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要发家致富(41)+番外

作者:十荒人 阅读记录

陆文见武氏一言不发, 知道她一时难以接受,看了看家中四处破旧,如此境况,陆文肯定不能安心出门求学。

“阿娘,我已经拒绝夫子了,即使陆爷爷来劝,我也会拒绝的,今天我说这些,只是希望母亲心里有点准备,毕竟我总要离家的。”

具体如何安置武氏,陆文还没有想法,但他要离开临州,一定会让武氏衣食无忧,

至少不会事事依靠陆大伯家,虽然两家是亲戚,但没有底气,即使陆大伯家在怎么照顾妥帖,武氏始终是看人眼色。

武氏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知道陆文已经是做了最大的让步,只能坚强的说道:“阿娘知道,我儿总有离家的那一天,只是没想到这天会来的这么快,阿娘会在家里等着,等着你出人头地,等着你把你姐姐带回来。”

提到下落不明的陆芸娘,两人的心情都沉重了不少。

接下来陆文坚持帮忙做家务,休沐的时候也下地帮陆大伯收拾秋收时田里的善后事宜,陆大伯怎么劝,陆文只是不听,要么就上山打点猎。

一个月后,就到了过年,年夜饭还是摆在陆大伯家,陆文见武氏出门时竟然带了面粉,虽然有些奇怪,但只以为她是和大伯母约好的,并未多问。

陆文去堂屋给聚在一起侃大山的长辈们倒茶伺候,大伯娘吴氏看了看屋里,拉着在厨房忙碌的武氏进了自己的屋里,

上来就问,“最近你和阿文是不是闹变扭了,怎么觉得你们的气氛不太对,他大伯问了阿文好几次,他只说没事,弟妹,我们之间可是没有瞒着的事。”

经过这一个月,武氏的情绪不仅没有平复,反而更加的失落,此时被吴氏拉着问心事,在也忍不住辛酸,掉下眼泪来,“本想着阿文怎么着也要在家待上个几年的,没想到他如此聪慧,

陆夫子向他透了意思,说是希望他进京学习,今年京城的陆家不回来,他还不会走,说不得明年就走了,嫂子,我是心情不好,过段时间就好了。”

吴氏没想到这样的事,想到才离家的陆芸娘,如今陆文也即将离家,日后武氏就一个人孤独地留守家里,即便自家就在隔壁,但总隔着一层,肯定不如她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暖心。

“阿文怎么说?”

吴氏也发愁,去京城读书有个好处,就是费用是京城出,从给陆文买了笔墨纸砚之后,陆大伯就和她说了,钱省着花,

说不定还要给陆文去青山书院,还说就坚持几年,等陆夫子给陆文介绍账房等活计,家里就能轻松些,

如今有机会去京城,自然是比自家嘴里省出来要好些,只是看着神情低落的武氏,劝导的话,吴氏什么也说不出口。

武氏擦拭了眼泪,怔怔的对着吴氏说道:“大嫂无需担心,阿文说会拒绝,至少明年不会走,缓个一两年,我也就放开了。”

吴氏听完辛酸不已,武氏的命实在太苦,年少离家,中年丧夫,如今又失去女儿,

这才没多久,儿子也要离家了,只是孩子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的身边。

吴氏只能安慰道:“阿文是个孝顺的,既然他说会拒绝,那明年一定就不会走,你没看到吗,自从他病愈以来,人都成熟了不少,他会给你安排好的。”

武氏点点头,想到明日就是陆文的生辰,每年他都期盼着自己给他做长寿面,

可今年因为自己总是低头失落,他提都不敢提,稍微平复了心情后,武氏说道,“明天就是阿文的生辰了,今天所有的亲戚都齐聚一堂,我想给他做碗长寿面,让长辈们也恭喜他入学,面粉我已经带来了。”

陆文不知道武氏正被他大伯娘责备不该带面粉,他这边跟着陆进给长辈们端茶倒水,不时回应长辈们的询问。

亲戚中辈分最高的是大堂爷爷,和陆文已经出了三代,不过大家还是在一起过年夜,今年正好轮到在陆大伯家过年夜,今年收成都不错,大家脸色都带上喜色。

大堂爷见陆文已经是文人了,还毕恭毕敬的给长辈们端茶倒水,一点都不像村里其他的学子端上文人的姿态,欣慰的对陆大伯说道,“陆丰把陆文教的不错,不骄不躁,他阿娘日后有福了。”

学文虽然费钱,但好处也显而易见,日后就算不能科举做官,也可以在城里做账房,运气好的还可以吃公家饭做师爷,

虽然师爷的工钱没有账房多,但灰色收入多,而且还有职权,平时也能拉扯亲戚们一把,是顶好的文人差事。

陆大伯摇头叹息,“学文好是好,就是太费钱了,我以前太过想当然,没想到笔墨纸砚都那么费钱,不知道能不能供他到青山书院。”

陆大伯把陆文在彭城买的笔墨纸砚的价格给众多亲戚说了说,让众人都咋舌不已。

陆大伯又说道,“阿文这孩子也是省心,人家都是用墨纸写字,他却用水在桌上写字,只写好了,才写到纸上,我们买的还是最差的黄纸,他都没舍得浪费。”

众多长辈多是感叹几句,家家都不富裕,想帮也帮不上,只是说日后陆文家地里的事情要是需要帮忙,就让陆大伯吱个声,他们一定不会推辞。

长辈们说完陆文,吴氏就带着武氏端着一碗面进来了,两人看着长辈们就笑道,“明天就是阿文的生辰,今天所有的长辈们都在,就给他提前过了,吃了长寿面,让长辈们在送点祝福,来年他也能平平安安。”

陆文怔怔的看着武氏,今天是亲戚一大家子吃饭过年,他当然知道武氏心情不好,见她在家里什么都没准备,

只以为今年的生辰怕是不过了,没想到她出门去拿面粉,是打算来大伯家给自己做长寿面,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武氏把长寿面端到墙边的小桌上,招呼陆文,“过来坐着吃,你大伯娘还给你磕了两个鸡蛋,要谢谢人家。”

陆文看着碗里的鸡蛋,眼睛有些发花,对着吴氏就道谢,“多谢大伯娘。”

其他的在也不肯说,怕说多了,情绪会收不住。

众多亲戚也都没准备,最多只能送祝福,陆大伯拍了拍陆文的肩膀,上上下下的打量他,笑道,“九岁了,大了,长得也越发的好,好多人都知道我们这十里八乡最好看的孩子就是你,日后让别人提起你,不能是因为你长得好,而要竖起大拇指夸赞你学识好才行。”

嘱咐完陆文,才让他坐到小桌上吃长寿面,陆文看着武氏离去的背影,低着头。

任由眼泪滴入了碗里,他不想去擦拭,只是静静的吃着面,在场的人多多少少都看到了陆文的眼泪,谁也没有戳破,包括活泼的陆进。

虽然大家是一起吃过年饭,却不是一起守夜,武氏辞别了挽留他们母子的陆大伯,带着陆文回家了,路上母子两人都没说话。

家里的灯油虽然备下了不少,但都是留给陆文看书用的,所以母子两人就坐到火炉前守夜,陆文扒着红薯烤着,打算半夜困的时候吃两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