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我发家致富[年代文](103)
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沈冬本有好些东西能拿出来,借着这一波清一清库存的,因为王春花到是不好动了。毕竟沈夏帮着弄了多少东西,有心的只要了解一二,就能说出七八成来,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一下子多了许多,你让大家怎么想?沈夏又该怎么解释?
所以最后沈冬也不过是往里头多塞了一点子细白面、肥皂、火柴之类的不打眼的东西就罢了。可即使这样,依然让王春花心里落下了沈家挺本事的印象,等着回到自家,夜里躺床上的时候,和刘传家絮絮叨叨的,说了不少的没想到。
“大夏那小子,看着不声不响的,没想到比他爸路子都野,看看他帮那省城的姑娘换的东西,哪一样好弄了?早知道这样,我给老大准备东西的时候,也该托了他才对,多方便的关系呀。”
“那二冬我就说是个机灵娃,看看,这就在省城有了本地关系了吧?有这么一个队友,那以后在省城就是有事儿,也有了帮忙的人,不定哪天就在省城落户,成了省城的娃了。这福气的,怕是她爹妈都没想到。”
“也不知道省城到底长啥样,你说什么时候咱们能有去见识见识的机会?应该有吧,好歹二冬如今在那儿呢对吧,哎呦,要这么想的话,嘿,我这也算是有福气的?”
……
面对自家媳妇这样的絮叨攻击,刘传家的习惯性应对是:
“呼噜,呼噜。”
“死鬼,怎么又睡着了,每次都这样,说话都不尽兴。”
刘传家闭着眼睛,感受到胳膊上被拍的十分轻柔的巴掌,在黑暗中露出几分微微的笑意。
你要真只顾着自己说话,巴掌可不会这么轻。
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杨灿工作
虽然王春花安慰的挺有招, 可张晓到底还是让沈双说的有些心里不安稳,晚上回去是不可能了,可借着天还没黑,让沈夏帮忙去打个招呼, 从运输队往家里打电话还是可以的, 她家隔壁没多远就是粮站, 那里下班晚。
你别说,这电话打的还真挺及时, 那边老张家两口子还真不知道这些, 一听张晓在电话里突突突的那么一说,也顾不得在人粮店里呢, 就着急慌忙的想找人了。
沈冬在外头听着不对, 这会儿虽然运输队基本都下班了, 可毕竟还有留守等车回来的值班人员,让人听了还不定传成什么样呢。忙拉了拉张晓的胳膊。低声劝了一句:
“有事儿让你爸妈回家说, 在外头闹开了,就是真找着帮忙的人了, 为了避嫌,人也不敢了不是?”
这话很在理, 张晓这里还懵懂呢,电话那头张家两口子却立马冷静了下来, 一叠声的吩咐张晓。
“是是是, 你队友说的对,赶紧挂电话,放心吧, 爸妈心里有数, 知道该怎么办了。”
只要大人知道怎么办, 那这事儿就算没白忙乎。看,就是张晓这会儿情绪也缓和了吧,挂上电话回头的时候,还知道不好意思的和沈冬道谢了。
“谢谢你啊,沈冬,要不是你,我家这事儿……头一次遇上这样的事儿,真是有些手忙脚乱的。”
“你没嫌我多嘴就行。”
“怎么会?我又不是那不知道好歹的人。你放心,以后你就是我的铁姐们了。”
什么?铁姐们?这个词……行吧,你高兴就好。
回到沈家,张晓终于能安心的睡觉了,可沈冬这会儿却反而有些睡不着了。一会儿想着自己原本准备的一些东西,明天方不方便拿出来和张晓换钱,又想着在县城分开的杨灿,不知道他那找人的事儿是不是妥当。
明明不过是十五岁的娃,愣是操心成了五十岁的心。也不知道她那脑子是这么过滤的。
沈冬惦记着杨灿,却不知杨灿这一日也说起了她,就在吃饭的那个时间段里,在杨灿嘴里那个,给他送来他父亲阵亡消息的叔叔家中。
“一个同学?小子,这话说的不老实吧,要真是普通同学,你这会儿会提?来,老实说,是不是还想帮人家也找个合适的工作?”
那坐着背脊依然挺的笔直的中年国字脸汉子语调带着调侃,眉头却微微皱着。显然对于这个老战友的孩子才这么大的年纪,就想给女孩子开后门,很有些不满意。
“叔你瞎想什么呢?人家才十五,省女排的尖子,省队的教练藏着都来不及呢。寻什么工作呀,像是她这样的,将来就是退役了,留在省队都是稳的。”
哦,不是为了这个呀,那你突然说起女同学……你到底想干啥?明明自己年纪不大,怎么就感觉有点跟不上孩子的思路了呢?
“叔,我说起她,是因为她遇上了个事儿,我和你说啊……”
说什么呢?自然是张家的事儿呗。杨灿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是不是太敏感,可既然来了,还是为了工作的事儿,那他是不是该对这个算的上亲近长辈的人一个不去参加高考,急着要工作的理由?
再有,一感觉有什么不对,就立马将自己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全盘吐露一番,是不是也能算是还上几分人情?不管是不是真能用到,是不是对,对于他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孩子来说,信任和坦白,对长辈来说就是最亲近,最好的回报。
杨灿想的没错,那离了部队依旧一身绿军装的叔叔听了先是皱了皱眉,思考了一会儿,等着重新抬头看过来,那眼神比先头就亲和了好些,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你小子,心倒是挺细,脑子也够快。可惜了,这样的资质要是能读上去,将来在衙门里找个位置,或许还能有更好的出息。”
衙门?别啊,那样条条框框,一天到晚要烧脑的地方,去了我的头发还能保住?
杨灿一听衙门,耳朵边就响起了那日和沈冬逛街时候瞎掰说的话了。
当时他们两个正分析着哪个单位,哪个工种好干,沈冬就说,衙门里的人看着清闲,其实最费脑子。不是琢磨文件,就是琢磨领导,做个汇报还得想想派系什么的,不然随时有可能被穿小鞋,每天不知道要掉多少头发。
听得时候他感觉好笑,觉得沈冬说的忒夸张,可等着时间过去,他偶尔一个人的时候那么一琢磨,嘿,还真是觉得全是道理。想想年纪不大就成了荷包蛋的那些政府领导们,简直就像是看到了现场演绎版。
因为印象深刻,所以这边一说,他脑子下意识的反驳了那么一下。
也因为脑子想着这个,脑子反应慢了一拍,一下又让这叔叔看出来了。唉,这曾经当过侦察兵的人啊,眼神就是太利,都不给人点空隙。
“这又想什么呢?”
“没什么,就是一听衙门就觉得头疼,您也知道,我这人……不怎么会和人打交道,要真去那样的地方,别说前程了,不被人穿小鞋就不错了。”
哦,这么说也对,打小就没有什么机会受到父亲教育庇佑的孩子,能没养成个姑娘性子就不错了,想人情世故样样拿的起来,要求是高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