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男性继承人还是女性继承人,都不会出现什么私奔的丑闻。懂得情爱,明白情爱,才不会沉溺于情爱之中。
至于在体验情爱的过程中会不会出人命,那完全不用担心。因为,避孕药这种东西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听完殷阳候世女的话,女皇陛下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很好,朕改天试一试。咸阳城那么大,养一些孩子还是可以的。”
得到了一个好办法之后,女皇陛下非常开心。又和殷阳候世女寒暄了一阵子,这才让殷阳候世女退下。
第二天早朝,女皇陛下下旨,选择大汉官员家中不满十岁的嫡子嫡女进宫读书习武。
虽然表面上说得倒是好听,但是官员们谁不知道,女皇陛下这是想要玩养成。估计,未来的大汉皇后,就出在这批不满十岁的嫡子之中。至于那些嫡女,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之所以这些官员们都知道的那么清楚,都是因为昨天的那番话被女皇陛下默许传遍了整个宫廷。然后,又静悄悄地传入了大汉官员的耳朵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女皇陛下喜欢什么样的人,在场的官员们都知道。如果不是文武全才之人,女皇陛下看都不会看一眼。因此,女皇陛下为了立后培养出来的人,绝对都是文武双全之辈。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就算是不能成为女皇陛下的后妃,也会是大汉朝的中流砥柱。
因此,家里有年幼嫡子嫡女的官员都暗暗窃喜,准备将家中的孩子送入宫中读书习武。能够被女皇陛下亲自培养,这是多大的殊荣呀!至少,他们未来的前程不会让他们这些父母担忧。
不止朝中的官员高兴,皇太后殿下也高兴。看自己女儿的作为,这明显是想要立后啊!看来再过几年,她就可以抱孙子了。至于年龄差,这没有任何关系。
大概是看出了皇太后殿下的想法,女皇陛下嘴角抽搐。将那些大汉官员们的嫡子嫡女都安排好之后,女皇陛下就下旨将她亲生弟弟——刘盈的嫡长子刘启从刘盈的封地中要了过来,在皇太后殿下的膝下承欢。
刘盈娶妻之后,就离开了咸阳宫,去了封地之中。即使他是女皇陛下的嫡亲弟弟,有些事也得避嫌。
也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的缘故,刘盈和刘邦一样,暗地里居然好南风。因为刘盈这样的作为,使得刘盈的王后气不过,大张旗鼓的与他和离。
女皇陛下为了补偿刘盈的王后,还给了那个王后一个爵位,赐下了封地。
皇太后殿下听到刘盈的作为之后,同样气得火冒三丈。不过,她不是气自己的儿子,而是气刘邦。如果不是因为刘邦有这样的毛病,她的儿子又怎么会这样呢?
自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刘盈的名声算是臭了。毕竟,没有多少女人喜欢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断袖。特别是官宦家的女儿,她们前程似锦,又怎么会把自己送到一个坑里去呢?
因此,从那之后,刘盈的王妃之位只好这么空着。
后来,刘盈的王宫中出现了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窦漪房。
窦漪房是平民之女,在汉高祖时期,被采选入宫做宫女。后来,跟随着刘盈进入了封地之中,成为了王宫的一员。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这个窦漪房成为了刘盈的王妃,还生下了长女刘嫖。后来,还晋位成为了王后,生育了两个王子。
之所以选择刘盈的嫡长子——刘启在皇太后殿下的膝下尽孝,那都是有原因的。
刘嫖是嫡长女,是刘盈未来的爵位继承人。这个娇贵的女孩子,绝对动不得。
刘盈的嫡次子刘武还没有满周岁,别说尽孝了,连说话就做不到。
刘启现在已经五岁了,正是天真可爱的年纪。或许有这个男孩子在,皇太后殿下会开心一些。而且,咸阳宫中还有那么多官员的嫡子嫡女,正好可以与他作伴。
第20章
几个月后,女皇陛下终于见到了刘启。刚刚五岁的孩童肉乎乎的,身材富态,看起来十分可爱。
谁也不知道,女皇陛下其实喜欢胖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看起来不仅可爱,而且也代表着这个孩子家里的生活条件不错。
如果民间的新生儿都如同刘启一般富态,那就代表着女皇陛下治下安稳,百姓安康。说明女皇陛下治理有方,乃是一代明君。
如果连一个小孩子都瘦得像根柴,那么这个家里的生活条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同时也在表明着,女皇陛下勤勤恳恳得治理天下,根本就是在做无用功。
将小小的孩童抱在怀中,女皇陛下兴致昂扬地逗弄了一番。然后,她才将这个孩子送到了皇太后殿下的宫殿中安置。
看着自己的侄儿和自己的母亲高高兴兴的说着话,女皇陛下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她相信有这个孩子在,母后在这个空旷的咸阳宫中,也就不会无聊了。
千里迢迢的来到咸阳宫中,刘启可不是来享福的。他除了在皇太后殿下的膝下承欢之外,还要和大汉官员们的嫡子嫡女一起学习。最为可怕的是小孩子之间的争斗,打架斗殴无所不用其极。就算你是皇家子弟,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概是咸阳宫中的教学条件比较好,将自己的嫡子嫡女送到咸阳宫中学习的大有人在。除了那些普普通通的大汉官员之外,那些身上拥有爵位的人家也不例外。而且,就算是皇族和后族,也将一部分符合年纪的嫡子,嫡女送过来教养。
教导这些孩子的人可不简单,都是女皇陛下精挑细选的人才。而且朝廷中的文臣武将也时不时的去咸阳宫中教导一下这些孩子,传授他们一些特殊的本领。
再加上这些孩子并不是在咸阳宫中居住,而是如同朝臣一般,早上前往咸阳宫,傍晚就回到家中。而且,每隔几天就有一次休沐。
所以,很多深思熟虑的人家将咸阳宫中的教学地点当成了免费的教务机构,让咸阳宫中的大才教导自家的孩子。久而久之,很多人都逐渐忘记,那些选入咸阳宫中的男孩子,都是女皇陛下的后妃候选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年咸阳宫中都会送进来一批嫡子嫡女。最小的四岁,已经到了知事的年纪。最大的也不超过六岁,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家里停留了两年才被送回来。
随着咸阳宫中的孩子越来越多,女皇陛下单独安排了几个宫殿教导这些孩子。后来,她就将这些宫殿改造成了宫学,专门留给这些孩子们读书。
宫学发展得很顺利,因为无论是谁,都支持这个教育机构的发展。毕竟,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子孙后代会不会在这里面学习。
从此之后,官方的教育机构就此落成。
五年后的今天,有几个孩子成年,马上就可以从宫学中脱离而出,进入朝廷发展。
察觉到皇太后殿下没有发现这种事,女皇陛下心里松了一口气。即使这些经过重点培养的男子,她也看不上眼。于是,她找来这些年轻人考察了一番,就将他们放到大汉朝廷最底层历练。能不能脱颖而出,成为大汉朝廷的中坚力量,就要靠他们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