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书香门第【轻舞叶飞扬】为你整理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觉得本书不错,请购买正版书籍,感谢对作者的支持!
************************************************************************
书名:心上瓷/二嫁娘子
作者:燕赵公子
晋江2014-05-27完结
非V章节总点击数:69121 总书评数:247 当前被收藏数:381 文章积分:11,460,335
文案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
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娶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
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
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__^*) 其实男主他是个高大上……
架空仿明朝,制瓷手工艺技术流,1vs1甜宠种田文,看到bug请轻轻告诉我哦~
提示:景梁县架空设定隶属湖广徽州府,冬季烧炕,制瓷手艺与景德镇相仿,只在手工艺、衣着风俗等处仿明朝,其余架空orz~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顾昕慈,云锦瑞 ┃ 配角:顾弘毅,顾父顾母,其他等等 ┃ 其它:明朝,瓷器,种田,甜宠文
==================
☆、001走百病
大明成化二年正月十五,正是上元佳节。
顾昕慈拢拢头上的斗篷帽子,低头跟在李家婶子身后,沉默不语。
这时天已暗下,穿着各色白布袄裙的妇人姑娘,正穿行在景梁县的大街小巷里。
这一年的冬日比往年都要冷上许多,漫天的雪花正在纷飞飘落,妇人们行走在薄薄的积雪上,发出“咯吱”的声音。
顾昕慈看着手里秀气的兔子灯,心中颇为顾念还在家中的父母。
她原本不想来的,母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家里缺食少药,去岁的青瓷碗还有大半都没卖掉,她成天操心这个,根本没旁的精神顾及其他。
可是父亲却偏要她来,在长辈看来,这上元节的走百病,似乎真能除却疾病,避灾祈福。
她说不过父亲,只得套上当年母亲穿过的一件白绫袄,让李家婶子带着她,跟随其他妇人们出了家门。
即使家中光景好时,心慈母亲也不喜广袖长衫,经年都是交颈窄袖样式,下面也只简单穿条素色长裙,再没其他花哨式样。
所以她身上这件白绫袄也是窄袖样式,顾昕慈模样清秀身条纤长,一身有些年岁的老旧衣服穿在身上,却显得腰肢柔软,裙摆飘摇。
走在她身前的张氏回头看了眼顾昕慈,缓了缓步子,小声跟她说起话来:“昕娘,你母亲的近日好些没有?我这几日没去,心里颇有些挂念。”
她母亲得的是肺病,整日咳嗽,家里也愈发贫困起来,曾经关系好的几家人都借过些银钱。这些年下来,村里人渐渐和他家生分了往来。只有李家,因曾经受过他们顾家的帮助,所以一直还如往昔。
听了她的话,顾昕慈勉强笑笑说:“还是老样子,整日都要吃好多汤药,可还是消瘦得厉害,咳嗽得嗓子都要坏了,也没见好。”
因着年节时忙,张氏也确实几日没有去了,听顾昕慈的意思,知道她母亲还是没什么起色。
张氏想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当年你母亲可算是村里有名的美人,你父亲也是村子手艺最好的匠人,你母亲嫁给你父亲以后,你家的顾记也红火起来,借着你母亲一手丹青功夫,那几年过得可真叫人羡慕,可惜了。”
确实,早些年她还是个懵懂孩童,那些年过得天真快乐,家里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母亲也健康美丽,每年冬日都会给她准备漂亮的新衣,从来不曾落下一件。
那个时候她是村中最令人羡慕的孩童,就算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父母也对她疼爱有加,从不因为她是独生女而薄待。
可是她十岁时,弟弟也才刚两岁,母亲却害了肺病,那时她父亲腿还好,家里的日子也没一下子一落千丈。
到她十二上下,父亲出去送货摔伤了腿,日子这才难过起来。好好的一个家渐渐被拖垮,如今只剩那房子还能看,屋里的家具好一些的都已变卖,剩下的多半已经残破。
张氏听了顾昕慈的话,心里也颇难过,借着朦胧的灯影,她又细细打量顾昕慈,果然见她已经是大姑娘模样。
“昕娘,过了这个年,你就十八了吧?”这句话,张氏问得小心翼翼。
要说样貌,顾昕慈在他们青叶村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佳人;要说心地,只怕没有比她再孝顺懂事的。
可惜,要不是她十岁时母亲便得了病,她现在早就能做孩子的娘了,何苦快要双十年华还无人提亲。
说到这个,顾昕慈反而不觉得难过生气,对于她来说,弟弟尚且年幼,父母又重病缠身,如果她离开这个家,那家里就没法过日子了,十二岁那年父亲伤了腿不能走远路,她便女扮男装去县里走街串巷卖货,眼界自然要开阔些,她早就想好,等弟弟大一些,能挑起这个家来,她就留在家里看顾父母和窑坊,至于成亲的事情,她早就不再考虑了。
“嗯,是十八了,”顾昕慈笑笑说,“还好我大了,要不然爹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她这样说,张氏更为她心酸,因为她娘病了,他爹无法兼顾家里和瓷窑,所以顾昕慈十来岁就开始学画,等再年长些,家里开窑也都是她在监管,她一个女孩子,为了多卖些碗碟,经常穿着一身粗布男装,独自一人走街串巷兜售瓷器。
张氏知道,村里很多人都背后议论她,讲她一个姑娘家抛头露面伤风败俗。
可是如果她不这样,她母亲就无钱吃药,父亲的腿也会越来越差。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顾昕慈一个姑娘家做到这地步,也很难得。
“婶子帮你留意些,要是有那合适的人家,我也帮你仔细问问,年岁再大些,再找就更难了。”张氏顿了顿,还是跟顾昕慈这样念叨一句,虽然这话本不应该直接跟姑娘家说的。
可她母亲病了,她父亲整日为了多赚些银子忙碌,哪里有空操心她的终身大事。
顾昕慈知她好意,也没推辞,点点头答应下来。
说话的功夫,一行人已走到桥口,这道石桥是景梁县的老桥,桥东桥西连接着整个景梁县,每一岁的走百病,必要经过这座桥。
果然,整个队伍慢慢停了下来,一位穿着锦缎白绫袄裙的妇人从人群里缓缓走了出去,站在桥头高声唱道:“走走桥,渡渡危。”
她声音高亢嘹亮,即使是走在最后的顾昕慈也能听到,随着她的话,妇人姑娘们也跟着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