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门天骄(科举)(204)

作者: 銮音 阅读记录

再一翻《初中数学》,正宁帝脸上的笑容有亿点点僵硬,若无其事地合上书页,深深地看着萧景曜,“这也是你编的?”

萧景曜心知自己最大的挑战来了,垂手恭敬道:“回陛下,这是臣写的。”

一字之差,意思可就令人玩味了。

正宁帝深深地看着萧景曜,李首辅等人同样一言不发地看着殿中这位如朗月清风一般的少年,心下暗自赞叹。便是他们,在萧景曜这个年纪,直面天子威严,也不可能比萧景曜表现得更镇定。

萧景曜,当真受上苍偏爱啊。

李首辅同样是少年天才,志高才深,聪明果敢,一路顺顺当当坐上首辅之位,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天下英才不过尔尔。哪怕先前萧景曜六元在手,李首辅也只是觉得萧景曜格外聪明一点,还有不小的运气。

直到萧景曜任了中书舍人,几次献策后,李首辅才终于正视萧景曜的才华——这位少年是块天然美玉,无需雕琢已然是稀世奇珍。其智计手段,已经可以同官场大员们别苗头。

这等天纵奇才,只能道一声天授。

真的是天授吗?

内心强大如李首辅,这会儿手都有些颤抖。

萧景曜屏息凝神,感受到正宁帝几人锐利得仿佛要戳开自己身体的目光,格外冷静。

不知过了多久,正宁帝终于收回了目光,笑吟吟地看着萧景曜,“你这滑头,朕看你还有些东西没写出来。《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后面呢,莫不是《大学数学》?”

萧景曜苦着脸,“陛下明鉴,真不是臣耍滑头,实在是吴阁老生辰太近,臣只能挑灯夜战,连夜写下这两本算学书。”

“那之后呢?”

萧景曜摸摸鼻子,“之后是《高中数学》,而后才是《大学数学》。”

胡阁老捧着《小学数学》,爱不释手,痛心疾首,“怎么我的生辰早就过了呢?不然景曜就该把这套书送给我了。这些数字多好用啊,记账算账不知能省去多少功夫,我们户部才是最需要这套算学书的!”

胡阁老想要打劫的手蠢蠢欲动。

吴阁老冷笑一声,“就知道有些没有面皮的老东西会腆着脸抢别人的东西。这可是我收到的生辰贺礼,你也要抢不成?”

胡阁老气得胡子都竖了起来,“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抢呢?左右你也熬夜看完了,不若将这套书借给我钻研一阵?”

说完,胡阁老还认真地请求正宁帝的支援,“陛下,户部账目繁多,若是拿这些新数字来记账,负责记账的主事们摸不准这些数字的奥妙,自然不敢做手脚。”

不得不说,胡阁老最后一句话,准确击中了正宁帝的心思。

吴阁老见势不妙,赶紧开口道:“陛下,这是臣收到的贺礼,臣自己还未钻研透!”

好不要脸的狗东西,竟然敢明抢!

正宁帝眼看着两位阁老快要打起来了,赶紧打圆场,温声道:“两位爱卿何必心急,学算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改记账方法同样也不急于一时。你们要想用新法子,也得自己先学明白,才能教给底下人。现在争得面红脖子粗,反倒不美。”

吴阁老和胡阁老这才偃旗息鼓,不再闹腾,只是眼神依旧闪着刀光剑影,让其他人看了出好戏。

正宁帝抬抬手,示意萧景曜先在政事堂外面侯着,又让政事堂中其他伺候的宫女内侍全部退下,这才叹了口气,看向李首辅几人,“生而知之啊,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吴阁老最务实,双手一摊,“大齐又添一良才,不好吗?”

胡阁老不甘示弱,“萧景曜心思坦荡,品行正直,得上苍偏爱,也不稀奇。”

李首辅看着正宁帝眼中的得色,一锤定音,“古时圣王身边,都有神异的贤臣辅佐。萧景曜既然生而知之,那便是陛下圣王之德,引来了王佐良臣。”

正宁帝抚掌大笑,“怪不得,朕一见他,就觉得他是上苍给朕的祥瑞!”

殿外的萧景曜同样心情大好,知道自己这一次又算对了。

锦衣卫查人有多精细,萧景曜已经在先前京城的抄家大礼包中领略到了。正宁帝和阁老们,谁又是庸人?萧景曜若是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聪明,将别人都当傻子糊弄,那才是真的缺心眼。

别人官场几十年沉浮,受的是精英教育,念的是圣贤之书,经史子集张口就来。读史使人明智啊!

政治斗争刀尖起舞,能顺风顺水混到内阁的,谁不是人精?萧景曜同样是人精,但他更精通商业,于政治一道,在政事堂那几位眼里,萧景曜还是个小孩子呢。

想要糊弄他们,何其困难?

一个不留神就容易结仇。我在你眼里就这么蠢吗?你这是在侮辱我!

要是正宁帝也这么想,哦豁,别说萧景曜是六元状元了,他就是六十元状元,指不定也得把小命搭上。

藐视天下,妄图将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得多恨自己的九族啊。

萧景曜从小到大的事情,锦衣卫都查得清清楚楚。

萧景曜想搞点事情,办报纸倒还好,之后搜集人才一起发展工业,点亮科技树,怎么解释?

从小到大都没进过工坊的人,画起各种机械图来有模有样,说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啊?

反正正宁帝是不信的。萧景曜这个天子近臣,隐瞒了这么大的事,呵呵。

但要让萧景曜就这么磨掉自己所有的棱角,泯然众人,萧景曜也不乐意。

凭什么呢?他要是个脑袋空空的草包也就算了,但他脑子里明明有那么多可以留给后人的东西,为什么不用?

百年屈辱史历历在目,萧景曜不知道现在西方发展成什么样了,但按照历史进程,大航海时代迟早会到来。

华夏的科技大多时候也处在世界顶尖,再加上萧景曜脑海中的知识,要是再能得到正宁帝的支持,凭什么这一次走在前面的不是我们?就算不行,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后,萧景曜也不后悔。

因此,在分析完正宁帝的心态,尤其是知道正宁帝一直拿自己当祥瑞看的时候,萧景曜就算计好了这一切。

目前看来,萧景曜步步算计,全都正确,顺利过关。

第061章

封建时代, 想要尽快做一件事,自上而下可比自下而上顺利多了。萧景曜只要过了正宁帝和六部阁老这一关,剩下的根本就不用他再费心。要是正宁帝和内阁阁老们一致决定要推行的政令还推行不下去, 那就得怀疑一下正宁帝作为帝王对朝堂的掌控力了。

当然,正宁帝要真是这样受制于人的帝王,萧景曜也不会蠢到现在就跳出来搞事情。

臣子和帝王也是双向奔赴的。

萧景曜本质上还是把正宁帝当成最大boss, 没有这个时代的人特有的对皇权的畏惧。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废宰相, 设内阁,是加强中央集权之举。也就是说, 在大齐, 帝王对朝堂的掌控比有宰相时还要强, 大权在握, 说一不二。正宁帝宽和, 愿意给阁老们体面, 所以现在阁老们的地位比先帝时期要高上一点,至少明面上, 只要有道理的事, 正宁帝还是会给他们一点体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