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崽崽后被大佬追着喂饭[慢穿](575)

三郎眼疾手快拉住他,陆景贤面色一变,狠狠瞪了陆景承一眼。

要说恨,他心里的恨比陆景承深得多,可耍这种小儿把戏有什么用?幼稚,上不了台面。

送出来的陆一郎等人更是面色惨白,让他们碰见已经够头疼了,这……这可怎么……

陆一郎上前几步,勉强扯出一副笑脸:“年哥儿,承哥儿他年纪小,定不是故意的……”

他倒不是有意偏向陆景承,只是觉得景年脾气软好说话,想把这件事定性为一个意外,才好糊弄过去。

“我看这王八崽子就是故意的!”三郎大怒,捋起袖子就要动手。

“三哥。”

景年拉住了他。

他走到陆景承面前,这个面相阴沉的少年,咧开嘴,朝着景年露出一个挑衅的笑:“我不是故意的,五哥。”

景年也笑了:“我是故意的。”

他一脚踹在陆景承脚踝上,看着他吃痛倒地。

第362章

坐在马车上,三郎还在骂骂咧咧:“狗胆包天,给他脸了,什么玩意儿……”

方才年哥儿踹回去一脚,陆景承那个鬼崽子一样的东西,跟疯了一样,冲上来就要跟景年拼命。

三郎跟在陆景堂身边,是踏踏实实学过点儿拳脚的,也正经实战过,收拾陆景承一个还未长成的少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更别说还有其他拉架的人,就连陆景贤自己,也使劲浑身解数阻拦。

他可太清楚了,今天他胞弟要是伤了陆景年,陆景堂绝对会把这笔账算在他身上,他现在还经不起陆景堂集中打压。

最后人是拉开了,陆景承不干不净骂了一堆,许多乡下俚语粗话,粗鄙不堪,陆文敬家那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们,听都听傻了。

还是陆景贤自己捂上了他的嘴,陆景承被憋红的脸上,一双眼睛里,怨毒几乎要溢出来。

景年心情很差,面无表情坐在一侧,板着脸的模样,竟有几分神似陆景堂,让人不由噤声。

三郎声音越来越低,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陆景复他们在想什么?不清楚咱们不待见三房吗?竟还跟他们熟络。”

陆景复就是陆文敬的二子,都是姓陆的,他们这一房的陆二郎是陆景堂,三郎便不愿意叫他二哥,见面含糊过去,私底下生了气,干脆直呼姓名。

虽说都是一族的兄弟,可人分远近亲疏,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从身份地位上,陆文敬这一房都与景年他们大房更亲近。

之前陆景齐,也就是陆文敬长子还在的时候,待他们客客气气,几乎不与三房联系,陆景贤上门,家里主事的郎君避而不见,几次下来,他自己就明白了,也就不上门了。

如今陆景齐外任县令,还是陆景堂出了力气,这人一走,竟转头背着他们,跟陆景贤勾搭上了。

三郎越想越气:“得跟阿兄说。”

他们这一脉,比他年长的只有陆景贤和陆景堂,二房前几年因为一些事,差点儿跟三房打起来,他更不愿意称呼陆景贤为兄长,对陆景堂,也不叫“二哥”了,跟着景年喊“阿兄”。

景年压了压火气:“阿兄在外办差,何必因为这些小事惹他烦心。”

不是什么大事,等阿兄回京,找个机会跟他提一嘴就行了。

他阿兄如今是真的忙,官做得越大,手里的权势也越大,需要管的事情也越多。

其实他也想不通,陆景复他们这么做,图什么?

明显他阿兄比陆景贤有能力有前途多了,难不成是想脚踩两条船,两边交好?也不怕翻了船!

除非……除非陆景贤能拿得出打动他们的好处。

可惜他们刚回京,消息不够灵通。

三郎闷闷不乐,他晓得景年说得对,可是这口气让他一直憋着,他难受。

“年哥儿,我跟你说,陆景承跟个狼崽子一样,记仇得很,这回是盯上你了,你可要小心。”

景年几乎完全没跟这个堂弟打过交道,也就是五岁之前还住在陆家村的时候,偶尔阿爷阿奶上门,带着陆景承在他们家吃饭。

唯一能翻出来一点儿的记忆,就是陆景承吃饭非常霸道且不讲究,他直接用手从菜碗里抓,连着菜碗一起往自己怀里扒拉。

好像有一回,他阿娘煮了只鸡,刚端上来,陆景承就抢那锅鸡,差点儿烫到,阿奶因此责骂他阿娘,他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记住这些的。

后来那顿饭没吃成,他阿兄发了脾气,逼着阿爹将人送走了。

那会儿他阿兄已经是小三元,在家里说话十分管用。

再后来陆满仓和陆刘氏再来他们家,没有再带过陆景承,景年只在过年去跟爷奶拜年的时候见过他一回,之后他们一家搬到京城,再没跟陆景承碰过面。

只能说,跟小时候一样讨厌,不,更讨厌了。

三郎见他没说话,急了:“你别不信啊,我跟你说,你可别小瞧他,四郎那个傻子,在他手里就吃过亏。”

他们家因为阿爷阿奶偏心,跟三房时有摩擦,毕竟老两口想偏心,总得有的偏,他们想给三房好处,自己没有,就得从另外两个儿子身上挖。

大房离得远,陆文元给爹娘的孝敬,按时寄来,寄到族长家里,请他们代为转交。

四时衣裳鞋袜,干果点心,都是顶顶好的东西,谁见了都得夸,村里哪个老人看了不说一句羡慕。

这些东西,吃的也就罢了,精致是精致,份量就那么些,不经吃,而且好东西得留在呢。

衣裳鞋袜这些,都是比着两老口尺寸做的,颜色说好听了叫低调,直白点儿就是暗沉,老年人穿一穿还行,旁人想穿,改都没法改。

老两口穿着新衣裳,花色暗沉,可适合老人啊!村里老人不好意思穿得花哨。

都晓得这是陆家老大寄回来的,都夸陆文元孝顺,状元郎孝顺。

所以哪怕老两口再心疼孙子,除非把这些衣裳拿出去卖了给陆景贤买新的,否则想省给他穿,几乎不可能。

陆景贤要是敢让爷奶卖了大房寄回来的新衣给他买衣裳,脊梁骨都能被人戳穿,他丢不起那个脸。

大房寄回来的包裹,每次都是一大包,陆文德带着儿子送过来,全村人都看得见。

可里头东西多钱少,偶尔寄一回钱,有那些东西,没人觉得他们不孝。

这样一来,三房在大房身上,实在占不到什么便宜。

可二房不一样,二房造纸卖纸,这消息瞒不住,他们挣了钱,也瞒不住。

虽然不晓得挣了多少,可肯定是挣了的,陆满仓和陆刘氏就动了心思。

三郎四郎就不是读书的料子,他们这可不是不给机会,都读了好几年了,跟陆景堂同时入学,陆景堂考上了状元,他们连下场考试都不行。

陆家老两口觉得,与其让这兄弟俩在学堂浪费钱,不如将这份钱省下来给他们大孙儿用,再供出一个状元来。

这已经不是陆文达刚死,老两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时候了,他们亲眼看见陆景堂考中之后的风光,也曾经受过许多吹捧,再次感受到读书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