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崽崽后被大佬追着喂饭[慢穿](930)

谢老师:“……”

唉这可怎么办,她又不能明说。

只能在群里提醒,群里不要讨论与学习学业无关的事,相处需谨慎,多替孩子们考虑。

家长们:就是为了孩子考虑,才想着带他们出去玩,看孩子闹腾的。

他们赶紧配合老师,跟王子轩和陈一诺家长说:“我们私聊。”

他们私聊去了,景风看到的时候,家长群里已经不让再讨论这个问题,景风想回复一句都不行。

其实他不太愿意生意上的事牵扯到自家崽,能多一些客人固然是好事,但是里头要是混几个不讲理的,玩得不高兴了,又牵扯上孩子,他怕自家小外甥受委屈。

没等景风想好怎么跟这些家长说,另一个家长群——没有老师在的家长群,开始艾特景风。

好几个家长原本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听王子轩家长还有陈一诺家长这两家自来水狂吹,吹得他们自己也心动了。

景家很多客人都是这么来的,一些熟客会自动转换成自来水,在亲戚朋友中间帮景家的东西打广告,如果有实物,则效果更佳,吃过的都说好。

这些家长倒是没吃过,他们的孩子今天啃了王子轩一口苹果,馋得口水横流,回家之后还惦记着。

王子轩和陈一诺家长也跟他们说了,说苹果真的味道好,如果觉得贵,可以去玩别的。

他们有带旅游手册回家,拍了册子里的内容放到群里给家长们看。

但也说了,贵是贵了点儿,真得很值得。

大家孩子在一个班里上学,县城又不是很大,陈一诺爸爸还是县医院的医生,挺多家长都认识他。

就算景家是他家亲戚,他也不至于为了亲戚挣这么仨瓜俩枣的,帮着骗人,多败自己的口碑。

因此众家长都是相信的,特意艾特出景风,是想约个时间,好几家决定这周六周日一起去清水村农家乐玩儿。

听说景风家的餐需要提前订,他们人多,想一起订了。

人确实多,这么多人加起来,最起码得有两大桌了。

这两大桌,是指十人以上的团体餐,即便有他姐打下手,也够他妈忙的。

挣钱这事庄红娟可乐意,但景风看不得她太辛苦,最后看在都是景年同学份上,才都接了。

后面又有学生家长听他们讨论,心动想加入,景风都表示接待能力有限,别的游玩项目可以,村里的农家乐也能接待,但他们家的餐是订不了了。

他越是这样,人家订到餐的越觉得捡到便宜,没订到餐的很遗憾,后悔自己不该犹犹豫豫。

群里立刻又讨论起下周,几个刚才犹豫着想去又没去的,开始约下周末的出行。

于是从这一周开始,连着好几个周,每一周的周末,他都会在自己家看到他的几个同学,还有他同学的家长。

大人们夸他乖巧懂事,漂亮可爱,夸宗廷沉稳有度,勤奋好学,反正看他们这俩孩子,是怎么看怎么好。

这些人来过之后,自不用多说,吃过了景年家饭菜的,就没有说不好的,也没有不想吃下一顿的。

来之前还觉得价格有点儿贵,吃过之后,贵什么贵,人家收这么多钱是有道理的,贵有贵的理由,合理的,应该的,下次还来。

不过想下次,就得轮到很久以后了。

前面去的家长们反馈都特别好,回去在群里一说,其他家长纷纷意动。

尤其是小朋友之间,也有一个从众心理,其他同学都去过,就我没去,回家一准得跟家长哭闹。

而且那些来过的,每一家都买了很多苹果带回去,不可能不买,尝过之后,一十块一斤算什么?

一次买十斤都算少的,有一回景年有个同学,他爸爸一口气买了上百斤苹果,说要送亲戚朋友还有客户。

这些孩子家里买了景年家的苹果,都会带到学校去吃,谁让当初王子轩开了个好头。

班里没去过清水村的孩子,自然也没有苹果,有关系好的同学去过,蹭一口苹果就能开心老半天,蹭不到的,眼巴巴看着,回家就得跟家长哭。

搞得去清水村农家乐,去摘景年家超好吃的苹果,还有去景家订餐,简直成了景年班上的潮流。

甚至这股潮流,有向别班蔓延的趋势——景年班上有同学,表姐在同校不同班,她父母约着亲戚一起的。

谢老师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班里一半同学都去过了,剩下的一半商量好排了轮次,为了抢前面的机会,还在另一个家长群里发生过小小的口舌之争。

谢老师:“……”

这就不关我的事了。

不过她也好奇起来,景年家的苹果,到底有多好吃?

孩子们或许会因为大家起哄或者什么原因被洗脑,夸张得说我这个东西有多好吃怎么样,但不至于这么多家长都是蠢的吧,一十块钱一斤的苹果,如果不好,他们这么多人买?

谢老师觉得自己得亲身实践一番,她干脆约了两个同事,也打算周末的时候去探一探究竟。

于是,景年周末的时候,不光在家里看到了自己同学,还看到他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

这个假,不放也罢。

几个老师没有提前在景家订餐,原本安排不上的,但她们就三个人,而且其他订餐的都是景年同学的家长,都愿意卖孩子班主任一个面子,让老师们加入。

于是谢老师和另外两个老师,稀里糊涂交了团餐,也坐上了景家的餐桌。

她们也拿到了那个旅游手册,但只打算去摘摘苹果的,这么贵的餐,为什么要吃啊?

吃完之后……感谢学生家长们的慷慨,让她们品尝到了真正的美食!

生活老师摸着撑起来的肚子,叹着气说:“难怪景年同学在学校都不怎么肯吃饭……”

家里吃得这么好,学校食堂的东西吃不下去,也怪不得孩子。

景云出来收拾桌子,听见这话,忧心忡忡地回到厨房,看了眼脸埋在碗里,疯狂扒饭的崽崽。

她就说,感觉这段时间年宝瘦了点儿,脸颊上的嘟嘟肉都少了。

原来是在学校饿的,孩子吃不好饭。

老师们走的时候,毫无疑问,也装了满满的苹果。

买得多,带到学校,难免要给同事们分一分,她们这个工作圈子,所有同事都是实验小学的教职工。

很快的,几乎整个实验小学都知道了,一年级一班有个学生,家里有片苹果林,可以摘苹果,特别好吃。

价格都是提前说清楚了的,但因为说的时候往往已经尝过了苹果,没人会觉得这个价钱不值得。

于是这股风潮,又从景年班上,刮到了学校老师群里。

景年家的苹果,卖得飞快,苹果的保质期比西瓜长,耐放也耐储存一些,所以销售问题景风不是很担心。

他还在那个网店上也上新了苹果,不过没什么新客,人家一看他那苹果,一十一斤,还不包邮,都觉得会买的是大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