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宠王妃(2)

问了问详细,他两人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道:“今日学政大人请了许多人来书院里议事,听说是跟这个有关。“

董叔谨又叫身后的小厮把一包书拿过来,“这是韩思从你家借的书,他有事外出,就叫我帮着还回来,还让谢谢夫子。”

“不足挂齿,不足挂齿。”沈妱一笑,叫旁边的小伙计把书送往内院。

跟秦、董二人说了半天话,送走他们之后,沈妱也没回玲珑山馆,直接往沈平的书房里去了。

石榴办事的手脚倒是麻利,那一瓶木棉已经派人送来了,用了乳白无暇的细颈瘦瓷瓶,通身不饰花纹色彩,却仿佛最素净清越的美人,质朴恬淡。几枝木棉横斜挑出,红如烈火的花团锦簇,极致的红与白相应,仿佛朱唇腻肤,入目成画。

沈妱将那木棉赏了半天,调了调插瓶的姿态,便从书架上拿了书来闲读。

到得日色西倾的时候听见外头传来人声,沈妱便如雀儿般迎了上去。

“爹爹,你可算回来啦!”她的声音里带着风寒后软软的鼻音。

沈平脸上笑容温煦,“不好好养病,怎么又来偷我的书看?”

“哪有,女儿是来送花的!”沈妱跟着他进了书房,将那瓶木棉指给他看。

沈平甚是满意,就势在书桌旁坐下。

沈妱便凑了过去,“听说端王殿下要来庐陵,爹爹知道他来做什么吗?”沈平虽然无心仕途,从未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却因为藏书巨富、才学颇高而做了庐陵书院的副院长,以教书育人、广布学识,书院里的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沈平抬眉看了看她,“消息倒快。依你推测呢?”

“是不是为了五麟教的事情?”沈妱眼中有亮光闪过。

这是她想了半个后晌猜出的结果——

去年冬末的时候,僻处西陲的五麟教众闯进隔壁泰宁省的一处州府衙门,杀了知州、通判,抢了当地有名的几家富户,确实是惊动朝廷的一件大事。五麟教这些匪徒神出鬼没,而且和西边的夜秦国有牵扯,这一事后众说纷纭,不少人猜测这是夜秦要挑起战事的意思。

端王殿下素来善战,自然容易让人想到泰宁的事情。

沈平闻言一笑,“也未必不对,不过按照官府的文书,他是来主持《四库大典》征书之事的。”

“《四库大典》!”沈妱一惊,“皇上当真要编这部书了?”见沈平点头,不由大喜。

开国至今近两百年,虽然目下边境偶有战事,似武川这等富庶内地却是升平安泰,文事鼎盛。

惠平帝登基已有八年,朝政早在他掌握之中,升平久了,便渐渐兴起了整理典籍的念头。两年前他初次提出此事,后经内阁、翰林院等商议,今年开朝的时候就下令征书,要编纂一部汇聚天下典籍的《四库大典》。

这是能千古流芳的文坛盛事,当然不能一蹴而就,要把那浩如烟海的典籍梳理出个头绪,还要保证无失无漏,头一步的征书就至关重要。武川地处淮南,传闻天下十分藏书,五分在皇家,四分在淮南,其藏书之盛,可见一斑。

皇上派端王殿下来此,也足见重视。

沈妱跟着沈平参与藏书之事多年,对于此举自然也高兴,黑漆漆的眸中盛满笑意,叫那瓶木棉瞬时失了颜色。

沈平瞧着爱女,忍不住笑了笑,“三日后端王殿下将抵达庐陵,且等着吧。”

到三月初十那天,庐陵城飘起了沾衣欲湿的靡靡细雨。

城外官道的北侧有一片栽满了杏花的斜坡,此时杏花灼灼而开,在烟雨中浮起一层朦胧的细雾。武川省的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三位大员带着庐陵的一众地方官员聚了个齐全,在城门外静候端王殿下驾临。

☆、第2章 惊吓

在沈妱的认知里,当今皇帝年已四十,二十岁的端王殿下跟皇上虽非同母所出,却是皇上最疼爱的弟弟,这些年恩宠始终不衰,加上他本就身份尊贵,此番驾临庐陵,该有极大的仪仗才对。

托着姨父是布政使的方便,爱瞧热闹的沈妱并没错过迎接端王入城的盛典。

不过和所有人的预计不同,这场隆重的典礼迎来的只有两人两骑外加一辆马车的简单队伍——

闻名天下的端王殿下骑着匹黑色骏马,在杏花细雨中怡然驻足。旁边的枣红烈马上是他的贴身随从,车里则是一位满头华发、年过六十的老人,除了那赶车的小厮和伺候老先生的两位书童外别无旁人,更没有长史、仪卫、大使等随行的人。

这样的出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沈妱此时穿着穿着书院的冠服混在迎接的队伍里,不可免俗的跟着众人偷偷观察端王仪态形容。

英气、端贵,隐然带着沙场战将的勇武之气,不过身处这如烟的杏花春雨里,倒是没有传说中那么冷厉。这是沈妱对端王徐琰的第一印象。

一众官员虽然大感意外,却还是满面恭敬笑容,簇拥着徐琰入城。

到得庐陵城最负盛名的酒楼时,蒋文英便以接风洗尘为名,邀请端王移驾其中,被徐琰拒绝了。

非但这场宴会落空,就连蒋文英费尽心思挑选出来的一处宅院都被断然拒绝,端王殿下只丢下一句“后日午时庐陵书院议事”的吩咐,便带着随从孑然离去。

一众官员被晾在原地面面相觑。

庐陵城繁华富庶,并非没有接待过皇亲显贵。四年前皇帝南巡时接过驾,那时候的排场至今为人传颂,后来太子殿下、魏王殿下也曾以巡抚的身份来此巡视安民,彼时官员们接风洗尘、安排宅邸,那可都是合乐融融的场景。

谁知道这位端王殿下一来,竟是这般冷冰冰的疏离态度,仿佛庐陵的官员得罪过他一样。

蒋文英没办法,只好就地叫众人散了。

沈妱兴冲冲的来凑热闹,最终却扑了个空,有点兴致缺缺,跟着沈平往回走的时候她也低头不语。

倒是沈平若有所思,在进了沈府的大门后,自言自语的叹道:“端王殿下带兵打仗时神出鬼没,这记下马威也给得有意思啊。”

下马威?沈妱疑惑。

虽说端王殿下拒绝宴会和府邸有点不近人情,但这算得上是下马威吗?

瞧一瞧飘然走进书房的父亲,沈妱觉得脑子似乎又不够用了。

且不论武川的一众官员们如何揣测琢磨端王殿下的态度,这两天里的庐陵城却是热闹了起来。

一场细雨洗净微尘,更增春光,就连街边的柳丝都比平时更显碧绿,引得燕儿低绕,鸟雀环栖。泰宁、真定两省的布政使和学政大人得到消息,次日傍晚时就赶来了庐陵,随后陆陆续续有受邀前来的藏书名家、文坛领袖入城,一时间庐陵城的各处客栈里人满为患。

到得约定之期,庐陵书院热闹空前。

庐陵书院传承数百年,就建在东城的僻静之处,因为其中出了许多有身份名望的高官,一年年扩建下来,那气派和文风雅气连各个衙署都比不上。

上一篇: 公主复国记 下一篇: 小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