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权臣年少时(76)
“我母亲给她看了几家公子,都不是很满意。”楚怀夕道,“怎么?你家也有意?”
“约莫是你长姐太出色了,昨日刘府婚宴上,叫我母亲给看中了。”苏平河老实答道,“你母亲可考虑过我大哥?”
“说实话,没考虑过。”楚怀夕抱歉地笑了笑,“我母亲对长姐寄予厚望,从小养得比我还金贵,你大哥虽然入了翰林院,但到底还没个正经官职,故而不在我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楚怀夕虽然说得委婉,但苏平河多少也能猜到,楚家嫁女应是极看中未来郎婿前途的。
苏平江虽然是相府长房嫡子,但到底没了父亲,祖父苏淮胥在朝中即便位高权重,毕竟年岁已大,还能护孙子几年?
二房苏宴海在朝中虽得势,但人家也有自己的正经嫡子,便是朝中有什么好差事,力捧的也只会是自己儿子,苏平江想要出头,谈何容易?
“那我就回去如实传达了。”苏平河了然地点了点头。
“平河,”楚怀夕又嘱咐道,“别怪我多嘴,这些个做媒的事不讨好,你能不插手就尽量别插手。”
“我懂的。”苏平河知道楚怀夕说得在理,乖乖应下了,又想到楚家择婿要求如此严苛,只怕也不一定能看得上身为庶子的姜翌辰。
这么想着,苏平河便又好奇地问出了口:“你们家看中嫡庶吗?”
第九十六章 只要我中意就好了
这话听在楚怀夕耳里,便又是另一番考量了。
他忍不住想:苏平河这么问,难道因为自己是庶出,害怕与他有距离?
“只要我中意就好了,嫡庶什么的,我才不在意。”楚怀夕脱口而出道。
苏平河纳闷地问:“你在不在意的有什么要紧?关键你父亲母亲如何想的?你长姐又是如何想的?”
“他们怎么想我才不管呢。”
苏平河愣了愣,随即笑道:“也对,你也管不着他们,顾好自己就行了。”
两人驴头不对马嘴地互相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真诚的笑意……
当日散学后,苏平河又恢复了去找周书越加学的惯例。
周书越老家在京城附近的绥雅郡,特产玉米,便给苏平河带了满满一袋。
苏平河见了大喜,仿佛看到玉米烙,爆米花,烤玉米……在向她招手。
“多谢夫子。”
周书越淡然一笑:“也不是我为你准备的,是那些孩子趁我不在的这段日子自己种的。你不是给了好多银子嘛,他们听说了,就非得托我将这些番麦转交给你。”(古代玉米叫作番麦)
“你把孩子们教得很好,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懂得知恩图报。”苏平河由衷地赞叹道,“有机会,我也想跟你回乡看看他们。”
周书越点头:“你若是去了,他们一定欢喜。”
私事寒暄完,周书越便摊开书册道:“我许久未曾检查你的功课,今日便先做一篇文章给我看看吧。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这是《孟子》有名的知人论世主张,你便就此来写一篇自己的观点吧。”
苏平河是古汉语专业,因此对这段描述也颇为了解。
孟子这段论说本意是讲如何交朋友,但后人往往会将这一理论运用进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中去。
主要讲的是,只有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的用意和中心思想。
念及此,苏平河便提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她列举了前朝几位有名的诗人,结合他们各自的生平经历,论述得也颇为生动。
周书越看后,不光大为赞赏她的观点,还夸赞道:“文章的格式和用语还需再推敲,但这字写得进步极大,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
苏平河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心里早美上了天,看来段长暮逼着她苦练腕力还是颇有益处的。
紧接着,周书越给她又细纠了文章中用语习惯存在的问题,最后说:“今日便到此为止,原说今后每日再加练半个时辰的琴艺,但你到底身子抱恙,明日再说吧。”
“夫子今日可要去我们府上用晚膳?”苏平河想到那些玉米后说,“正好我可以用番麦做一些您没见识过的新鲜菜出来。”
其实自从沈氏的小厨房建好后,苏平河早就想邀请周书越去自己府上吃饭了,但怕他去了会再度碰上苏静怡,便只好作罢。
今日是早就知道苏静怡跟着苏溪宁去顺德侯府做客,这才萌生了请周夫子过府一叙的念头。
“会不会太打扰了?”周书越犹豫道。
苏平河连连摇头:“怎么会?我姨娘自己院子里有小厨房,惊动不了其他人。”
周书越见苏平河眼底满是希冀,没来由地不忍心拒绝,便报以温柔一笑:“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容我去更个衣再走。”
苏平河喜出望外:“太好了!”
两人有说有笑的,一路上倒也欢快。
沈氏还是第一回见到周书越,很是拘谨地行了个礼:“没想到平河口中常念叨的周夫子竟这般年轻。”
周书越拱手回礼道:“见过二夫人,在下厚颜叨扰夫人了。”
“不叨扰不叨扰。”沈氏满脸堆笑,“周夫子每日为平河加学,又不肯收酬劳,妾身早就想招待您了。”
“平河乖巧懂事,又勤学好问,能教他是在下之幸。”
苏平河见他俩客套个没完,笑着开口对沈氏道:“我先带周夫子去我书房休息片刻,等晚膳做好了再坐下来慢慢聊。”
沈氏连声说好,目送二人离开。
不多时,见苏平河又提着那满满一袋玉米来了,沈氏好奇地问:“你不在自己院子里陪周夫子说话,又来做什么?”
“周夫子给我带了好多番麦,我去小厨房教何大娘做两道新鲜的菜肴。”
沈氏见苏平河兴致勃勃地一头栽进了小厨房,不免摇头叹息:“这孩子,怎么就对折腾吃的这么着迷呢。”
蒋嬷嬷在一旁笑道:“还不是二少爷孝顺,三天两头地想做些新鲜花样来给夫人换口味?”
“我是怕旁人知道了会笑话他不务正业。”
“夫人就别担心了,周夫子不是说了嘛,二少爷勤学好问,将来定能成才的。”
沈氏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但愿吧。”
何大娘在厨艺方面颇有天赋,往往只要苏平河将自己的想法简单一描述,她就能相应地做出八九不离十的菜品来。
“这么多番麦可得吃到哪一天啊?”何大娘见到苏平河拎了满满一袋玉米,头疼地惊呼起来。
“番麦那么好吃,我还嫌这些不够呢。”苏平河用一副不理解何大娘的口气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