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农家三姑娘(160)

作者:麻辣香橙 阅读记录

“她这么点儿,哪里认得人?闻不到她妈身上的味儿了。”张洪菊笑着说。小婴儿虽然小,却也能靠气息识别熟悉亲近的人。

“婶子,金成订亲了,你就安心啦!这喜事都扎堆了。”姚小改说,这天三月初六,再过两天,三月初九,就是鲍金东跟姚三三结婚的大喜日子了。

“可不是嘛,喜事扎堆,扎堆好!”鲍妈说着笑起来,努努嘴问张洪菊,“那俩孩子呢?”

张洪菊知道她问的是鲍金东和姚三三,便笑笑说:“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啊,一早就没来家吃饭,我还当去你那儿吃了呢!”

“也没来啊。”鲍妈说,“喜事多,都忙,金成带小双去埝城买订亲的东西,也还没回来呢!”

“他俩啊,买床去了。”姚小改笑着说,“这还有两天就结婚了,床还没挑好呢!早先咱爸找木匠定做了个床,还说用好木料结实什么的,结果人家俩人没看中。昨晚我听他俩说要重新买。”

所以,鲍金东拉着姚三三火急火燎买床去了。至于已经定做好的床,那啥,姚连发老两口子睡得那老式木床,也该换了吧,哈哈!

相对于姚小疼、姚小改结婚的时候,姚三三结婚购置嫁妆,倒是没在村里引来什么轰动,她是在家招赘的,很多东西家里本来就有,用不着再买,两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即便有了些钱,也不会花钱买那些闲着不实用的东西。所以,除了装修新房,新房里一套组合家具,沙发,电视机,音响,也就没再需要买旁的东西了。

姚三三对新房的布置十分关注,大到漂亮梦幻的双层大窗帘,小到茶几上的一个花瓶、一个杯垫,都是她自己精心挑选的。

至于床,姚连发定做的床前两天送过来,水曲柳的实木床架子,放了席梦思床垫,样式虽然不新颖,但看着也还顺眼啊,谁知道鲍金东一眼没看中,说这什么床呀,不够大,还土气。

“床是大件儿,这张床四千六真不贵,一米八乘两米,目前这市面上你能买到的最大的了,木料也好,床垫名牌的……”售货员卖力的介绍推销着,连日忙碌,姚三三都有些转累了,便坐在旁边的床垫上,笑微微地看着鲍金东挑床。

床是大件儿,这话不假,所有的家具中,人跟床打交道肯定是最多的了。所以鲍金东围着那张床转悠了一圈,看了又看,问姚三三:“你看呢?”

“床头那两个灯不好。”姚三三指着床头两边的玉兰花样式的小灯盏,她坐起来,伸手摸了下那灯下边二十公分长的托架,十分认真地说:“你看这灯伸出多老远,这要是赶明儿两口子吵嘴打架,一不小心就砸坏了。”

“砸坏?”鲍金东要笑不笑地斜了她一眼,“打架的时候不能小心点儿?干啥得往灯上砸!”

营业员是个年轻的姑娘,听了这话,简直要凌乱了,即将结婚的小两口来选床,不都是甜甜蜜蜜的吗?这怎么婚都还没结呢,就盘算着两口子打架的事情了?

营业员张张嘴,笑笑,竟然没找到话说。

“走吧,咱再别处看看。”鲍金东顺手一揽姚三三,拥着她离开。她会这样打趣说笑,肯定是她没看中呗,不买也罢。果然,走出不远,姚三三自己嘀咕了一句:

“那床颜色我不喜欢,太亮了。”

“嗯,是亮了,颜色还是要稳重大方的好。”

那就继续选呗,结婚的事儿,人这一辈子就一回,媳妇绝对如意,房子也如意,鲍金东怎么也得买一张如意的床啊。转遍了沂城,终于选中了一张床,够大,颜色也够大气,再跑去买相配的床品,俩人的衣裳都已经在省城买好了,想一想,需用的东西基本都齐了吧。

俩人天色将黑才回到家中,真有些累了。吃了晚饭,姚连发又说,三三喜期眼看到了,是不是应该去跟她爷奶说一声?

“跟她说什么?小改出门子她就没来,壮壮跟圆圆送米子,她不是都没来?”张洪菊说话带着气,“咱哪点对不住他们了?她眼里就没有咱这一家子,跟她说什么?”

“你看看你,好歹都是自家人,咱不去说一声,要短理的。”姚连发小声说。

“我不管,要去你去,我反正不去。”张洪菊呲吧他,“这些年你还没够?”

“我妈那人……我也知道,我也气她,你别跟她一般见识,再说我爸也还在呢,来不来是他们的事儿,说不说是咱的事儿。三三结婚,金东往后就正经是咱姚家的长子了,那边是长辈,还是说一声的好。”

“她有个长辈的样子?算了,我赖管你家这些破事!”张洪菊不依地发牢骚,自顾自收拾碗筷,不管了。

这几年但凡需要跟老家打交道,便只有姚连发去,每年除了八月十五、大年节送礼,老家有什么动静,姚连发偶尔也会去看看两个老的,至于姚老奶怎么看待他们一家,已经没人去关心在意了。

姚连发去说过了,第二天晚上,二叔和姚老爷子来坐了坐,问有什么活儿要帮忙干的,旁的人,包括三婶她们,便都没来。

姚三三不知道旁人结婚是什么感觉,她自己的总结就是:结婚是个体力活!

婚期一定下来,之前就各种准备,各种忙碌,三月初八亲戚们来添箱,村民邻居,加上好多跟他们有生意往来的人也都来添箱了,说话说的嘴发干,笑脸笑得脸发酸。

累人。

头天晚上,一直忙到十几点钟,添箱的客人都走了以后,姚三三还以为,终于能歇歇了,谁知道姚连发一惊一乍地想起来,忙忘了,还没上喜坟呢!

“这深更半夜的,上的什么坟!反正金东到咱家来的,等婚后三天,一起上算了。”张洪菊说。

“那怎么一样?今天上喜坟,是报备祖宗,咱三三要出门子了。婚后三天再上坟,是咱金东上坟祭拜老祖宗,那不一样。”

“就你事儿多!”

“行啦爸妈,你俩可别争,咱去就是了。”姚三三赶紧说。这几年姚连发越来越安生,张洪菊脾气倒是见长了。

好吧,这是风俗。黑咕隆咚的夜色,陆竞波打着手电陪同,姚三三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姚连发去上坟,上完了喜坟,深一脚浅一脚回来,可以休息了吧?

结果,姚三三被张洪菊支使着,洗澡,洗头,披着湿漉漉的头发擀长生面。长生面是当地一个婚俗,新媳妇出嫁头天晚上亲手擀好又长又宽的面条,红纸裹上,结婚那天加上青葱、鸡蛋,下水略煮,做成两碗面条,其实根本就没煮熟,生的。

龙凤碗,红木筷,新郎新娘对坐吃面,讨一个“长生白头”的吉利,并且也寓意着“早生贵子”。

姚三三虽说不常做饭,但厨艺上还说得过去的,手脚麻利擀好了面条,那边张洪菊又喊她去“装箱子”,新房里的家具,不能有空着的,都要装上双数的馃子。

新房在姚家新盖的宅子,离得也就百十米左右,姚三三跟着张洪菊去时,夜色中大门虚掩着,新房亮着灯,传出来一阵格格格的笑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