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304)
在图书馆的开业仪式上,王婉凝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似乎是为了淡化自己女子的形象,王婉凝今天特意穿了一身中性的长袍,妆容也刻意将自己打扮的更加英气一些。
虽然外貌上还是可以一眼看出她是女子,但是在潜意识里,人们会觉得她更偏向于男性气质那边。
这也是王婉凝今日露面的原因之一,她要改变大众对她的固有印象,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作为行知中学的校长以及北边行政所的所长。将来王琬凝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出现在众人面前,而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为此,王婉凝准备的不仅是一身装扮,还有开幕仪式上的讲话。
王婉凝的演讲稿,并没有延续民生日报那种煽情的风格,而是激情昂扬,激励所有学子好好读书,将来为朝廷做贡献。
并且跟所有学子承诺,将来图书馆里的书将会越来越丰富,也会继续推出学子们想要看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来,不仅是京城,她要整个瑞朝每个地方的学子,都能有机会在图书馆里学习,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所有图书!
这种风格的讲话,赢得了所有学子们的一致好评。也让王婉凝在学子群中的的声望,得到了小幅度的提升。
而陶笉然也是看到民生日报之后,才知道原来王琬凝竟然还做了这件事情,不由得有些诧异,也有些心疼:“咦,为什么她没有跟我说?她一个人做了这么多事情,很辛苦啊。”
戚博翰一眼就看透了王琬凝的目的。
对于这种有野心、有手段、有能力的人,戚博翰是十分欣赏的:“要是事事都跟你说,那不那你不得烦死?”
“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她也太逞强了。”虽然报纸上没有写出来,但陶笉然可以想象得到,身为一个女子在瑞朝做这么一件事情,王婉凝会经历多少艰辛。
“既然你选择让她当校长,那以后就不能再把她当成寻常的女子看待了。”戚博翰难得的替一个人说好话,“她很不错,以后经常行知学院的事情,基本也不用经你手了,让她跟慕容温瑜两个人去处理便足够了。这不是很好吗?”
陶笉然想起先前自己桌上那一大叠的折子,猛然点头:“没错非常棒,要是潘文山和杜开宇也能有这么争气就好了。”
潘文山毕竟是个研究型人才,让他撑起一个学校,要不是都有杜开宇在旁边,他恐怕都难以胜任。
戚博翰听到他起来提起杜开宇,才想起来自己以前好像是有这么一个特别奇葩的幕僚:“杜开宇能力其实不错,要是可以把他压榨一下,不会比王婉凝差。”
第233章
听到戚博翰这么说,陶笉然眼睛一亮:“那可真是太好了!潘文山教书能力和撰写教材都非常不错,只是学校的管理让他疲于应对。对现在的教学质量也有所影响,白白浪费了这么一个人才。如果杜开宇真的可以管好学校的话,那可真的是帮大忙了!”
陶笉然说着,便把这件事情交给慕容温瑜了。现在所有关于行知学院的事情,他都不会直接插手,而是全部都通过了慕容温瑜。
这不仅是对慕容温瑜的信任,也是戚博翰教陶笉然的。
将来需要陶笉然管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他必须学会放权,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累倒。
至于慕容温瑜会不会累倒?陶笉然身为一个有良知的老板,表示他会努力再找些心腹,来替慕容温瑜分担一下工作的!
当陶笉然把手中的事情一件一件的交代下去之后,工部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第二期的国道修建工程将在4月末彻底竣工!
为此,牛成鸿特地进宫请示:第三期的国道工程要怎么办?
第一、第二期的国道工程,直接将京城到北边边关、京城到宁安的道路全部打通了!
如今两期国道的形状连起来,就像是一条有些歪歪扭扭的竖线,将瑞朝的整个东部上下贯通了。
所以第三期的国道规划,是从京城出发一直到瑞朝西部在边关。
这样三期国道工程加起来,基本可以贯通整个瑞朝的东西南北。这三期工程,也是国道最重要的工程,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型的省道修建了。
这第三期工程,好像也要花很多钱呢。
陶笉然挠了挠下巴,对于牛成鸿道:“这样吧,你去找谢泫。跟他说6月份再举办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国道承修权的拍卖会。”
经过前两期的工程,瑞朝基本上有钱的商人都被他们宰了一笔。如果宣称是第三期拍卖会的话,商人们的热情恐怕会下降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说是最后一次,那可就是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这种拍卖会,说不准也就这么最后一次了,那商人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自己子孙后代的社会地位,那就看最后这一场的拍卖了!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陶笉然会这么鸡贼,在将这些可以提高商人社会地位的东西高价拍卖出去之后,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这种人如果不是住在皇宫里,恐怕早就被人打死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得知6月1日是最后一次国大拍卖会的时候,全瑞朝有钱的商人全都沸腾了!
这不是闹吗?在距离拍卖会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那让住得远的人怎么赶过去!
住在距离京城十分遥远的商人心中已经脏话连篇,但还是不得不收拾行囊,立即出发前往京城。
这最后一次拍卖会,不仅让商人们沸腾,更让那些关心国家社稷的老古董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于是最后一次了,真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有这种闹剧出现!但是一想到现在朝堂上那位,脑子里装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的皇后,这些人只感觉到一阵绝望。
拍卖会的事情传开之后,瑞朝各地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特别是新竣工的二期国道上,南边的商人们就像是要汇入大海的溪流一般,从自己的家乡赶到国道之后,再一起往京城赶来。
这些参加得起拍卖会的商人们,都是瑞朝数一数二的大土豪。出门一趟,当然不可能是只身一人,不仅配齐了小厮保镖,更是带上了一车车货物。
毕竟如果拍不到承包权的话,也不能让自己白跑一趟,做个倒买倒卖的生意也能赚上一笔路费的嘛!
能让这些商人看得上眼的货物,自然也不是什么普通货色。于是乎,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货物,保镖的队伍更是强大了。
好不容易才竣工的国道,明明是可以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宽阔马路,却被这些商人们挤得熙熙攘攘,颇有几分春运堵车的架势。
而这些北上的人群里,混入了几个十分不合时宜的人。
在这个时代,不仅瑞朝地广人稀,整个世界范围内,基本都是这么个情况。那几个混入人群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盛况,一时间都有些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