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家太子幼崽为何这样(359)+番外
这些个人,可没多少是干净的。
可太子在丢出这件事砸了人一个头晕后,并没有其他的表态,而是慢条斯理地命人商议起接下来的事情。前面兵马调动,虽然粮草先行,可是紧接着的供应却是靠着朝廷的配给,这自然是重中之重。
而康煦帝御驾亲征,却也不意味着朝廷停摆,各地的事务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汇往京城。
有些紧要处理的事,就最是考验人的应急反应。
而在最初的半个月内,朝臣们眼瞅着太子行事还略有艰涩,可是半个月过去后,那已经称得上圆滑老道,再没有之前的破绽。
再是不喜欢太子的人,都不得不叹息一声,深感此子的可怕。
身处太子这个位置,不是说不能犯错,可是有些时候一旦犯错,在许多人的眼中,便会有不太好的印记。
这样的印记要烙上去,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可要摘除,就非常麻烦。
那需要长年累月的时间。
可眼下,或许太子会在一些不熟练之处凝滞,可在大事上,他从来都没有犯过错。
监国的责任,落在太子的身上,却反倒成了他快速吸收经验的机会,这足以叫他迅速成长起来……
这怎能算不上可怕呢?
不过,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模样,私下,贾珠其实知道,太子是有些紧张的。这从他和太子殿下来往的书信中,便足以看出来几分端倪。
这些紧张并不是因为担心犯错,而是记挂出征的康煦帝与大皇子。
尽管太子不愿意表达出来,可有时候,几个大太监会发现太子殿下会望着宫门口的方向出神。
允礽担心父亲兄弟,记挂着出征的将士,当然伴随着第一次交手的旗开得胜,毓庆宫有些紧绷的气氛总算是放松了下来。
太子殿下的情绪松弛了一些,这些伺候的太监宫女的情绪也总算不那么紧绷。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些不抬识趣的人,就上门了。
玉柱儿看着眼前端着甜汤的娇俏宫女,不得不露出了自己最和善的微笑,轻声细语地说道:“明佳,殿下现在正在与珠公子说话,怕是没得空闲。”
贾珠刚刚入宫,就已经被迎入了毓庆宫。
原本在处理朝事的太子也赶了回来,足以看得出来殿下的欢喜。
明佳是康煦帝派来的宫女之一,领的是大宫女的份额。这样的宫女,一共有四个,明眼的人都知道她们几个过来,是为了什么。
如果遵从康煦帝的旨意,玉柱儿是不能拦着她们的。
可偏偏他们这些近身伺候太子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殿下对这些没兴趣。最起码眼下是没有,要太子和这些宫女接触,还不如让殿下出宫直奔贾府。
毕竟贾珠最起码是殿下不厌恶,相反,还是非常喜欢的人。
明佳的眼睛一眨,漂亮的小脸看起来有些楚楚可怜,“奴婢只是来给殿下送些吃的,您就让我进去瞧瞧,只是送进去,立刻就出来,定是不会再做别的。”她一边说着,一边借着这推拉的过程,欲给玉柱儿塞点东西。
玉柱儿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却是丝毫不让。
笑话,现在明佳说得好好的,可谁知道,她进去后,到底是不是真这么做?
如果还是别的时候,顶着太子殿下的压力,或许他们还会手头松一松,趁这个机会收点小钱,给她们机会——他们知道,太子面上会埋汰,可实际上也不会生气。
因为这是对皇上的应付。
可既然称之为应付,便足以说明,太子并不喜欢。
尤其是贾珠在的时候,更是万万不能!
尽管有时候,就连这些御前太监宫女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铁律,可是无形之间,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在贾珠出现时,任何一切干扰的因素都会被排除。
玉柱儿的态度坚决,远比从前,这叫宫女这一次的尝试铩羽而归。
明佳失望地离去。
玉柱儿看着宫女失落的背影,心里却惦记着殿内的那两位……当然,他也有一小部分的心理是在想着明佳。
他在想……
殿下,怕是要动手了。
康煦帝御驾亲征,东宫太子监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太子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康煦帝再是厉害,再是明察秋毫,可他到底是个人,在远离了京城后,有许多事他就鞭长莫及,待他回来后,也未必能查得出来。
太子在等。
玉柱儿知道,太子殿下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
殿下的耐性极好,一直等待到了今日,也从未有焦急。
而的确,也终于给太子等到了。
就像是雏鹰到成长时,必定经历波澜。
太子已经长成,便未必甘愿做康煦帝身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他总需要一些完完全全,只属于自己的势力。
如果是从前,太子殿下未必会这么着急,可要是真的如玉柱儿猜测的那般,太子殿下与珠公子当真是……
那便是太子飞速成长起来的缘由。
再几年前,玉柱儿完全没想到,十六岁的太子殿下,竟会成熟到这般地步,有时候光是看着他,都足以叫人心中胆颤。
可若是殿下真要……
那这还不够。
远远不够。
这,不过是个开始。
玉柱儿眨了眨眼,收敛下所有的担忧。
最可怕的是,玉柱儿觉得……
殿下能做到。
第104章
在康煦帝御驾亲征前,这一批刚刚考上的进士,有些,已经各自有了去路。
别的暂且不说,一甲三位,并着贾珠,已经在月前到了翰林院,其余,又择优挑选了好些位庶吉士一同入列。
除开他们外,其余的进士有门路的便走门路,没门路的就照着旧时的规矩,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毕竟每隔三年一次考试,取中的人数看起来不多,可算下来,却是不少了。
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立刻找到合适的去处。
那就只能等。
贾珠花了一点时间适应翰林院的事宜,倒也算不上难。
一甲那三位算是好相处的,而其他人又不会闲着没事来讨晦气。这一来二去间,贾珠很快就熟悉了应有的事宜。
贾政为此非常高兴。
科考,无疑是贾政一个心结。
如今贾珠一举得中,顺顺利利地走上了他理想中的道理,这喜得他连喝了不少酒,弄得酩酊大醉。
王夫人虽有些埋汰,可心中也是高兴的。
如何不高兴呢?
他们是二房,尽管他们看来自己再有能耐,却还是不得不迫于辈分的缘故,将爵位和公中大权相让出去。不管对贾政,还是王夫人,这无疑都是一桩心事。
然他们的孩子有出息。
远远比大房的贾琏,还要出息得多。
他们无疑是兴奋的。
有些事,自来是东风压倒西风,他们扬眉吐气,自然看什么都高兴。
不过大房那头,可丝毫没感觉到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