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因为天枢制作工艺的难度,在世界冶金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李约瑟博士也曾经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认为天枢是宏伟的纪念碑。
【可惜,后来这篇墓志铭与清末时期的其他文物一样,流失海外,目前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尽管武则天被宋明清文人各种抹黑,但是日本人很欣赏她,毕竟日本历代皇室,出过8位女性天皇!】
武周时期,武瞾畅快地笑了。
她感觉到了天幕的维护,现在有了一个猜测。
武周能看到天幕,其他朝代能不能也看到?
她觉得很有可能,比如贞观朝,太宗皇帝被天幕夸了很多次,没准就是夸给太宗皇帝听得。
目前天幕一直模糊她的身份,没有说出她已经自立为女皇,甚至已经改唐为武周,或许是在保护太宗时期的自己。
哦,还有高宗时期的皇后。
再听到日本的8位女性天皇,武瞾看向一旁面露思索的太平公主:“太平,你听到了吗?”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此时,她脑子里天人交战,十分艰难地在两种念头之间摇摆。
——她毕竟不是武瞾,一直受保护受宠爱长大,哪怕有了那个可怕的念头,论行动力到底是不如母亲的。
武瞾没有再说,女儿想要彻底成长,只能靠自己,说太多只会反感。
她只提醒:“好好听天幕,回头多想想。”
“是。”太平公主目光坚定。
天幕说得许多内容她以前从来没听过,她一定不会错过的。
【从华夏的隋朝开始,日本就出了第一位女性天皇,也是亚洲最早的女性天皇,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开始学习汉文化,带领日本进入了飞鸟时代。】
【推古天皇之后是皇极天皇,全盘学习大唐文化,进行“大化改新”,让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元明天皇,开启了“奈良时代”。元明天皇的女儿元正天皇继承发展,在位时撰写史书《日本书纪》,对整个日本历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到孝谦天皇,依然保持“亲唐”“学唐”后得到了最终的成效,开启了“天平盛世”。】
【是的,大唐的开元盛世由大唐几任帝王陆续接力后李隆基开启,而日本的“天平盛世”由几代女皇陆续接力开启。】
“这么多女皇!”太平公主震惊了。
她听到了,里面还有母女两天皇。
她的心脏怦怦跳的猛烈,快要从自己胸腔里跳出来。
原来只是她不敢想,早已有人做到了!
.
高宗位面,李治也震惊了:“天皇?日本国的统治者竟然敢自称天皇?”
这不是他的称号吗?
【武则天当权时期,对外战争26次,战胜21次,胜利率80%】
【但凡李隆基有武则天的武德,也不至于怛罗斯之战被大食打败】
【但凡宋明清有个武则天这样强势而有能力的当权者,也不至于有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
【可能也有人说,武则天打胜仗是因为大将厉害。李隆基时期没有名将吗?】
【武则天首创糊名制度,让大唐看门第的科举考试终于落到实处,人才不再被世家把持。文开殿试,让所有科举考生从此成为天子门生。武开武举,从民间选拔优秀的文官武将,从此寒门弟子又多了一条上升路线。】
听到“糊名制度”,李治有些尴尬,又有些疯狂心动。
他并非不知道现在的科举名不副实,但是世家的权力坐大,想真正提拔寒门子弟也很难。
没想到自己没做到的事皇后做到了,李治看向武皇后的眼神越发满意。没错,就是要这样!
哪怕大臣依然对武皇后多有不满,李治反而坚定地认为是因为皇后触碰了世家的利益才被忌惮,但是对李家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就连刑法也有狄仁杰这样又会治国又会探案的奇才,科举武举给李隆基留下了最重要的两位人才:救国宰相姚崇和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
【姚崇多厉害?帮助李隆基成就开元盛世】
【姚崇、宋璟与贞观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后宋代的“法医学之父”宋慈是宋璟的后人,惠及两个朝代】
【郭子仪多厉害,安史之乱乱了八年,最后是靠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
“果真优秀!”李世民听到一系列的政策,越听越心动。
目前大唐门阀世家压制了帝王的权利,这些很实用啊。
他觉得贞观朝也可以用。
李世民忍不住再夸一次:“朕这儿媳真是能力卓越!”
要是孙媳妇也这么厉害就好了,尤其那李隆基,就需要这么厉害的媳妇!
出身世家的大臣们眼神彼此交流一下,没有直说。
他们似乎明白为什么武则天在后世的名声不好了,不仅仅是因为是女子……
【其他朝代没有名臣名将吗?看看赵构怎么用岳飞的,再看看李隆基怎么对待诗仙李白的】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能有几人】
【哎,不提也罢】
【只可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荆咕查资料时,最心疼的不是武则天也不是李隆基。
皇室人员和世家子弟为了政治权力斗争,你死我活成败是非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但是百姓不是。
百姓愿不愿意去铸造天枢,又愿不愿意去焚毁天枢,从来没有当权者在意过。
他们辛苦服劳役,哪怕累死累残,也只是上位者这种庞然大物在权力斗争过程中牺牲的一只不起眼的小蚂蚁。
【每每想到唐初几代帝王辛苦留下的盛世基础在李隆基手上好不容易发展到巅峰,然后彻底崩塌,就很难受】
【尤其想到李隆基逃亡路上,百姓对他依然很信任,缺水断粮也要给李隆基送食物,结果李隆基回报百姓的就是只顾着跟儿子争权夺利,辜负了百姓。安禄山叛乱第二年就死了,史思明没几年也投降了,要不是皇室父子相争,哪来第二次叛乱,哪至于延续八年之久!】【如果李隆基没有能力也就罢了,偏偏他有】
李隆基不断被骂,听到这里,沉默了。
他感受到了天幕,也就是后人对自己复杂的感情。一边欣赏赞美他的能力,一边怒其不争,导致了大唐盛极而衰。
“这一次,朕一定不会!”
他要让大唐盛世,长长久久!
群臣们:盯——
口说无凭,不看着点大家一起要完。
【所以,我们评价李隆基就是,无论是粉还是黑,都希望他早点死,能把盛世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候,权力平稳过渡。后面的帝王没有藩镇割据,哪怕平庸也不至于动不动被逼着逃出长安】
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们齐齐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