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我发家致富[年代文](101)
三个人,五个旅行袋,这规模,看的那队友-张晓忍不住就想要扶额。
“你怎么买这么多,咱们真的能抗回你家?”
“不只是抗回我家,不定还要再抗回来呢。”
“啊?不至于吧,要是还要带回来,那你折腾个什么劲?”
“你傻呀,要是我哥那里帮你买的东西多,难道你就不用带回来了?是不是还要装回这行李袋里?”
还真是,她差点忘了这个。
“那,那,我这可是出了大力了,回去怎么也要让我哥给我奖励才行啊。”
你哥给不给你奖励,那不是要看你自己缠磨的水平嘛,和我说不着吧。
沈冬小白眼一番,手里提着两个行李袋就往前走。杨灿笑着跟在后头,看着前头两个人同时一手一个,张晓再看看自己脚边的这个,瘪了下嘴,认命的也提了起来,一边加快脚步跟上,一边絮絮叨叨的问:
“你家远不远?坐车多少时间来着?哎呀,你说,你哥能弄到多少?该先打个电话问问的,要是真的多,我还能喊个人一起去呢。”
还喊人一起呢,是谁昨天说要开始节省了,要给她哥多攒点钱,去乡下能过的松快些的?
明明家里有事儿,正该烦恼发愁,可张晓这个人吧,怎么说呢,愣是个直筒子大心脏。再大的事儿闹过一场,哭过一场,就能立马坦然面对,这本事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或许沈冬能愿意帮忙,也和这个性格有关?反正这人挺好相处是真的。
这时候的城乡公交相当的不方便,从省城去镇子上,来来回回要做三趟车,而且车速还相当的慢,看看,足足一天,两个女娃才到了镇子上。
什么?杨灿?他不是去县城嘛,所以喽,前头就已经分开了。也因为没了这么个男生,那张晓大大咧咧的本能就开始爆发了。
从下车开始,一边跟着沈冬往前走,一边八卦着问些个相当私人的问题,声音还老大。
“那就是你那同学?看着比你大不少唉,我说沈冬,那是什么同学?不是同班的吧?你这……是不是有情况啊?”
是不是的,这也不是在大街上能问的呀,你嗓门有多大,你自己不知道啊?
顶着这些个烦人的问题,沈冬假装什么都没听到,快速的往自家去,直到进了屋,才算是能松一口气。
“好了,大姐,这会儿没人了,想问什么,现在问吧,唉呀妈呀,你这吵吵的,我耳朵都快聋了。”
其实说到后来,一直没听到沈冬回答,人张晓已经知道不妥当了,也没再傻不拉几的什么都问了。她是性子直,又不是脑子有问题对吧。不过既然这会儿能问了,那对不住,她实在压抑不住蠢蠢欲动的八卦心呀。
“来来来,还是那几个问题,赶紧说说,那到底是你的谁?”
这自来熟,蹭着沈冬坐下了不算,眼睛一扫,还特别不见外的提着水壶还是到白开水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对沈冬家有多熟悉呢。
看着她这样,沈冬能说什么?
“我在省城就这么一个熟人,还是同校的同学,你说,我和他不熟和谁熟?就是新认识也是需要时间的吧,可咱们那地方,除了队友,能认识几个外人?外头的事儿能问谁?”
嗯,这好像确实也是个理由,沈冬毕竟和她不一样,不是本地人对吧。
这么一想,张晓总算是不追着问这个了,不过随即眼睛又亮了起来,闪着特别梦幻的光,
“那么说,你们挺有缘啊。”
姐,亲姐,你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高壮女汉子,真的很不适合这个梦幻表情好不,收敛些。
“一会儿我哥和我弟妹就要回来了,张晓啊,你自己瞎想这没问题,我也不能掰开你脑子清理对吧,可你别在我家里人面前胡说知道不?我离家这么远他们本就挺担心的,你要再胡说八道,你信不信,他们能立马哭着让我回来。”
啊,这么夸张吗?那是不能随便说了,不然怕是要耽搁了沈冬的前程,她可是听教练说了,沈冬身体素质很好,很有希望成为省女排正式队员的。
“闭嘴,一定闭嘴。”
说完这一句,她还学了一把沈冬以前做过的,给嘴巴拉拉链的动作加固一下气氛。
这让沈冬一下就笑出了声。也有了招待同学的心情。
“我哥他们估计1个小时就能回来了,走,我先做点什么吃的,给咱们两填填肚子。”
“这个好,这个好,这一路赶的我都饿了。”
省队的队员没有粮食压力,张晓自然也不会去想沈家粮食不粮食的问题,听到吃的立马就眉开眼笑起来,半点不见含糊的。这爽利劲看着就让人心情愉快,以至于沈冬出手都大方了起来,小米粥加上咸菜头,外带一人一个油饼子,吃的两人满嘴流油。
而这样的愉快还一直持续到晚上,因为沈夏回来后拿出来的东西,张晓满意的差点蹦出个三尺高来。
“这么多棉花,妈呀,都能给我哥做出一床被褥了。还有这布,你们居然连瑕疵布都能弄到,可以啊!我妈在省纺织厂问了好些朋友都才弄出来五尺。还有这个,娘唉,搪瓷缸子,搪瓷脸盆,都能凑出一副嫁妆了。”
这么多的语气词,可见张晓是真高兴坏了,可问题也来了,她除了钱,别的什么都没带,这真的能全换回去?不会为难了沈家吧?
难得心细了一咪咪的张晓脸红了。
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哭泣、猜测
“我家除了钱, 能给的东西不多,那什么,沈冬啊,你看你家有什么想要的, 不对, 应该是有什么是要我家帮忙从省城买的不?”
唉?这是想换?不是吧, 她其实就是想直接换钱啊。他们家如今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不少, 那还要从省城换什么?要她看, 除了奢侈品,省城真没什么比他们这里多的。偏偏作为又小秘密, 不想太打眼的老沈家, 对奢侈品还真没什么兴趣, 这么一算,是不是还是钱更实惠?
“给钱不就行了, 多痛快。”
“那,那什么, 这些东西可都难弄的很,这么的你家是不是太吃亏了些?”
吃亏?怎么就吃亏了?等等, 沈冬明白了。
这是价值观不同造成思维误差了呀。像是张晓这样家里条件还行,日常过得比寻常人精致些的家庭, 钱和稀缺物品的对比和他们这样的小工人阶层是不一样的。
这让沈冬怎么说呢, 感觉一下子自己好像成了贪财的。要不收下这个人情?嗯,好像可以。那她就勉为其难好了。
“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算钱就行, 你要实在不好意思, 那就给点粮票, 别的就算了,你家现在这情况,还是优先你哥那儿吧,有什么好的找人换点他用的上的更实在,再不济还能走个礼。我听说下乡那也是又区分的,有的地方富裕,过去有吃有住,有的地方,青黄不接的时候都要跟着去讨饭。”
“啥?跟着去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