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174)+番外

刘邦下定决心,立刻开始安排韩信:“释放韩信,让他去守长城打匈奴。”萧何松了一口气。

或许,这就是对韩信最好的安排。

吕雉眼神微闪,没有反对。

听天幕的意思,自己好像也没有打得过匈奴。这韩信被后世封为军神,定然好用,最好能多活几年!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屡建奇功,匈奴休屠王死、浑邪王降汉,整个河西走廊归于大汉。刘彻为了奖励霍去病,修改了全新的宅邸,想让霍去病去看看,霍去病说:“不灭匈奴,无以为家也。”】

【这并不只是霍去病一个人的心声,是整个时代的呼声。

在卫霍出征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22年,十二月,大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雨雪,百姓被冻死者无数。】

【大汉打匈奴不仅仅是为了疆域和边患,也是因为物质需求。】

【久经灾难被冻死者无数的汉人,需要匈奴人的牛羊皮保暖。经历各种天灾导致减产饥荒的大汉百姓,需要匈奴人的牛羊肉充饥。田地被旱灾洪灾轮流破坏后,汉人需要新的土地开荒种地。】

“这卫青将军霍去病将军真是大汉的好将军,我们要给他们立生祠!”

刚听到要天灾不断的大汉百姓,听到有这样的好将军,可以为大汉百姓带回匈奴的牛羊,给大汉百姓吃肉取暖,尽管什么都没看到,已经感动地不行。

赵过站在田垄上,听着这一切,感动之余也有疑惑:匈奴的牛羊真得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能解决问题,那匈奴人为什么也要频繁南下抢掠汉人?

【伴随着霍去病收复河西之后,大汉王朝立刻在这里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公元前119年,大汉从迁移流民72.5万安置于四郡,这流民是从哪里来的?】

【公元前120年,山东大水,民多饥乏,这些流民全是在山东水灾里失去家园的百姓。

水灾过后不仅仅是没有了家园、田地,一年的庄稼全部荒废,也失去了粮食来源。最重要的是灾后,洪水带来的疾病,死去的尸体处理不好带来的瘟疫,田地灾害带来的减产。灾后重建从来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

尽管这一切还没发生,听着一年又一年的天灾,听着这数额极其巨大的流民,刘彻沉默了。

是啊,真到了那个时候,除了打下新的土地安置流民,还有什么好办法?

既要又地方给流民兴建村庄,又要有土地给流民种地吃饭,大汉境内有地方安置吗?

诸侯国内,土地都在诸侯王的受众,先帝想要削藩反而引起七国之乱,自己想要削藩哪有那么简单。

还好,听天幕的消息,未来自己是成功得到了匈奴的土地,有了解决办法。

但是,如果能把诸侯国的土地从诸侯手中收回,那就更好了。

与此同时,主父偃也感觉自己的机会仿佛要到来了。

流民需要土地,匈奴人的土地很明显不适合种地,不然匈奴人为什么自己不种?

那么,要不要提前告诉陛下自己的推恩令?

【刘彻迫切的需要新的疆域,需要更多的良田沃土去安置不断增多的灾民流民,他想要一举打败匈奴,彻底将匈奴的土地划给大汉的灾民】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如他所想象的那么顺利】

【公元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但是,损耗极大。去时军马就有14万匹,回来时只剩下不到3万匹。】

【战争不断升级后,军费抚恤、水利兴修、救灾移民的开支越来越大,刘彻为了军费,开始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负责盐铁官营,增加财政收入。】

刘彻沉默了。

养骑兵本就花费极大,损耗也如此巨大,国库必然吃紧。

如果□□,通过匈奴的物资补贴,以战养战还算有回馈;若是打了败仗,那就是一次性耗费了举国上下的心血。

再加上天灾不断,一旦败仗,百姓恐怕也将面临最大的生存危机。

大臣中的求和派并非不爱国,同样是碍于消耗太大,耗不起。

如果不是天幕提到有卫青霍去病在,恐怕这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僵持更长久。

可惜,他的冠军侯还没长大啊。

刘彻有些心急,却也知道急也没用,只能看向大臣:“打仗一事的确消耗巨大,还是先想办法治理天灾吧。”

还要养兵,养马,养将士,需要准备的太多太多。

最主要的,是要有钱!

天幕说得盐铁官营就很不错,可以先准备起来!

.

正在自家逍遥听天幕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孔仅听到自己的名字齐齐抬头:???

突然惊喜,他未来要得到陛下重用,当大农丞了?

虽然已经富可敌国,但是哪里比得上当大官威风!

东郭咸阳、孔仅一个比一个速度,让家仆牵马就朝皇宫跑!

家人在后面大喊:“你急什么!就不能矜持点等陛下来请吗?!”

东郭咸阳骑在马背上头发一甩。

矜持什么,商人最厚的就是脸皮,这时候不主动,那都对不起天幕的好意!

要是慢了,万一陛下说只想要一个大农丞怎么办!

【这一项措施是有效果的。】

【但是另一个隐患,同时也出现,那就是粮食的生产。】

荆咕的卡通小人再次上线,用两个写了名字的小人标注着二人的身份和言论。

董仲舒:陛下,尽管古时候的井田制难以恢复,但是可以限制一下土地兼并,让没有土地的百姓获得一些土地。而且关中地区的百姓不习惯种麦子,但如今粮食不够,不如种植冬小麦,与粟轮种,让百姓多一项粮食。

刘彻:朕太忙了,好多事情,要推均输法、创平准法、纳粟拜爵,哪有时间管百姓种不种小麦,一边玩去!

.

天幕下董仲舒:“……”

虽然自己还没提,但是这个语气的确是自己会说的。

他的家乡广川本就种植小麦,他知道小麦的习性,在看到大汉缺粮食后,觉得关中之地正适合用小麦弥补缺陷,但是没想到,自己还没提出来,已经在历史上被陛下拒绝了……

那么,自己还要不要再提呢?

另一边,赵过看到这一幕,不出所料地叹气:果然,依靠匈奴人的土地,还不如依靠大汉自己的土地。牛羊肉哪里比得过粟麦。

【但是,这已经是最后的提醒】

【伴随着霍去病和卫青英年早逝,后续的大汉将军一个不如一个。

公元前101年,将军李陵战败被俘投降;公元前110年,李广利不但投降,还葬送了数万汉军,几乎是把大汉的有生力量一次性耗光】

刘彻从听到霍去病和卫青英年早逝已经不悦了,再听到李陵、李广利的战败投降,气得怒不可赦,眼神犀利地看向李广!

李陵还小不好计较,只能找李广。

至于李广利,这该不会也是李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