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家太子幼崽为何这样(524)+番外
“阿珠,你觉得,那些大牢祭祀,是为了什么?”
“不知。”贾珠摇头,“不过,我觉得一个人会知道。”
“谁?”
“朔方先生。”
太子微微眯眼,贾珠忽然说起他,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你觉得,他还在京城?”
贾珠:“我觉得,他的确还在京城。”
“京城已经被阿玛筛查过好几次,倘若在这样的力道下,他还能藏得住,那可真是能耐。”
贾珠笑了笑,“我心里有些猜测,不过还未确切,等知道了,再与殿下说。”
“阿珠既然有所怀疑,为何不直接与我说?”太子将头压在贾珠的肩膀上,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贾珠也学着太子的样子,蹭了蹭太子,而后说道:“这是向殿下学习。”又道,“敢做常人做不能为。”
太子嗷呜一声咬住了贾珠的肩膀。
不疼。
贾珠敛眉,果然是在梦中,连带一点痛感都没有。
何其稀罕。
他们居然稳坐在这梦里相会。
太子想知道贾珠藏着掖着的是什么,可贾珠不愿意说,两人幼稚地打闹成一团,差点摔落河岸。
太子险之又险地拉住贾珠。
两人对视了一眼,贾珠忽然说道:“殿下,忠顺王府的事,你打算怎么做?”
“原本他要是不那么急切,阿玛自会按部就班地处理,左不过是从他的嘴里挖出来和他联系的人是谁。不过这对象是谁,其实心中也有数。”太子嗤笑了声,“毕竟忠顺王面上看着和军中没什么接触,可实际上,这些人家哪个不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没几个是干净的。”
他把玩着贾珠的手指。
“眼下他将自己闹成这样,时候想趁机逃脱,然早就盯上他了,怎可能让他如愿?”太子的眼底露出阴霾,“他要是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如今活着,就算是爬,也得给孤爬去天牢。”
贾珠:“眼下放着不理,只不过是因为殿下看到了此事中,反倒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些搅浑的水面,对吗?”
“阿珠,你既知道,就莫去管。”太子轻声细语地说道,“孤保准会将这事妥当给办了,让你往后纵是出京,都不会再遭到这些事。”
贾珠闻言挑眉,含笑说道:“殿下不是不愿意我出京吗?”
允礽:“不愿意让阿珠离开是一回事,可要是连出京都担忧会遇到这种狗皮膏药,那又是另一回事。”
太子说这话时非常阴沉。
那瞧着比说起忠顺王还要咬牙切齿。
贾珠笑了笑,低头吻住太子的鼻子,就如同刚才允礽动作一般,轻笑着说道。
“那我等着。”
…
一觉醒来,贾珠神清气爽。
他洗漱时,许畅快/手快脚地给贾珠递上帕子,轻声说道:“大人,郎秋刚刚才回来。”
贾珠吐了吐,接过帕子按住了嘴角,“可是已经有了消息?”
许畅颔首。
贾珠露出微笑,“看来,这想法却是对的。”
得知贾珠醒来,郎秋很快就出现在了屋前。他熬了一夜,看起来却是神清气爽。
“大人,您说得不错,小的按照大人的指示,找上门去时,那门子收下了那匣子,而后,与小的说了一个地点。”
“是何处?”
郎秋在贾珠的耳边说了几句,令他露出微微诧异的表情,片刻后颔首。
“去叫马车准备,即刻出城。”
郎秋犹豫地说道:“大人,要不要和太子殿下说一声?”
“都带着沉九,有何需要担心的。”贾珠含笑说道,“且,我这是去寻人,又不是去抓人。”
他看着郎秋犹犹豫豫的模样,将手里的帕子丢在他的脑袋上,“好了,莫要再想那么多,还不快去!”
他瞧着很是温和,可实际上,一旦严肃起来,那谁也不敢违背贾珠的命令。
等他出门时,日头刚亮起,只带着稀薄的日光浅浅地落在车帘前,若隐若现的影子在远处浮现,这白雾还没散去,马车走起来,也就有点小心翼翼。
沉九等人跟在车马的边上,一个个都打起精神。
毕竟这一回,贾珠是要出京。
其实说是离开京城,他要去的地方,也不算远。马车走上一个时辰,也就到了。
贾珠坐在马车内,从边上抽/出了一个匣子,然后递给郎秋,“你吃点东西。”
那里面放着的是糕点。
郎秋猝不及防收着,挠了挠鼻子,尴尬地说道:“大人,小的不饿。”
“不饿才是怪了。”贾珠淡淡地说道,“是你说自己要跟来,也是你说你最熟悉情况,我方才让你一起来。可你昨夜没休息,今晨又没吃东西,要是还不吃,你索性下去,换了许畅跟来罢。”
郎秋闻言,连忙打开匣子,捏了一块糕点就吞下去。
贾珠顺手将茶水也给倒了出来,然后推到了郎秋的手边。
郎秋看到,就忍不住咳嗽起来。
“大人,大人,你还是让我自己来。”郎秋捂着嘴,说话都闷声闷气,生怕东西喷出来,“大人再这样,小的可要折寿了。”
“年纪不大,话倒是多。”贾珠轻斥了句,“闭嘴吃你的东西。”
郎秋生怕贾珠再给他弄东西,连忙大口吃喝,总算将早上这一顿给补了回来。
马车摇摇晃晃,一路出了城,直到半途,这路倒是越来越熟悉起来。
最终,马车在一处山寺外停下。
这地方的确很眼熟。
正是之前,曾经出过命案的那座寺庙。自从出过事后,再加上官府几次查抄,寺庙的香火已经比之前要少不少。这山寺外的车马停得稀稀落落,根本没有多少。
郎秋:“大人,这寺里的生意,倒是不如从前。”
贾珠一颗暴栗敲在郎秋的额头上,无奈地说道:“说什么生意,那是香火。”
他看了眼前面的空地,声音淡淡。
“近来京城如此,谁敢随意妄动?”就算外出礼佛乃是正经事,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行的人自是少了。
贾珠一行人出现在山寺外,前来接引的僧人,依旧是当初那位大和尚。
他一下子就认出了贾珠。
郎秋:“师傅还能记得我家大人?”
大和尚带着他们往里面走,一边诚实地说道:“那是因为,大人卷入了敏/感,小僧这才记得清楚。”
这的确是大实话。
郎秋被大和尚这诚实得过头的话哽住,一时间不再言语,老实地跟着贾珠去礼佛。
贾珠虽对这些不太有兴趣,然少时也偶尔跟着家里人进出,于是一步一步,照着从前家里的习惯去做。
在添了香油钱后,贾珠方才转身,对着门外候着的小沙弥说道:“小师傅,一路走来,却是有些累。可否寻一处空置的屋舍,能叫我们歇歇脚?”
那小沙弥机灵地点了点头,带着他们出去。
此时,贾珠的身边跟着四五人,一个个看起来,比贾珠要严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