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夫妻在八零(106)
包兰香没招了。
回到家宋士侠就气得骂,说姜雅太好说话了,拿钱不当钱,农村谁家一个月能给40块钱养老费的,并且还是两个儿子。有眼睛的人都知道,这钱花不到包兰香自己身上。
姜雅其实还挺愿意,她不缺这点钱,只要这个婆婆离她远点儿,大家各过各的日子。
姜雅心里有数,结婚那时候有言在先,老辈的人情往来都有包兰香承担,包兰香一年有240的转让承包田的钱,加上她给的40,一个月差不多60块钱,如果只有包兰香一个人花,可以说绰绰有余。
可是要再加上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那只能说不宽裕。像村里一般老人那样,自己种个菜、养个鸡,节俭一点倒也能够生活,紧巴巴就是了。
反正钱她给了,至于包兰香怎么花,那是包兰香的事。
* * *
入秋,小岭村专门划出一块地,开始建大棚。
贺成要带头,所以他当然要建一个,姜老大一个,姜丰产这小子胃口大,这几年尝到了小拱棚的甜头,对二姐夫看好的项目深信不疑,他一家建了两个。
全村一共有二十几户参加,施工队开进来,技术员请进来,23个标准化大棚拔地而起,连成一片很是气派。
一切就绪,9月末育苗下种。因为是第一年,为了技术上好统一参考,也因为价格高,这23个大棚里全部都种的黄瓜。
黄瓜比较费工夫,管理必须跟上,一时间,种大棚的人家忙到飞起,大家都没经验、没技术,都是生手,也就不敢随便雇人,壮苗浇水、定苗定植、引蔓整枝……只能边学边干,在技术员指导下,大家一起学。
大棚里的活儿就是这样,就算有熟练工,雇人,你自家人也得在里边盯着,技术方面的各项把控,都得你自己随时把关。
等到黄瓜上了架,隔三四天就要引蔓一次,同时还要整枝,把多余的侧枝都摘掉。家里人全部进了大棚,就连颜颜、卷卷和辉辉三个小孩,也被带到大棚里玩耍。
大棚里暖和,三个小孩脱了外套棉衣,只穿着贴身的秋衣玩得格外欢畅,大人们一边干活一边照看着。
姜雅这么多年来,干农活还真没出太大的力,进了大棚累得够呛。垄里不好走,她拎着一桶摘下来的侧枝瓜蔓,摇摇摆摆顺着垄沟走到地头,把桶一扔,一屁股坐下了。
“可累死我了。”姜雅抓起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光,长舒了一口气,“贺成,咱们明年不种了行不行,太费事了。”
“明年不种了。”贺成也抓过水壶倒水,咕咚咕咚喝光一杯水,笑道,“你看看这个长势,我估计只要不出差错,这一个棚,就得拿到两万块左右的利润,所以明年都不用你言语,肯定很多人抢着种。”
不光他们村,这次是县里牵头,成功了,全县推广。
要知道,这年代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也不过两百块左右,即使是在小岭村,村民们种小拱棚,一年也就赚个几千块,就很惊人了。一个大棚两万块利润,那将是爆炸性的效应。
“我累死了。”姜雅很没形象地塌着肩膀坐在垄沟上,把手伸给贺成看,白线劳动手套上全是绿色的汁液,“我不管,今晚你做饭。”
“我也累死了。”贺成说,“没事儿,你娘中午蒸了一大锅包子,肉的菜的都有,晚上都去那边吃,随便烧个汤就行了。”
好吧,晚饭解决了。两口子并肩坐在田垄上,瘫了似的靠在一起。
“我想退休了。”贺成说,“一天天忙的,我决定了,再过两年就退休,35岁之前一定要退休。”
“行,”姜雅笑嘻嘻道,“你退休,回家带孩子,我赚钱养你。”她说着很不正经地给了他一个眼神,“小白脸,姐姐赚钱养你啊。”
贺成白了她一眼,没力气理她。家里的钱应该足够两人都退休躺平了吧,当然随着俩孩子大了一点,姜雅也有姜雅的打算。
两人忙里偷闲懒了会儿,宋士侠提着一桶瓜蔓走出来,精神抖擞神气十足,冲着他俩骂道:“两个懒货,干活没有歇歇的时间多。”
姜雅就纳了闷了,她这个娘,老当益壮啊,怎么就那么有干劲。要光论干活,别说姜雅和贺成,就连姜丰收,都只有被骂懒货的份儿。
姜老大更不用说,老当益壮,干活不知道累似的。以前宋士侠总说再拼几年,赚钱给小儿子娶媳妇成家,如今眼看着老公母俩发家致富的劲头,再有几个儿子、再娶几个媳妇也够花了。
姜雅咂咂嘴,一边是贺成同学35岁之前要退休,一边是她这对爹娘还要发家致富赚大钱。
第57章
小岭村的大棚都是标准半坡暖棚, 占地三亩,每个大棚都带着一间配套的耳房,用作保温过渡通道, 也用来居住休息、当储藏室。姜丰收走进耳房, 掀开厚厚的棉帘子, 走进大棚, 寒风被阻隔在身后,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顿时让人舒服地打了个哆嗦。
然后迎面就被骂了。
“死小孩,你跑到哪里偷懒去了?半天不见人影, 要你有什么用, 干活见不到你人,吃饭你比谁跑得都快!”
见他进来,宋士侠立刻转移了骂人的目标。
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贺成和姜雅坐那儿,很没同情心地看着姜丰收笑,石巧玲拎着桶从黄瓜架子里钻出来,也笑起来。
姜丰收呲着牙笑,赶紧申辩:“娘,我开会,正经事儿!”
“开会开会, 开你娘个腿儿!”宋士侠不由分说骂道,“大家都忙死了,开那么多会有啥用啊, 你们要闲的没事去村头挑大粪去!我看你就是躲干活, 懒死你!”
“娘,我真开会, 村里临时开会,又不是我要开的。”
棚里太暖和了,姜丰收边说话边脱下外套棉袄,看着绿意盎然的黄瓜架笑道,“这不都快干完了吗。”
“对,我看你就是专门等着干完了才来的,”宋士侠嫌弃地叫他,“这个棚干完了,那边还有呢,一连四个棚都是咱们家的,你想干到什么时候。”
姜丰收脱掉棉袄放在一边,先拿起水壶给自己倒水喝,一边说道:“娘,先别催,我告诉你个大事情。”
“你能有什么大事情,你最大的事情就是赶紧给我找个对象!二十好几的人了,你连个媳妇都娶不到,要你有什么用!”
“娘。”姜丰收无奈地大叫。
要问宋士侠如今还有哪里不如意,那就是小儿子还没娶媳妇了,这几乎已经成了宋士侠和姜老大的一块心病。
说起姜丰收,差不多也算是他们小岭村、乃至方圆十里八乡的“黄金单身汉”了,相貌堂堂,当过兵,民兵营长村干部,家风正,爹娘家人都正派,姜老大在村中受人敬重,最关键的是家里还有钱,他姐夫他哥都是当地发家致富的能人,带头人,这几年姜老大和宋士侠跟着女婿、大儿子混,种小拱棚,赚钱也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