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我家太子幼崽为何这样(101)+番外

作者:白孤生 阅读记录

允礽甩着马鞭,慢吞吞地说道:“纵我过去,阿珠还是会下狠功夫练习。我去了,他反倒是束手束脚。”

允禔大笑起来,“行啊,你还会给人这么考虑。”

允礽没好气地说道:“大哥平白污蔑我,我平日里难道没为你考虑过?”小太子挺起自己的小胸膛,露出了日渐瘦下去的小肚子。

允禔眼角的余光一瞥,到底是有些手痒痒。

还带着一点惆怅。

允礽的胖肚子可是他从前最喜欢的手感了,可惜的是允礽不怎么给人碰,随着允礽逐渐长大,他的身体也开始抽条了,这小奶音没有了,连胖肚子也快没有了,实在是叫人难过呀。

允禔一边摇头晃脑地想着,一边偷鸡摸狗地去摸。

允礽:?

他凶狠地露出一口小白牙。

“大哥!”

贾珠骑在马背上,听着遥遥传过来的追赶声,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他仰头看着这晴朗的天色,闭着眼任由着小马走了走,这天儿,是真好啊。

只是这般的好天,却并非谁都是这样的好心情。

乾清宫内,康煦帝冷脸看着底下的几位大臣,略微疲倦地揉着自己的额角,对无休止的争吵已经厌烦了。

去岁冬,康煦帝平定了三藩,稳定了朝纲。是时,琉球的郑家也换了新主,幼主正是柔弱之时,朝中有人建议趁他病要他命,一举将琉球拿回来,也有人觉得,朝廷刚刚平定了三藩,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万不可冒进。

这两边的人从朝上吵到了乾清宫,眼下康煦帝只想将他们全部都丢出去。

“都散了罢。”康煦帝冷冰冰地说道,“留后再议。”

皇帝发话,朝臣也只得住了口,不情不愿地散去。

康煦帝有些无语地和顾问行说道:“都当朕不知道他们是何想法?这一个两个肚子里的蛔虫倒是叫得欢快,赶明朕全都给赶回家去。”

顾问行笑着说道:“虽有些大人的想法是微妙了些,可大多数还是为皇上着想的,还望万岁爷莫要着恼。”

康煦帝皱眉,“这琉球还是要打,只是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还得好好计较一番。”这时间还不可拖太久,要是错过了郑家这个混乱的时期,叫新主站住了脚跟,往后想要再势如破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顾问行不语。

康煦帝拿手里头的纸团丢他,“又装哑巴了?”

“老奴觉得皇上说得是。”

康煦帝被他气笑了,又拿了个纸团丢他。

顾问行乐呵呵地将两个纸团收起来,预备着待会取去烧了。正此时,门外匆匆走来一个年轻男人,他神情疲倦,好似是日夜兼程赶路。顾问行知道他是何身份,与万岁通传了一声,又叫他进去,自个儿在外面守着。

不多时,他又出来,朝着顾问行行了一礼,又匆匆离开了。

“顾太监,顾太监——”

殿内康煦帝寻着,顾问行转身又进去。

康煦帝迎面将一份东西丢了过来,正好被顾问行给接住。皇帝背着手踱步,缓缓说道:“这世上,难道当真有这两人的存在?”

顾问行一听皇上这意思,立刻就明白这文书中是何内容,果不其然,等顾问行打开一看,那上头记载的正是在江南姑苏地带发现的一僧一道。

据说曾有一僧一道与一户甄姓人家发生过交集,而后这户人家先是丢女,后屋烧,举家投奔岳父后,终究日渐衰落下去。而后,那僧道再次出现,令那甄公痴之狂之,大笑着抢走了疯道人的褡裢,竟与其一起翩然离开。

因此事,在如州当地甚是有名,皇帝派出去的探子几番周折,总算挖出了这份因果。

顾问行看着这上头的内容,着实有些心惊肉跳。

他缓缓合上文书,轻声细语地说道:“皇上,这个中内容,老奴已是看完。这僧道似乎每回出现,都是为了预警罢?”他不必问过这僧人与和尚究竟是不是皇上在梦中所见之人,以万岁此刻的态度,顾问行也已然清楚。

康煦帝喃喃地说道:“大灾,大祸,这世上当真有着这般二人,朕,便一定要寻到他们。”

皇帝之前是不信这些的。

哪怕他真的派人找了好几年,可康煦帝也从未真正相信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奈何今日这个结果,却叫康煦帝有一种无名的怪异。

好似这世间还有着他完全不知道的另一面。

康煦帝背着手看向窗外,眉宇间含着厉色。可纵是这世间有着鬼怪神异,他既为天子,难道还护不住太子!

荣国府。

贾珠刚回了家中,还未去拜见贾母与王夫人,就看到守在门口的小厮。

贾珠敛眉,就看到那个小厮赶忙上前来,笑着说道:“珠大爷,老爷吩咐你回来后,请你去外书房一趟。”

贾珠踌躇了片刻,跟着小厮去了外书房。

贾政果然在外书房读书。

他看了眼进来的贾珠,难得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将一份书信给了他,“这是你原先的先生送来的书信。”

贾珠惊喜地说道:“朔方先生?”

“还能是谁?”贾政瞪眼,“还不快接着。”

贾珠双手将书信接了过来。

贾政又嘱咐了几句,问过他在宫中读书的事情,考问了几句后,才有些满意地让贾珠离开。

贾珠方离开贾政的外书房,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寻了个有灯笼的角落,打开朔方先生的书信看了起来。

朔方先生写的信内容不长,提到了自己游历在外遇到的趣事,也说到自己去过姑苏看到过林如海,着实是个伟岸男子,又问了贾珠日常读书可好,带着循循善诱的口吻。

他看着朔方先生的书信,就仿佛看到了先生在他面前说话的模样,贾珠心中有些惦记,将书信看了几遍,这才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贾珠脚步轻快地去了荣庆堂,张夫人和王夫人俱在。

元春倚在贾母的身旁,而贾母的怀里,正抱着一个小小的孩子。眼下入秋,宝玉已经好几个月大了,正是可爱的时候。

贾珠刚进来,就被贾母招到身边,叫他来看看这粉雕玉琢的小孩。

贾珠低头看了一会,发现他的襁褓里,正挂着一枚通润的玉石。

这是从前没有过的。

贾珠看了眼贾母,贾母缓缓说道:“这是你母亲特地为了宝玉求来的玉石,往后啊,珠儿,可得盯着你这小弟弟,莫要让他将这宝贝乱丢,可得时时刻刻戴在身上。”

贾珠抿唇:“好哦。”

想来,这就是贾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善后处理的结果。

这枚玉石出现得太过神异,其存在危险,却又叫贾母不敢忽视。不能泄露出它的存在,又不能叫宝玉离了身,当真是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好好布置,这才叫这玉石过了明路。

日后若去查,王夫人的供奉是真,寺庙赠了一枚玉石也是真。而这块玉石经过了贾府的“雕琢”,变成了这块极品美玉,那同样是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