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306)+番外

作者:九紫 阅读记录

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和江妈的房间,他房间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书,除了他给三个孩子买的一些学习的书籍外,还有什么《辞海》《鸡鸭养殖指南》等许多书籍。

江爸抽出一本很旧了的《文言文大全》《小学生奥数竞赛题》等书籍,给吴记者看里面曾经江柠背书做题时留下的痕迹,摄像师就跟在后面拍。

因为房间不大,里面又摆满了衣柜橱柜,跟进去的人不多。

这些书,本来是买来下教给江松看的,可江松性子跳脱坐不住,根本不愿意看这些,江爸前脚教他,后脚他就跟猴子似的蹿不见了,你追都追不上他。

后来给江柏看,江柏也没兴趣,于是他的一腔好为人师的父爱,全部给了年龄最小的江柠,这一书架的书,只有江柠是好好的看完学完了的。

不得不说,江爸是个非常爱惜书的人。

江家三个孩子,从小到大的书,都被他很好的保存收藏着。

他爬到屋顶。

江爷爷因为巡山的缘故,每年山上有什么树死了,他都拖回家,这些年下来,屋顶横了满满一排的树,就等着哪年盖新房,这些树木能用的上。

他从这些树上的菱角盆中,搬出来一个大箱子下来,擦去上面的灰,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江柠从小到大的各种书,除了部分被江松小时候不懂事,撕了折成飞机和各种正方形的纸牌方去玩了,就连她小时候的作业本都保存下来了。

这事情,江柠知道。

后来,江家建了大房子,在楼上朝阳的那间房,做了楼上的会客厅,这个会客厅内,有一整面墙的书架,安装着玻璃推拉门的书架上摆满了江松、江柏、江柠那么多年的所有书籍、奖状、获奖证书。

她每一次过年回到老家,在看到那些她小时候的印记,被仔细保存着的时候,她也不是不触动的。

江爸总是这样,在她看透这个世界、这个村子、甚至是他的本质之后,偏偏又给你保留着一点温情的东西。

而这点温情,他不是装的,他是真的。

第143章 143

而如今的江柠, 只是微笑而又冷漠的看着,像在看一出戏。

她看着江爸,将里面她小时候的书翻出来给记者看, 摄像师的镜头也对准这些旧书和她小时候的作业本。

孙校长和大小王主任也不是不动容的, 为江家对学习的重视,对江家的学风。

有这样一对重视子女学习教育的父母, 也难怪能教出两个大学生了。

之后就是在摄像机和众人的见证下,孙校长为江柠颁发奖学金。

此时,几乎全村的人都来到了江家看热闹,江家的门口的高台,已经被清空, 因为孙校长要在江家的破屋前的高台上,为江柠颁发奖学金。

周围高台, 邻居们的楼上,二楼三楼全都围满了人, 下面的路上密密麻麻站的都是人,许许多多回娘家的女孩子们,都抱着孩子在看着这一幕,有些已经当了妈妈的女孩,还低声教育自己的孩子:“阿强, 看到了没?你将来也要好好读书, 像你柠姑姑一样, 考上京大, 那妈妈这辈子就值了。”

还有许多父亲们, 羡慕地看着江家那破屋门前高台上的正在接受孙校长颁发奖学金的江柠, 江爷爷,江爸。

本来江妈也是邀请上来一起见证的, 可江妈不知怎么犯了倔脾气,闹别扭似的不愿意上台。

众人劝了又劝,都没有劝住,可后来真没叫她上台了,她心里又很不舒服,觉得委屈的很。

“大个子这下是真值了,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他家债都还完了,现在挣的就是建房子的钱了,听说他宅基地都选好了,就等着建了。”

“等他两个儿女大学出来,就舒服了。”

“儿子考到沪市大学,女儿考到京城大学,以后都不得了,比他们两个叔叔考的大学还要好,尤其是这个小的,那可是京城大学!”

现在没有一个人再说什么女孩子读书没用,女孩子读书是给人家的读的了。

他们要是有个这样的女儿,他们也愿意供她读啊,读出来了,将来考到政府里上班,那他们就有个在政府里上班的女儿,以后有什么事找她,多方便啊!

尤其是他们得知,奖学金有五千块钱的时候,更是眼睛都羡慕的红了。

五千块钱啊,那是现在很多家庭一年的总收入,如果不出去打工,只是在家里务农的话,靠那十来亩田地,连五千块钱都挣不到,大个子家的女儿,考个大学,就有五千块钱的奖学金!

这五千块钱,一个是奖励她考上京大的两千块钱,一个是她拿到全国奥赛金奖的两千块钱,还有她代表吴城一中,进入了冬令营的一千块钱。

颁发奖学金的地方很是简陋,可仪式感却做的足足的。

在采访完江家,搜集了足够多的素材后,记者和摄像师、孙校长他们终于离开了江家村,离开了临河大队,开始加班加点的连夜剪辑成片。

这次的采访片子非常好剪辑,因为光是一个江柠,她本身的故事就非常具有故事性,反转又反转。

第二天的早间新闻上,就播了这件事,主要是讲吴城吴中和吴城一中,两所学校,分别有一位学生,被清大和京大录取的事情,还放了两人在校门口简短的几秒钟采访,和各自与各自学校的合照。

这下可让吴中和一中大大的出了风头。

孙校长、张主任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今天的市电台的早间新闻,可惜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又去守晚间新闻。

吴城县电视台,因为是个地方小破台,一没有自己的剧,二没有自己的节目,三没钱做节目,每天只有晚上七点多有个晚间新闻,新闻后面有个采访节目,一般也没有收视率,没人会看,等到了九点,有个专门播放几年前的老电视剧的时间段,播放的剧全都是已经被别的台播烂了的电视剧,到了十一点半,电视台就停播了。

昨天的采访完成了后,他们回到吴城,当天的新闻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放在今天的晚间新闻里,晚上的晚间新闻之后,还有一个专门的采访节目。

不过让大家比较意外的是,市电台的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都播出了这件事。

江家村的人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想看到自己上电视了没有,尤其是那些被采访到的人,都等着看自己在电视上的风姿。

可惜他们现在看电视,还考‘大锅天线’收信号,能够播放出来的电视台极少,除了中央电视台,就是他们本地的省电视台,市电视台,因为吴城县电视台实在没啥看头,他们主要看的还是市电视台。

没想到中午就看到了采访。

可惜新闻中展现出来的时间只有几十秒钟,饶是如此,也算是给了这件事很大牌面了,很多不太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人,却很喜欢看市台和省台晚间的《新闻六十分》,因为说的全都是和他们生活贴息相关的小事、琐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