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刘邦,各个开国皇帝都是如此。
嬴政看向扶苏:“你哪里学朕了?”
他更偏向法家,扶苏哪里像是在学他?
扶苏:“……”
【这里简单讲一点心理学。】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谷斯塔夫·荣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母子关系指向融合,寓意亲密,父子关系,指向疏离,寓意规则。】
【现代心理学家nechy根据实际案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延伸出了一个新观点:家庭之内的世界,受母子关系的影响,家庭之外的世界,受父子关系的影响。】
【也就是说母子关系决定孩子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父子关系决定孩子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如果孩子和父亲关系不好的话,父亲经常与孩子产生矛盾,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胆小懦弱,越是面对父亲越是懦弱。】
【比如刘邦和刘盈,刘邦在刘盈之前,有和寡妇生的长子刘肥。在刘盈之后,有和宠妃戚夫人生的刘如意。
刘盈是什么?是刘邦逃命过程中为了自己活下去会多次推下车的累赘,是夹在长子和宠爱的孩子中间的小透明。刘邦嫌弃刘盈懦弱,但这懦弱是刘邦一手导致的。】
刘邦意外地看向刘盈,他一直嫌弃这儿子哪里都不像自己,太过懦弱,原来这个性格是因为自己产生的?
刘盈渴望又惧怕地看着刘邦,小声喊了一声:“爹……”
刘邦下意识皱眉头。
尽管知道了原因,还是不喜欢刘盈这畏畏缩缩的样子。
而且他这么多儿子,刘肥和刘如意都好好的,就他这个嫡子如此懦弱,对比之下显得更差劲了。
刘邦冷漠地回头,对于天幕说是自己的问题直接无视。
他日理万机,哪里有时间教育儿子,刘盈不成器,他还有别的儿子!
刘盈眼里闪过一丝失落。
吕雉一声冷笑。
刘盈在刘邦面前懦弱,在母亲和姐姐面前可不是这样。
果然,养儿子还不如养头猪,父亲对他再差还是心心念念渴望父亲的认可,还是去模仿父亲,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姐姐的帮助和谦让就觉得是理所当然。
吕雉的表情也冷漠了起来。
反正早就知道了儿子不成器,到了如今这地步为什么不成器已经不重要了。
所谓的“养儿防老”都是骗人的,她还不如靠自己!
【除此以外,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还容易缺乏责任感,甚至形成“上瘾性人格”,比如疯狂迷恋游戏、抽烟、酗酒甚至赌博等恶习。】
【比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在他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时,其实非常优秀。但是当父子之间因为皇位、因为权力、因为大臣站队、因为唯一疼爱自己的母亲也不在了之后,就开始叛逆,沉迷戏子,娈.童等等。】
李世民:!!!
沉迷娈.童什么鬼,不是大汉才有好男色的皇帝吗,怎么大唐的皇帝也歪了!
【在男孩的人格发展过程,男孩的超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对父亲榜样作用的模仿来实现的,榜样作用就是通过克服恋母情节,度过人格成长的危机,继而追随效仿父亲,以期将来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儿子看不到父亲在朝廷里为国分忧、看不到父亲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他能看到的就是父亲一下朝就约着朋友去逛青楼,多么潇洒!多么好学!】
天幕放出一段视频:
官员下朝之后,接到了同僚的邀请:“忙了这么久,走,去放松一下。”
一群官员勾肩搭背,美滋滋道:“喝酒去!”
他们上青楼,上酒肆,美酒美人美曲,吃得不亦乐乎,喝得飘飘然,回到家中时浑身沾染着酒水与胭脂的香味。
一位官员一回家,正在开蒙的儿子兴冲冲跑过来:“爹,师父夸我了……”官员不耐烦挥挥手赶人:“找你娘去,爹累了,要休息。”
儿子颓然的垂下手,闻着父亲身上的香味,不就是妇人身上的香味吗?
爹爹在忙什么?
没多久,门房送来请帖:“王大官人送来请帖,邀您去花楼。”
刚刚还拒绝儿子说要休息的官员立刻精神焕发:“我换件衣服就过去。”
官员刚刚出门,儿子追上来:“爹,你干嘛去?”
官员不耐烦:“爹忙正事去了,你在家好好学习。”
说完,拔脚快速出门,离开了回家还没坐热板凳的家。
母亲对此见怪不怪,儿子询问时只说“你父亲太忙,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儿子悄悄出门,跟了上去,结果在青楼门口看到了父亲在忙什么。
那青楼老鸨语气熟稔地跟父亲打招呼:
“大人,您好久没来了~”
两个美貌女子上前,父亲一手搂住一人,调笑着:“是不是想死我了?”
“讨厌~”
儿子:原来这就是忙正事吗?
这样的事一幕幕,冲击着少年人的心。
即使是在自己家中,依然有着来自父亲的不良影响。
“爹,我这句不懂……”
“问你娘去,爹忙着呢。”
父亲赶走儿子,关上门,却关不住门内家妓的嬉笑声。
从此,儿子不学武,也不好好学习,开始学习着父亲,呼朋引伴去青楼。
“原来我爹每天忙的就是这啊!”儿子也左拥右抱,“果然很快乐!”
娘亲气得心力交瘁:“你怎么不好好学习……”
儿子也学着父亲的语气,挥挥袖赶走母亲:“娘,我忙着呢!”
娘亲气得跟丈夫告状:“你儿子书都不读了!”
丈夫气得只有一句话:“慈母多败儿!”
.
熟悉的画面仿佛把自己家中的情况投射在了天上,看得众多父亲脸红。
当官的说:“我上朝是在忙国家大事!”
经商的说:“我在外面辛苦挣钱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做工的人说:“我每天辛辛苦苦还不是为了养活你们,我容易吗!”
务农的说:“孩子就是欠打,多打几顿就好了!”
每个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每个父亲遇到儿子叛逆时都会把责任归罪于母亲没教育好。
【我们现代常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显然,古代没有教育学,只有甩手掌柜。教育子嗣从来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父亲的缺席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女儿都会有很大影响,要么是缺爱,要么是缺教养。】
【父亲总责怪儿子没有自己的能力,却从来不检讨,自己既没有给儿子提供当年成就自己的环境,也没有亲自去教导。】
【社会上总对女性要求“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夫死从子,儿子不成器却又怪母亲“溺爱败子”,这时候怎么不提“夫死从子”了?你都要求母亲听儿子的,管得住儿子吗?】
在某个京官家中,正在发生一场父子争执。
京官凭借自己会读书,一路科举考上当官,再加上手段和钻研,成功从地方官进入京城,实现了阶级跃迁,对读书更是非常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