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三姑娘(41)
“这个我赞成。”姚小改一听就来了精神,“我看村里几家养山羊的,也不难养,这时节正好牵出去放。”
至于姚三三自己,她正琢磨收购泥鳅的事。
“收泥鳅?能行吗?”姚小疼说,“再说怎么往外运?咱总不好还让人家杨大哥给送吧?”
“那当然,咱不能总使唤人家,这是长久的办法。”人情债欠久了可不好,她们跟杨家兄弟总是不亲不故,收泥鳅是个长期的事情,总指望人家哪行?这个问题姚三三考虑到了。
“办法都是想出来的,不想办法,咱就挣不到钱。我寻思,咱可以借三爷家的毛驴车送去,二叔家牛车太慢了。咱借三爷的毛驴车,就帮着他割草喂驴。”
“倒也是个法子。”姚小改点头。
“咱要是能把这事干成了,往后就有更多收入了,小四就能顺利上学,咱几个也能打算更多的事。”姚三三思索着说:“大姐,我想自己到埝城去一趟,我去弄清楚收泥鳅的路子。”
“去埝城?”姚小疼有些担心,“你一个小丫头,跑去大老远的埝城,能行吗?”
“没事儿。说是远,也就四十里路,我坐班车去。大白天的到处都是人,能有啥事?”
姚小疼还是不放心,说:“要不,我跟你作伴去。”
“行啊。”姚三三一想,两个人去也好,作个伴,有事也好商量。
说干就干,第二天,姚三三跟姚小疼就动身去埝城了。去埝城,照例要先到镇上,再坐车去。这一回,姚小疼骑自行车带着三三去镇上的,她们把自行车放在站牌附近的一户人家,拜托人家给看着,就一路坐车,去了埝城。
九十年代初的埝城,也就是个很小的小县城,灰不溜秋的。姚三三上一世到过埝城几次,那是二十多年后了,那时候埝城已经十分繁荣鲜亮,到处是楼房大厦,而现在,整个县城,也还是小平房为主,只有几座土气的大楼而已。
两个小女孩来到陌生的地方,就不由得小心翼翼。她们一路上专门找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打听问路,一路找到了水产市场,却只有两个摊子卖泥鳅,没看到收泥鳅的,只好又跟商贩打听。
“收泥鳅,有两家,都在城南。你们从这条路往南走,一直往南走,有个怪大的煤球厂,旁边就有一家。另一家也在城南,具体我找不太清。”
姚三三跟姚小疼一路走着,天热,人也累,等找到地方,姐妹两个热得一头汗,脸通红,进了收泥鳅的院子,就先问主人找水喝了。院子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正在给池子放水,见她们找水喝,就招呼她们自己去水缸里舀。
大夏天,农村人喝凉水再正常不过,姐妹俩一瓢凉水喝下去,解渴又凉快,惬意地舒了口气,才顾上打量这个院子。
这是一处平房,六间房的大院子,靠院墙砌着一排溜水泥池子,有的上头盖着遮阳的草苫子。姚三三跟姚小疼来到时,正是大中午,没遇上有人来卖泥鳅。
姚三三搁下水瓢,跟那妇女搭起话来。
“姨,你家收泥鳅啊!我看门口墙上写着呢!”
“对啊,收泥鳅。”
“姨,你收泥鳅多少钱一斤?”
那妇女抬头看了姚三三一眼,问了一句:“小丫,你要卖泥鳅?”
姚三三便说:“我问问,要是合适,我收给你不行?”
那妇女似乎有些意外,就说:“你俩丫头几岁了?说话跟大人精似的,我一般不零收。要是你逮到泥鳅,拿来卖也行啊。”
“不是,姨,我是问你,收购的价格是多少。”姚三三寻思,自己一个小孩,跟人谈这些事,难怪人家不当真,就说:“我家里有人想收,就来问问价钱,看看情况。”
“噢,我家现在收,是一块六一斤,价格就算有浮动,上下悬殊不超过一毛钱。到秋冬再收,价格要高出不少。小的,死了的,都不要。”
姚三三一听好奇了,忙问:“冬天还能有泥鳅?冬天泥鳅钻泥里了,上冻了,怎么逮?”
“有啊,少,也有清塘泥挖出来的,也有人家秋季放池子里暂养的。冬天价钱贵,在城里销路反倒比夏天好,不够卖的。”
“姨,你有多少收多少吗?”
姚三三这话让那妇女笑了起来,说:“你能收来多少?我这走货也勤,往大城市走的,基本上压不了货,有时还不够一车呢!”那妇女说着,顺便就开始打压竞争者了,说:“不是我夸强,离这不远也有一家收的,跟我家还沾着亲呢,没咱家收的早,他是看我做这生意能行,他才做的。他家有时候就压货,销路上他差早了。”
姚三三跟姚小疼离了那一家,又寻到另一家,的确离得不远,也说是一块六左右。另外,姚三三还打听到,马埠也有收的,并且收小泥鳅,马埠那家有大塘子,小的收来放塘子里养着。
不过,到马埠还要远十几里路,姚三三是不打算去的。
姐妹两个一路上盘算,街上小贩子收购,基本上就是一块三以下的价格,三毛多钱的差价,要是逢集一天,小贩收一百斤,就是三十多块钱。
当然,收一百斤不容易,五六十斤却绝对能保证,能挣二十块钱吧,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二十块钱一天就是很可观的收入了。方圆几十里,逢集的日子不一样,小贩几乎每天都有收购的地方,算算一个月就能挣三四百块钱。
姚三三要收就不一样了,她就在村里收,发动小孩去捉,一天少说也能收二三十斤,五天送来一回,也能挣三四十块钱呢!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两百块左右。要知道,收姐猴挣钱,可时间短,前后顶多一个月;收泥鳅,除了冬季上冻,都能收。
“收!”姚三三十分豪气地一拍手,“总比闲着强。”
姚三三一回去,两个姐张罗着弄晚饭,她就领着小四出去溜溜儿,顺便跟村里的小孩宣传:收泥鳅,一块二一斤,大家都去逮,卖给我挣钱花。
“不能太小,太小的就放回去给它接着长。”姚三三对一群小孩说,“大家也去对旁的小孩宣传,趁着暑假,都去逮泥鳅挣钱。”
有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说:“三三,你干脆去村当央贴张广告,人家不就都知道了?”
贴广告,这个姚三三当然想过,然而她目前才开始尝试,不想把动静弄的太大。她本钱不多,光是小孩逮,就够她收的了。再说,一天半天工夫,逮上斤把二斤泥鳅,总共就一两块钱,大人也未必愿意干。
姚三三觉着,小孩逮泥鳅丝毫不比大人差,泥鳅这东西,总能逮到,但谁也别指望一下子逮到很多。相比大人,姚三三更愿意跟小孩打交道。
姚三三倒也不担心这些小孩,农村孩子,家靠着水库,都是水里泡着长大的。再说,泥鳅这东西都生活在浅浅的小水沟,深水里它反而见不到。深水缺氧,泥鳅不适应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姚三三的生财大计,就打算靠着村里这些子小孩去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