会毫不犹豫替你死。”

荣景瑄突然松开揽着他的手,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强迫他面对着自己。

月色下,两人的英俊的面容仿佛镀了一层银色,他们就这样望着彼此,呼吸都交叠在一起。

荣景瑄紧紧攥着他的胳膊,哑着嗓子说:“好,那你答应我,没有我允许,你不能死。”

“好,我答应你。”

谢明泽突然对他微笑。

以前发生过的那一次,就不要告诉你了……

勇武军以步兵与弓兵见长,与以骑兵扬名天下的宁远卫不同,他们更注重团战。

勇武军的步兵个个都有一手好刀法,而弓兵之中,则长弓手与弩弓手兼有之,不仅擅长远攻,也擅长重兵近攻。

南部的广清大营与东部的卢呜大营,跟勇武军与宁远卫也略有不同。

总而言之,如果不是大褚末年天灾不断,而朝廷又错令百出,以大褚文武并重的治国之策,陈胜之能不能跨过九莲河还另当别论。

荣景瑄与谢明泽盘点了一整个下午,终于理清了勇武军余部的兵士。

六百人中,步兵占了多数,以百人为一队,共有四队步兵。余下两百人,一百为长弓,一百为弩弓,满打满算,凑不齐一个千户所。

大褚军制,郡都守卫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所,最高长官为指挥使,一卫下辖五个千户所,一千户统领十百户,以百户为一队,游击作战。

总旗以上,便已经是正经有官轶的军官了。

而东西南北四个大营,人数却跟卫所不同。

就拿人数最少的勇武军为例,人数巅峰时有五万兵士,最少如永延三十七年,也有两万守军。

四个大营也都有统领五千六百人的指挥使,但指挥使以上,还有左右将军、金吾将军,游击将军等。再往上,便是振国将军、定国将军等正一品主帅了。

老侯爷冯柏睿,便是定国将军。

而失踪两年有余的冯义迟,则是分管弓兵的金吾将军,位列从一品。

荣景瑄和谢明泽此刻挂的是左右将军衔,身份也并未对外公开。

远山脚下的夜里很黑,也很冷,荣景瑄他们住的营房里只摆了一个火盆,身上披着貂皮披风,倒也不至让人瑟瑟发抖。

灯影下,两个人凑得很近。

“我这几天观察,四百步兵还是相当训练有素的,这一批勇武军都是永延三十三年进营,到现在也有五年了,刀法和盾法都很了得,倒是可以作为主力。”

“弓兵就差了一些,小舅舅毕竟已经离开这里十年,长弓手还好一些,准度和力量都可以,弩兵就不行了……但弩兵又很重要,我问过三舅爷,他说兵营里的弓兵教习去岁就病故了。”

荣景瑄不由叹了口气。

兵营里将军们重要,参军们重要,教习同样重要。

没有一个好的教习,兵士们就无法掌握精准的兵器技巧,就无法在严苛的战场上保下命来。

盘点完剩下的兵力,荣景瑄又突然想起军粮来:“我们粮食还有多少。”

谢明泽道:“除去年节时三舅爷往丰城发的五百石糙米,现在营中还剩约三千石,米面油粮都还够,菜也都是屯田里种的,就是鸡鸭牛羊不太够了,前两年都是灾年,营里的牛羊不产小崽,城里也买不着种苗,只能将就凑活。”

他记忆很好,虽不说过目不忘,但今日刚盘点过的,必然不会记错。

荣景瑄听了这话,倒是放心下来。

“鸡鸭都先留着产蛋吧,我记得有五头母羊八头母牛?这也都好好养起来,很快就得用上了。”

谢明泽有点疑惑,他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些,但还是拿笔在册上写了朱批:“明日我会跟江督事叮嘱,先把能收上来的地瓜土豆芋头都收上来,放地窖里存着。”

荣景瑄点点头,又把手中账册翻过一页:“勇武军以前设有火器营,后来愍帝把火器营都调往永安了,现在的大营中只剩靶场与辎重车,明日我们跟三舅爷问一下,看看火铳与长炮还存了多少。”

他口中的愍帝,便是陈胜之给永延帝定的谥号,在国遭忧、在国逢寇、祸乱方作、使民悲伤,皆曰愍。粗粗一看,愍帝竟然一条未避,全都中了。

自从知道自己母后身死另有隐情之后,荣景瑄就不肯再称呼永延帝父皇了,他甚至连先皇这样的词语都不用,只叫他谥号。

还私下跟谢明泽说:“这字封的真是恰当。”

荣景瑄翻的正是火器典录,但一般大营里的火器面上都有定数,私底下还会另外备一些,以三舅爷的性格,他不备才是不合理的。

荣景瑄一边说,谢明泽就在另一本上一边记录,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摸清整个勇武大营的情况,然后迅速展开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