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美滋滋(117)+番外
“嗯,大概是专门打孩子的日子吧。”许学军嘴上回答着媳妇儿的话,眼睛却是瞄向小床上的胖小子。
胖小子死死的闭着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却不停的抖动着,小嘴巴也抿得紧紧的,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瞎说什么呢。”唐红玫哭笑不得的瞪了许学军一眼,又看了眼装睡的胖小子,“吓到孩子了。”
许学军不想背这个锅,他指了指楼上,又指了指隔壁,示意是邻居们的问题。
因为距离的关系,的确是楼上和隔壁的打骂声最大。尤其是楼上,动静大到感觉天花板都在震动,不光有大人的叫骂声,还有巴掌落在屁股蛋子上的声音和板凳的拖拽声,以及最为惨烈的孩子哭喊声。
如今跟以前不同了,尽管大部分人其实不太明白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可眼瞅着学问高的人进入机关单位,进入国营厂子的领导班子,拿的工资也比普通人高,心里的天平自然知道往哪边倾斜。
只要能考上中专,国家就会包分配,搁以前就是吃皇粮的!
假如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那简直就是祖坟冒了青烟……
不知不觉中,家长们开始重视起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不过说实话,现在还不算恐怖,毕竟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们,多半底下都有弟弟妹妹,并非独生子女。等史上第一批独生子女上学后,惨剧才算真的上映。
因为这次集体放假后的集体教训孩子,家属区里的熊孩子们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像胖小子这种才上幼儿园的,也心有戚戚然的怂了起来。
当然,一段时间后,熊孩子们还是再一次固态萌发。
只不过这个时候,却没人在意这事儿了。
机械厂在时隔多年后,终于又决定造福利房了。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厂子,与此同时,好些原先还在犹豫的小年轻们,齐刷刷牵手成功,扯证办酒结婚,一气呵成,然后就是向厂子提交分房申请。
在建房消息宣布后的三天里,唐婶儿收喜糖收到手软,倒是胖小子吃得无比高兴,紧接着就开始牙疼了。
“都长蛀牙了!以后不许再吃糖!”唐红玫又气又心疼,大刀阔斧的整顿家里,把所有的糖块尽数收拢丢给了唐耀祖,并严禁任何人再给胖小子吃糖。
在继少吃肉后,胖小子又迎接了不准吃糖的规定。
可肉起码只是少吃,糖是一块都不让他吃啊!!
第50章
福利分房就好似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瞬间惊起了一圈圈涟漪。
说起来,机械厂也是有过辉煌时刻的,毕竟是建国之后第一批造起来的厂子,哪怕一直以前也就是生产一些五金配件以及厨具、农具,那也曾是县里的纳税大户。
可惜,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至于机械厂的家属区,唐婶儿他们住的是第一批的老区,全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筒子楼。尽管在当时而言,这些筒子楼也是叫人羡慕不已的,可搁在现在,确确实实已经是老建筑了。
筒子楼的缺点有很多,房型小、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层高低、隔音差、通风效果堪忧等等。
当然,优点也是有的,毕竟也只有筒子楼这种形式,才能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人。
别说当时了,就算现在,能得到一个房子都是一件足以叫人欢呼雀跃的事情。甚至一个单间都有的是人抢,毕竟住房条件这么紧张,有总比没有来得强。
偏偏,机械厂进入七十年代末后,就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从以前的纳税大户,瞬间陷入了连自家工人的工资福利都拿不出来的窘境。这些年,年年都在提建造福利用房,可依然每回都只是一纸空谈。
谁也没想到,就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时候,造福利房的事儿就这么成了。
那可是分房子啊!!
说是轰动都不为夸张,从确凿消息公布之后,整个机械厂就处于沸腾之中。饶是像许学军这种沉默的人,回家时忍不住说起了厂子里的事儿。
没办法,实在是太轰动了,领导们如何他们不知道,可一线工人全都没心思上班了,一个劲儿的谈论着从各处听来的消息。
有人说,这回厂子里是下了血本,买下了离厂子约有三四里地的一块空地,打算全部建造六层的高楼,还说要仿照大城市里那种门对门的单元楼,而不是以前一条过道串起来的无数个小单间。
也有人说,这次的房子全都是又大又敞亮的,清一色都是七八十平方的大房子,里头怎么说也能隔个三间卧室。如果是楼上的,还有一个大大的阳台,洗晒衣服不要太方便了。
还有人偷摸着打听到了另外一个情况,听说这一回很有可能是厂子里最后一次分房了。
乱七八糟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消息,或真或假的全凑到了一起,叫人心动的同时又忍不住心慌慌,彻底没了安心上班的年头。
也亏得最近机械厂本来就没几个订单,倒不至于耽搁进度。
不过,分房这事儿对许学军倒是没什么影响,他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深知自己是没什么希望分到房子的。
他们家的这套小两居的旧房子,还是许学军他爸千辛万苦到处托人才分到的。而当时,许学军也已经出生了,因为唐婶儿跟婆婆关系极差,实在是没办法继续住在一起,辗转了好几道手,终于才弄到了这套房子。
房子看着是小,住得也有些艰苦,可平心而论,跟其他的老街坊相比,他们已经算是很宽敞了。
像其他人家,多半都是上头公婆下有儿女,儿女都老大了,还经常兄弟姐妹们挤在一间房里。别的不说,他们楼上就有户人家,当爹妈的住在小间里,又把大间一分为二,儿子们住一半,女儿们住一半,听说还正在筹划着改造饭厅,好给大儿子结婚用。
各家各户都为了能分到房子使尽了浑身解数,尤其在听说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分房后,更是恨不得学那孙悟空,把七十二般本领都拿出来。
……
唐红玫本以为这事儿跟自家的关系不大,顶多就是喜糖收的多了,得盯紧了胖小子别吃糖,没想到不出几日,店里的生意却一下子好了起来。
前段时间,就因为春日里疫病泛滥,除了水痘还有流行性感冒之类的,一时间连街面上都冷清了不少。可这几日,因为好多小年轻急赶着扯证结婚好打报告申请房子,就跟冰雪消融一样,瞬间冷清寂静被打破,直接就跟往油锅里泼了瓢油一样,哗啦啦的,别提有多闹腾了。
商业街这边的卤肉店,原本生意是不如菜市场那头的,没想到随着一对对新人相继扯证,家家户户都得办酒请客,就跟集体约好了一样,呼啦啦的全涌到了这边,跟不要钱似的把卤肉五斤十斤的往家里拎。
这里头,也包括了一贯跟唐婶儿交情不错的周大妈。
周大妈最近心情相当好,困扰了她多年的小儿子婚事终于解决了,前个儿小俩口领着证,因为分房近在眼前,倒是没太计较家里住房紧张的事儿。毕竟,只要能分到房子,先熬个一两年也无所谓。
最叫她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个事儿。
“唐姐哟,你是不知道,我那亲家居然还挺有本事的,居然把我小儿媳妇儿给弄到厂子食堂里去了。这下可好了,他们小俩口都在厂子里上班,这回分房,怎么着也该分到一间了。”
唐婶儿也相当意外,要知道,机械厂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对外招人了,新人进厂也是因为顶了父辈们的工作。
别看只是个食堂的活儿,只要能进入厂子里,那就是一份工资,再有就是,分房的时候优先考虑双职工家庭。
“这下好了,你们家本来人口就多,老领导们都知道的。现在俩孩子又都在厂子里上班,这回铁定有份!”唐婶儿也替老姐妹高兴,“就算分不到新的,领导们搬走了,空下来的估计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