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皇叔(123)
顾清仪很满意四合的工作能力,殷启能干,果然跟着他的人也能干,“此事就交给你。”
四合大喜应下,女郎看中他自然是好事,他能干,自家小郎君脸上也有光,毕竟他可是小郎君教出来的。
四合喜滋滋的走了,顾清仪回了内院给顾逸疏写信告知他铁矿的事情。
想来阿兄一定会非常的高兴。
顾逸疏接到了信何止是高兴,真是觉得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战事频起,除了粮食最缺什么?
当然是武器。
制造武器就少不了铁,铁这个东西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
哪想到自家阿妹就给他挖出铁来了呢。
这种好事带来的喜悦足以跟阿父阿母要来并州比拟了。
顾逸疏接到了父亲的家书,父亲会带着朝廷拨下的兵马先一步快马加鞭赶到并州,阿母带着部曲跟行囊慢慢赶路。
朝廷给的兵马,不过是小皇帝的小心思,让朝廷的人进了并州,就是要监视顾家。
但是归了山的顾家可不是在惠康的病猫了,这些人只要进了他的地盘早晚都要姓顾!
此时阳曲李思跟董大成也在商议,阳曲已经安稳下来,二人没必要都在这里。
李思的意思是他回晋阳助顾逸疏一臂之力,董大成却想回鹘州,拓跋狄不在鹘州,而他也离开,他可是答应皇叔保护好女郎的。
二人意见不合,商议无果之下,李思就道:“不如写信问问清仪妹妹怎么决定。”
李思是看出来了,这董大成除了皇叔的命令,只怕就只听清仪妹妹的话,便是顾逸疏的话他都没那么放在心上。
这样的忠心,严格执行皇叔的命令,难怪皇叔出征捷报频传。
董大成不好跟李思一直硬顶着,人家给了台阶,他就走了下来,就真的写信去了鹘州。
董大成的才送走,没想到后脚就接到了拓跋狄跟前的人送来的信,打开一看面容大变。
拓跋狄是来要增援的,他将胡人一路从并州引出去,穿过冀州,直接弄去了幽州!
他怎么不上天呢?
鬼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
井奉是个死人吗?
他在冀州坐镇,难道就没一丝丝察觉,让拓跋狄就这么把人借冀州的道给引去了幽州?
他可是才听说王森也去了幽州,好家伙,这简直是一锅乱炖!
董大成气的两眼冒雪花,看着李思,“只怕要拜托李郎君驻守阳曲,我得带人去幽州走一趟。”
李思听完董大成的话沉默了。
拓跋狄这人在鹘州的时候听人提起过,但是哪想到这么一个人干了这一件大事。
这是什么?
踩着皇叔的脸将人弄去了幽州,幽州虽然有此时邢深在,但是幽州形势一向复杂,诸胡与大晋的摩擦不断,是个极其敏感的地方。
拓跋狄自己本是胡人,却把犯入并州的胡人送去了幽州。
幽州之外驻扎的可是段氏鲜卑,再往东走便是夫余,夫余与鲜卑的关系可不太好。
鲜卑往西便是匈奴的底盘,匈奴以南又是羌胡,羌胡就跟安定郡接壤,李思对这些人也是十分头疼。
拓跋狄把这伙人往幽州一带引,是生怕跟段氏鲜卑打不起来吗?
鲜卑诸姓为了争权互相打成狗头,拓跋狄这样算是皇姓的都被驱逐出来,可见闹得厉害。
这下好了。
李思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看董大成幽幽问了一句,“拓跋狄这么干,你们家女郎知道吗?”
董大成立刻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拓跋狄干的事儿,女郎一个女子怎么知道?”
就算是知道也不能承认,这又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
主要是太阴险了,太卑鄙了,太不是人了。
拓跋狄一个东胡人,要不是亲眼看着他高鼻深目一脸胡相,他都要人为是哪个晋人的做派了。
董大成说的义正辞严,但是李思却不太相信。
顾清仪先后得了董大成两封信,看完之后,她就半天说不上话来。
这是什么神开展?
她听董大成说过,守冀州的井奉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能容人拓跋狄这么干?
井奉当然不愿意!
这不是拿着自己的脸成全一个东胡人的名声吗?
但是这是主公的意思,井奉只得黑着脸捏着鼻子认了!
他不仅认了,还得配合拓跋狄,他容易吗?
好在这边接到了顾女郎送来的八百纸甲,总算是稍稍安慰他被扎的千疮百孔的心。
经过一番实验,井奉就兴奋了,这是个好东西啊。
最要紧的就是太轻便了,太适合长途奔袭的轻骑兵,若是将士们穿上这样的纸甲跟胡人对战,想想自家身上没几斤重的分量,再想想胡人顶着几十斤的负重。
战事打到的要紧的时候,拖都能拖死他们!
井奉得了好处,想想自己为了拓跋狄豁出去的脸面,自己毫不迟疑的转头又跟顾女郎请求再送写来,越多越好。
顾清仪一脸凝重看着井奉洋洋洒洒的道谢信,写的非常的漂亮,着重描述了他为了拓跋狄受的委屈,最后再提出要求,她还真不好拒绝。
奴债主尝。
细细一想,好像也没毛病。
皇叔手下的人怎么一个比一个难缠,人情不能欠啊!
顾清仪还在头疼人手不足,没想到第二日清早就得了好消息,她阿父抵达晋阳成功与她阿兄汇合了。
随着阿父来的不仅有朝廷免费赠送的将士,一路上还收容了不少流民,让他们直接往鹘州而来。
顾清仪两眼放光,这叫什么?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太有默契了!
昨天端午节,写文到半夜完全忘了过节的事儿,今天虽然晚了一天,还是祝大家端午安康,谢谢小可爱们支持,么么哒。
第176章 皇帝赐婚
顾钧抵达晋阳之后,便直接接管了晋阳的政务,梳理赵王留下的残余势力。
军务方便还是顾逸疏掌管,父子两个一明一暗,一张一弛,不过十数日就把晋阳掌控在了手中。
晋阳士族乡绅倒戈,连带着整个并州的局势都发生了变化。
顾钧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让顾逸疏亲自带兵前往幽州驰援拓跋狄,李思本想告辞回安定郡,没想到顾钧求贤若渴,特别真诚的邀请李思留在并州。
鉴于李家在安定郡的地位,李思拒不授官,但是却答应继续在阳曲坐镇。
顾逸疏跟董大成一前一后去了幽州,顾清仪知道阿父在晋阳雷厉风行,但是也只是听闻,父女都没时间没机会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