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皇叔(228)
穆埠这个长史升官了,毕竟主子都做了皇帝,他肯定要换个位置。
以前皇帝还是皇叔的时候就很看重穆埠,现在穆埠说出的话自然无人敢轻视。
尤其是李明英很是会说话,这话就是告诉骆夫人我们是奉皇命回惠康议亲事,出行人员有定数岂能随意塞人,不好交代啊。
就算是骆夫人知道这话可能是李明英托词,但是也没人敢去试探陛下的底线。
毕竟当今陛下可不是小皇帝也不是先帝,这性子当真是令人有些发憷。
骆夫人还能怎么办,就算是生气也不好表出来,只能暗地里咬牙。
就算是骆家盛情邀她们小住,顾母也以赶路为由拒绝了。
骆家自然不好相强,还得备了厚厚的礼物送她们离开。
等人一走,骆夫人就黑着脸说道:“真是不识抬举,以为攀上陛下就能耀武扬威,也不想想便是顾清仪进了宫,日后难说在后宫能不能一直获宠,人还没进宫,尾巴倒是甩起来了。”
骆敦媳妇听着婆婆这话,假装没听到,转头看向自己的丈夫,轻声细语的说道:“族长那边可要去回一声?”
骆夫人喊得再凶,最后还是要族长下决断。
家公的身体每况愈下,郡公的位置虽照理说是自己丈夫继承,但是也未必不会出现变数。现在盯着顾家有什么用,还是得先把自己丈夫承继郡公之位的事情定下来才是最要紧的。
骆敦不傻,自然听懂了妻子的意思,就站起身来看着阿父说道:“儿子去见族长回一声。”
骆砀心情不怎么美妙,这会儿精神也不济,看着儿子就说道:“去吧,把话说清楚,现在顾家翻了身,若是顾清仪真的做了皇后,以后清河骆家少不得跟他们多打交道。”
骆敦知道阿父的意思,这是告诫他该低头时就低头,不能强撑着。
骆敦抿抿唇,这才点头往外走。
骆家想低头,只怕自己老丈人齐王也未必愿意,真是让人头疼。
第218章 这婚事沾了顾家的光
清河郡骆家怎么想顾清仪也并不在意,反正只要不让顾母为难,她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出了清河郡距离惠康就不远了,还未到惠康,没想到穆埠居然亲自带着人迎了上来。
顾清仪还挺惊讶的,掀开竹帘看着穆埠。
穆埠上前见过礼,这才说道:“陛下让微臣前来迎接夫人、少夫人与女郎。”
拓跋狄退到一旁看着穆埠,转瞬又转开头望向远方惠康的方向,从这里还不能看到惠康高大的城楼,但是他知道那里是女郎出生长大的地方。
惠康这两个字对于他们这些外族而言,曾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从来只是听说过但是从未想过有一日他们能抵达这个地方。
“辛苦穆大人。”顾清仪现在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官职,但是称一声大人总是没错的。
“微臣应该做的。”穆埠笑着开口,“现在赶路,天黑之前还能进城。”
顾清仪就道:“那就走吧。”
坐车是个辛苦活儿,尤其是做蹦蹦车的感觉真的不敢恭维,这一路走来她觉得再不到地方,她就真的不想坐车了。
坐回车内,顾清仪对着嫂嫂说道:“这位就是陛下在王府的长史,想来嫂嫂应该听说过。”
李明英笑道:“那是自然,穆长史的名号早些年在胡人中也是颇有名气的。只是现在看着穆大人的面容与传闻中很是不同,柔和多了。”
顾清仪就乐,“可不是,想当初我初见穆长史的时候,的确是倨傲的性子。”
顾母看着儿媳与女儿,“到了惠康这样的话再也休提,免得惹祸上身。”
“知道啦。”顾清仪抱着阿母的胳膊撒娇。
李明英靠着软枕笑,她跟婆母的关系非常好,她嫁过来之前想过很多,就是没想到婆母这么好相处,小姑也好相处,家公也好相处,与丈夫的感情甚笃,她就觉得自己真的是上辈子积了福,这辈子才能得到这样一门婚事。
天黑之前果然进了惠康城,穆埠亮出腰牌畅通无阻。
车子在顾府门前停下,几人下了车,就看到门前洒扫的干干净净,门房的人颇为激动地迎出来,见到顾母与顾清仪那叫一个激动。
顾清仪侧头看着穆埠,“穆大人辛苦了,没想到府里这边你也知会过了。”
穆埠就道:“府中长期无人居住,微臣已经让人洒扫干净,暂回家休养的仆人也都叫了回来,若是还短缺什么女郎只管吩咐。”
当初顾家离开惠康是把家里的仆人都遣散了,因为当初走的时候小皇帝并不太乐意,顾父也生怕府里留下人再惹什么是非,索性把仆人都遣散回家。
这次回来距离遥远,顾清仪原想着等回来后再安置,没想到穆埠早已经安排好了。
这么细心周到,穆埠肯定是奉命行事。
看来皇叔还是依旧那么体贴,顾清仪心里很美,俩人虽然已经很久没见,通信也没那么勤快,但是皇叔的态度值得表扬。
穆埠要回去复命,顾清仪没有多留他,把人送走,就对着拓跋狄说道:“这就是咱们的地盘了里里外外都交给你了。”
拓跋狄:……
顾母与李明英都乐了,拓跋狄上阵打仗还成,哪里会管这些事务。
正想着打个圆场,就听着拓跋狄说道:“属下遵命。”
穆埠都能做到的事情,他怎么就能做不到。
顾清仪还有话跟拓跋狄说,转身对着阿母与嫂嫂说道:“这一路奔波太辛苦了,我让拓跋狄去做点事情,嫂嫂先陪着阿母去休息吧。”
整个宅子打扫的十分干净,一点不像是长久未住人的样子,以前的仆从见到旧主十分高兴,顾家待下人一向宽和,旧主人回来,他们十分愿意再回来当差。
李明英扶着婆母先去休息,她也得整理下这次回来的行囊,还要准备拜帖,远处归家,亲朋好友总要知会一声方不失礼。
顾母显然跟儿媳想到一处去了,正好跟李明英说一说顾家在惠康为数不多的交好人家,也就不管女儿,带着儿媳回了后院。
俩人一走,顾清仪就对着拓跋狄说道:“这府里里里外外要不少人,你看咱们带回来的人怎么安置,还有你得派些人出去打探一下现在惠康的消息……”
俩人坐在前院的亭子里细细商议这些琐事,拓跋狄没有一点不耐烦的神色,静静的听着,偶尔才插一句嘴。
说到最后,顾清仪看着拓跋狄,“以后我们就要在惠康常驻了,但是天下还未平,匪寇肆虐,胡人还未归附,以后你出征的机会还多得很,我想着还要把鹘州的那一套班子建起来,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