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今天真千金讲故事了吗?(清穿)(92)
“听玛嬷的。”康熙一一顺从。
可就是这样,也没能阻止太皇太后生命的流逝。
淑慧长公主寡居后常来京城居住,是以人到得很快,大大宽慰了太皇太后,这是她四个孩子里唯一在世的一个了,有她陪伴太皇太后真心实意的笑意多了很多。
可就算是这样,她的身体还是不可避免的衰弱下去,太医的药方日日斟酌也没有效用,康熙再一次寻求起精神寄托,带着大臣亲自往天坛祷告上苍,愿意换取祖母的寿命。
但康熙衣不解带侍奉,称非要紧事,勿得奏闻三十余日后,他的祖母仍然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十二月二十五日,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崩逝与慈宁宫,临终前交待,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
最终康熙答允安葬太皇太后于孝陵。
之后便是停灵举哀,康熙再伤心,丧礼都是要往隆重了办的,一时间内外命妇皆前往哭灵。
佟珍瑶只被赐了婚,并且只拿宗女的待遇,没有实际身份,所以身上并无诰封,被遗留在家中。
她便日常帮忙安排饮食,料理日常事务,毕竟舒穆禄氏年纪也大了,哭灵这样辛苦的事情也对身体有损,她怕舒穆禄氏有个好歹,就在家里安排一些温补的东西外加按摩。
不过还没等哭灵的人有什么不好的反应,佟佳氏就从宫里递出了一个紧要的消息,说是太皇太后生前说不愿意耽误小辈婚事,但是她觉得这个时间不妥。
“哈——”佟珍瑶重重的吸入一口气吐出,闭上了眼睛。
这当然是不妥,只怕是太皇太后也没预料到她的丧期,实在是隔得太近了,现在康熙恐怕是顾不上这样的小事,只有她们主动推迟了。
“云香,铺纸笔,帮我去祖母那里讨本经书来。”
就算是她们主动推辞太皇太后的体贴,为了太皇太后的孝期着想,但是这事必须以低姿态去做,绝对不能让人觉得是服了太皇太后的意思。
点灯熬油的熬了几天,佟珍瑶拿着手抄的经书,还有一份围绕孝道的信,交到了佟佳氏手里,至于胤褆那边,她并没有多说,守孝这种事情,还不至于被他扔到脑后,她提了自然就不会有反对。
事实也与她预料的不差,她递上信件以孝道为由请求推迟婚期后,胤褆也借口守孝要求把婚期推后,康熙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从他都没有犹豫就允准了,就能看出他的真实偏向。
她说这是后辈应守之孝这句话传开,京城对她的风评倒是略有提高,过去是这个格格挺能折腾的,现在是虽然胡闹了些,到底还是个品行不错的。
只是这种还没回暖的日子,办丧礼本就费劲,男男女女的也只是在嘴里说一回,并不以为有什么事。
连觉罗氏也觉得松了口气,这再操劳到二月,她是真的有些撑不住了,有儿媳帮忙也不行啊!
只有舒穆禄氏听说后,满脸的疼惜,“好孩子,就当这是好事多磨,我们再留你一年。”
“我没事的玛嬷,难得住在家里,我怎么舍得走,正好安安静静过些日子。”佟珍瑶反而出言宽慰,她是真不在意早不早晚不晚的。
就是告诉她康熙突然改主意叫她出家去祈福,婚事撤销,她也只会惋惜一阵子,就这么接受,毕竟这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不能奢求太多。
“好好~咱们祖孙两相处也少,正好你来我这里。”
舒穆禄氏的心疼还有一则是抄经,为了表示对太皇太后的敬重,这孩子推迟婚事时,还答允了要为太皇太后抄一年经,这多闷的活计啊,哪有年轻姑娘去做的。
但佟珍瑶无所谓这些,只要不引起康熙的芥蒂,抄点经算什么,又不是抄血经要她天天割手指头,拿这个能够平稳度过康熙伤神的时间,这就是好事。
佟珍瑶收敛了情绪,和舒穆禄氏说话,“那我可要偏了玛嬷的好东西了~不留给哥哥们。”
谁知道这样的时光也没过多久,她忽然就听到了令人错愕的消息。
“格格,老夫人殁了。”
佟珍瑶手上的笔忽然落在桌面上,溅起的笔墨污了衣服的门襟。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怎么会呢?”
昨日她才给舒穆禄氏请安, 亲自端了一碗燕窝喂给了祖母,祖母还笑着打趣说她会体贴长辈,这以后的生活不用她发愁了。
这才一个晚上过去……
“老夫人是喜丧,睡梦里过世的, 是丹嬷嬷今儿发现老夫人迟迟未醒, 这才发现老夫人殁了。”云香垂着头道。
于是参加完太皇太后的丧礼后不久, 佟家也挂了白办起了丧事。
佟珍瑶这次是真的结结实实的在灵前哭了几天,之后就阖家闭门一起守了孝。
这一年守孝兴许不是什么坏事。
没多久,佟珍瑶就听到佟国纲告诉他们, 明珠被弹劾去职,朝上很是有一波动荡。
因此佟珍瑶觉得佟家人能躲开风波是一件幸事, 她们家可不只有佟国纲这样的纯皇党, 还有佟国维这样一心想着更进一步的投机派, 在这种康熙明显情绪不高,容忍力下降的时候,还是别凑上去了。
近来日日守孝抄经,她也冷静也很多,过往她能博得康熙的信任, 未必不是因为她年纪小,但实际上她心里清楚,自己不过是套了个年幼的壳子,将来再这么行事, 才是要出问题。
所以她的内心指向也很明显,离开京城到南边去,绝对能比生活在康熙眼皮子底下自由, 这就很好理解她为什么明明没有什么逐海波的梦想,却偏偏对海上有向往了。
当然这不是说她要松手, 再也不干涉任何事了,你不争就会有别人去争,她不喜欢这个生存状态,当然是要自己出力去改变的,难不成把机会让给别人吗?再愚蠢的人都知道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上,人家是不会为你的利益付出的,如果有获益,只能说某个方面利益是一致的。
所以对康熙递“梦境所得”的资料她不会停止,康熙能有落后亡国的危险感,也能从这里借鉴成功的脉络,不管他从什么利益出发,只要他知道了,总是能往更有利的方向改变的。
这也是几百年后的东西比近几十年的剧透好的缘故,近几十年康熙是能活到的,一个不好好容易招致他的反感,比如太子的事,点到即止就行了,不要说什么太子的性向问题,偷窥御帐的行径,这种东西说多了,康熙对太子还不知道有什么感情上的变化,对她肯定是立刻就反感了。
“所以还是得往后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