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皇叔(191)
殷琰苦着脸,“我没怕。”
他就是突然被惊了一下。
“傻愣着干什么,让人搬出桌椅开始造册。”
殷琰忙答应下来去叫人,跑到半路才觉得不对,他怎么成跑腿的了?
鹘州十四县的孩子,只要是顾家邑户的或者匠坊里匠户的孩子他们都会收。
当初顾家前往十四县招手匠户,曾经拒绝的人家真是悔之莫及,入了匠坊的喜不自胜。
鹘州的庠序规模在那里,能把十四县属于顾家门下的全部吃下已经十分不易,其他百姓的孩子只能等官学的建立。
顾家庠序成立的那一天,这一批孩子们将会成为顾家第一批自己培养出的人才。
“这些孩子里也会做一些优劣筛选,有读书天赋的会继续往上读,若是没有天赋的就会让他自己选一门手艺学。读满一年的孩子,也会根据自身的天赋进行专门教导,发挥长处,以最快的速度培养最优质的的专门人才。”
顾清仪对星夜兼程赶来的殷启细细讲解自己的构思,她是没想到殷启反应这么快,果然不愧是他们家大管家,厉害。
殷启之前就能感觉到女郎有些想法,现在听着她这么一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了,顿时也觉得是个极好的办法。
“虽然都向往读书,但是确实有些孩子没有读书的天赋,女郎这样分化的策略委实不错。”殷启忍不住想扒开顾女郎的脑子看看,她怎么就能有这么多的办法。
正说着,顾逸疏也到了,进门正好听到这句,就问道:“什么策略?你们也知道裴夫人即将抵达的并州的消息制定对策了?”
殷启闻言愣了一下,“裴夫人到并州来做什么?你大婚还早呢。”
第204章 底气
顾逸疏惊讶的说道:“不是为这事儿,是为了什么?”
殷启就把之前的话说了说,顾逸疏拍掌是个好办法,读书总要十几年才能见成效,但是学技艺若是聪明的很快就能出师。
“回头我把这件事情跟阿父知会一声,如此一来庠序中就要添技科,这也是大事。”顾逸疏道。
顾清仪点头,“并州其他的庠序能不能推广我不好说,但是鹘州是一定要这样做的。”
鹘州是她的底盘,她就说了算。
顾逸疏点点头,自然是阿妹做主。
殷启:……
虽然好像不奇怪,但是也有点奇怪。
三人坐下后,殷启又把两位堂弟前来鹘州的事情简单一说,顾逸疏听说一个愿意教授学生做先生,一个给殷启做副手,就没忍住问了一句,“桥思,你看我身边缺人得很,不如把你堂弟借我一用,给你做副手岂不是大材小用?”
殷启直接拒绝了,想都不要想,找个用的顺手的人那么容易吗?
再说,堂弟性子有点憨,还是历练历练再往外放,有自己看着不会出大事。
缺人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殷启看着顾逸疏想了想说道:“难道并州就没有广招天下良才的意思?”
“自然是有,但是你要知道这年头大家都在观望,谁会愿意冒险?”顾逸疏头疼,小皇帝自从想要给皇叔赐婚,现在大家都看着这对叔侄最后会不会翻脸。
殷启心想这倒也是,这种形式下,若是殷家在北地也会思量而为。
“听闻小皇帝又让定北王出征的意思?”殷启又问道。
顾清仪听到侧头看着殷启,“真的?”
殷启微微颔首,看向顾逸疏,“你应该得了消息吧?”
顾逸疏早就知道了消息,但是一直没说,就是觉得一来不想让阿妹堵心,而来那贺润笙算什么也值得他专门说一嘴。
哪知道被殷启直接捅了出来。
顾清仪却不怎么当回事,只是说道:“陛下这样做,分明就是想要贺润笙与皇叔作对,幽州形势复杂,贺润笙去了之后若是与邢深沆瀣一气,必然会给皇叔造成麻烦。”
“我会跟阿父说这事儿,并州回准备一支兵马随时驰援,你不用担心。”顾逸疏安慰妹妹说道。
顾清仪长舒一口气,“贺润笙此次若是真的出征幽州绝对不是个好消息,他与傅兰韵早已经与裴家狼狈为奸,我们要多加小心。”
说到这里,又想到裴夫人在这个时候来到并州……
兄妹二人显然想到一处去了,二人神色一对,不由一凛。
“我会让人盯着裴夫人。”顾逸疏道。
顾清仪点头,“看来裴夫人此行必然有其他事情要做。”
若是裴家真的与贺润笙联手,此次裴夫人来并州怕就是游说各大士族与裴家联手共抗他们顾家了。
殷启还要回鹘州,晋阳的事情也顾不上,只能说道:“等到鹘州那边弹丸与神火箭准备多一些,我就派人送来。”说到这里看着顾清仪,“元九那边听说也差不多了,你等着好消息吧。”
这才真是好消息呢!
顾清仪立刻说道:“若是试验成功,就赶紧抓紧制造,越多越好,让董将军派人送往幽州。”
殷启:……
这还没嫁人呢,胳膊肘就往外拐。
他站起身摆摆手,“知道了,知道了,我先走一步。”
殷启一走,顾逸疏心里有事也去了前堂,顾清仪思来想去,她现在好像真的没什么事儿能做了。
既然庠序要开,她也干点正事吧。
比如写个九九歌什么的。
其实九九歌诀产生的时代已经无从查考,,目前从古籍中搜集到的九九歌诀看,以托名春秋时代齐相管仲而做的《管子》一书中,有记载最早并保存条数较多。
等到了《孙子算经》中九九歌已经有完备记载,再到宋朝年间,九九歌的顺序也跟后世是相同的了。
到了现在,士族为了掌控知识,不愿意广为传播,所以像是九九歌这样的简单的歌诀都被管制起来,现在知道的百姓已经很少了。
数学就从推广九九歌开始,那么识字呢?
难道自己还要编个千字文出来?
那不行,她的学识还不足以胜任这样的荣誉,得找个名望卓著的大儒,然后自己请人家编纂才是正统。
这个人选比较难,顾清仪就想起了殷长史的兄长,他的学识名望虽及不上顶尖大儒,但是也是青年才俊明显一方。
而且关键是算得上半个自己人!
哎,殷长史走得早了,顾清仪立刻写信,让人快马追上去还来得及。
走到半路被追上的殷启一脸莫名,等他看完信使劲抹一把脸。
真的,论脸皮厚,无人比得上顾女郎。
这是抓着殷家不放手了不成?
阿兄啊,这可不是弟弟为难你啊,我这也是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