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时也要讲“礼”。
不能伤及幼儿和头发斑白的老人,遇见强壮的人,他本人不抵抗的不能当作敌人。
战结束后,敌人如果受伤,应该把医药送去。
.
这样的“礼”自然让儒家人很欣赏,觉得这才是“仁义之军”,是正道之军。
但是且不说武将,皇帝同样是嗤之以鼻。
若是都要讲仁义,那些大臣篡位的皇帝就最为不忠不仁不义!
【春秋时期,作战主要是车战。虽然战车很快就被淘汰了,但是在当时同样有“礼”的意义。战车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维护奴隶主等级制的工具,它是奴隶主身份、权利的象征。】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我们用一场战争来介绍一下——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泓水之畔。
曾经在楚国手下吃亏过的宋襄公好不容易经过鲁僖公调停,被楚成王放回,却咽不下这口气,要报仇。
他亲自带着大军,先行赶到泓水北岸,已经布置好阵势,有先机,按理来说一切都是胜利的兆头。
“昔日孤召集齐鲁楚召开诸侯大会,这蛮夷竟然趁机偷袭,抓捕我去进攻我宋都商丘!若不是我宋兵强大,商丘都易主了!”宋襄公一想起往事还生气,差一点,商丘就没了。差一点,大宋就没了!
虽然商丘没攻下,宋国还在,但是宋襄公倍感受辱。同时依然有争霸天下的心思。
楚国想吞掉宋国,自己何尝不想吞掉楚国?
宋襄公看着对面姗姗来迟的楚军,还处于一片混乱中,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
看着楚军正处于混乱之中,公子目夷劝道:“趁我们有先机,现在发起进攻!”
宋襄公:“不,不能攻打未布阵好的军队。”
公子目夷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军整理好队伍,开始过河。
趁对方过河,公子固又劝:“趁楚军过河,立刻发起进攻!”
宋襄公依然坚持:“不,不能不符合礼。”
大宋是未来要争霸天下,不能落下口舌——此时的宋襄公依然做着争霸天下的美梦。
他眼睁睁看着楚军全部过河,在自己对面背河而战,开始整顿军容,派兵列阵。
然后双方击鼓,宣布战争开始。
击鼓出兵,鸣金收兵。
战争开始!
“好了!”
宋襄公这才下达命令:
“进攻!”
楚军早已准备妥当,迎战时从容不迫,双方交手后,并没有宋襄公以为的会疲惫。
宋军大败!
“哈哈哈哈!”楚成王猖狂大笑,“我就知道,手下败将再怎么扑腾,也还是手下败将!”
宋襄公被公子目夷与公子固掩护着逃亡,听到这话气得当场一口鲜血喷出!
此战之后,宋襄公不仅自己身受重伤,还受到巨大刺激,回去没多久就去世。
从此,宋国失去了争霸实力,开始衰落。
.在现代人,或者是春秋以后的武将看来,宋襄公都很迂腐。
但这正是春秋时期的“礼”。
按“礼”,就是两军对垒之前,先下战书,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开战前,将军有足够的时间排兵布阵,完成之后,双方鸣鼓开战,这才光明正大地有序对战,并且不能使用阴谋诡计,只能凭实力战斗,还不能重复击伤一个士兵两次,等战争结束后有序退出,不能再次追杀。
距离春秋算是最近的秦朝,百家中的儒家人依然在称赞宋襄公的仁善,一边顺势骂两句:“楚蛮夷也!”
春秋时期,楚武王:没错,吾蛮夷也!
蛮夷又怎样,楚国是胜利者就够了哈哈哈哈!
【春秋到战国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从“礼”到“诡”。不再拘泥于礼,也不再拘泥于贵族。】
春秋末期,战争从北向南发展,由于南方的丘陵沟壑多,原本的车站形式逐渐被徒步战所取代。在徒步作战中,有许多近战和冲锋,短武器成为了步兵的首选。
战国时期,骑兵开始登上战场,战争向骑兵野战方向发展,战车基本废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魏武卒、秦国锐士、赵武灵王的骑兵,战斗力都非常强,
这个时期没有战争规则可言,一切为了胜利,可以伏击,可以闪电攻击,可以不宣而战,也可以宣而不战。
比如赵奢封君之战-阏与之战,先是佯装安营扎寨,后是千里奔袭,占据险要,杀得秦军措手不及。
【武林高手这样的存在,若是生在春秋时期,十分有用。但是需要注意,春秋时期的战争因为局限于贵族,人数不多,持续时间也不长,比如晋楚城濮之战前后也就一天的时间,吴攻入楚都之战,前后也不过十天左右,个人武力在这个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到战国时期,战争人数增多,持续时间变得极长,比如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
【长平之战不仅仅死伤人数众多,也是一场著名的歼灭战,奠定了大秦统一的基础。
从白起开始,华夏正式进入了歼灭战的时代!】
【不过,今天先说伊阙之战。】
秦昭襄王十三年,魏冉举荐白起代替老将向寿攻打韩国重镇新城。
这也是白起的第一次领兵出征。
原本,这应该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攻城战,白起很轻松就拿下了新城。
但是,对手太怂也能怂出新的成果。
韩国与魏国合作,两国集结了大军24万,反过来包围秦军,想要以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来消灭白起率领的秦军。
“24万大军?”得知被两倍以上的敌军包围了,寻常的将领可能是立刻避其锋芒等待援军。但是白起反而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想要吞下韩魏联军!
“人越多,声音越杂,韩魏真得能彼此信任的合作吗?”
白起带领大军驻扎在伊阙,与韩魏对峙着。
表面看起来是秦军被包围,白起被迫驻扎在伊阙等待救援,事实上白起根本没有老实,一直在暗处派人搅动风云,挑起韩魏的矛盾。
“将军!韩魏起冲突了!”
白起站在高处,往下看着韩国与魏国的军队布阵,发现韩国耍了点小心机,故意躲在魏国军队后面,看起来像是要让魏国顶包。他就知道,两国一定会有矛盾,派探子去打探消息,果然得到双方互相推诿的结果。
韩国势弱,虽然请来魏国援军,但是魏国心思也不单纯,要求韩国打前锋,韩国又不舍得自己的兵力,互相交锋、推诿,以致于迟迟没有对秦军发动攻击。
“他们不进攻,我可等不及了。”白起招来部将,一番吩咐。
趁着韩魏不和,白起故意摆出阵仗,对着韩国的军队排兵布阵,作出要攻打的姿势。
在背后,白起抽调兵力,攻打魏国主力部队,魏国毫无防备,被打的措手不及,一片混乱之中,迅速惨败。
而韩国军队还没打,就被秦国打魏国的架势吓到了,军心涣散开始哗变自乱阵营,最终被白起一起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