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儿奴大佬早夭的闺女(2)

作者: 姜红酒 阅读记录

还说她整天吃药浪费钱,省下那一口都够全家吃一顿肉了。

阿爹在家时,她就能吃得饱,阿爹出去做工后,阿奶就只给她做窝窝头,连自家的酱菜也舍不得给一点。二叔家的赵小胖却天天有鸡蛋吃。

还整天躲在屋子里骂她是赔钱货,当初怎么就没死了。

她绝对没有污蔑阿奶,是家里的老鼠和她说的。她醒来不久就发现,那些小动物说话她都能听懂。

它们还说,阿爹生下来就死了娘,现在这个阿奶是阿爹的继母。阿奶不喜欢阿爹,不喜欢她,也不喜欢小姑姑,偏心二叔偏心到咯吱窝了。

她见过二叔,是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据说还是个童生,看见她的时候总是拧着眉头。

她以为二叔也很讨厌她,可是家里的老母鸡说,二叔只是输了钱心情不好。

读书还可以赌钱吗?

那些钱都是她阿爹辛辛苦苦挣来的。

赵宝丫不高兴了,觉得阿奶和二叔一家就是吸血鬼。

她从前流浪的时候捡到过一台收音机,里面每天都会讲很多故事,吸血鬼就是那时候听到的。

门口的一群蚂蚁见她不开心,建议她搬家,像它们一样碰到坏人就换个地方住。

小鸟叽叽喳喳的纠正:“是分家,隔壁刘老根两个儿子就分家了,谁也碍不着谁。小宝丫,你也让你阿爹和你阿奶分家吧,离他们远远的。”

分家必须分,等傍晚阿爹做工回来她就提。

入冬的天很冷,小宝丫只穿了一件土黄色的棉衣蹲在地上对着蚂蚁嘀嘀咕咕。赵老太从堂屋里出来,看见她就骂:“死丫头,又在嘀咕什么呢,还不快去喂鸡。等你小姑洗衣服回来还要去烧火做饭呢。”

赵宝丫仰着小脑袋道:“阿爹说我身体不好,不能干活。”她没足月就出生了,生来又有弱症,时常生病吃药。先前一次被赵小胖推下水发了两天高烧,身体越发弱,到现在还吃着药呢。

赵老太不满道:“是腿断了还是手断了,真当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姑娘,喂个鸡都不会了是吧。再不去,午食就不要吃了。”

赵宝丫很识时务,迈着小短腿跑到西厢房打了米糠往鸡舍跑。几只小鸡看见她过来,撒欢的咯咯咯叫。她把鸡食放在地上让小鸡自己吃,然后动作敏捷的钻到鸡舍里去掏鸡蛋。

正在下蛋的母鸡看见她,脖子高高的扬起,咯咯几声,主动站了起来,走到一边。小宝丫眼睛笑弯了,摸摸母鸡光滑的羽毛,奶声奶气道:“小鸡乖乖。”

总共五颗蛋,小宝丫把四枚放进小篮子里,又偷偷把一颗蛋塞进了衣兜里。退出来后,提着篮子往西厢房跑。

赵老太撇了一眼,叫住她疑惑问:“往常不是五个,今个儿怎么就四个?”

赵宝丫顶着两根鸡毛,乌黑的眼珠眨巴眨巴,看起来天真又呆萌:“五个吗?宝丫帮阿奶问问小鸡……”说着还真要往回走。

赵老太不耐烦的挥手:“好了好了,快把鸡蛋放回去。”这娃儿看着变聪明了,其实也不聪明嘛,问母鸡,母鸡能回答她还是咋地。

赵宝丫把鸡蛋放了回去,小姑赵翠香已经在院子里晒衣服了。她晒好衣服收拾好竹篮就开始挑水淘米煮饭,小宝丫屁颠屁颠跟到灶房帮忙烧火。

趁着赵小姑不注意的空挡,用湿的树叶子包着鸡蛋丢进了灶炉子里烤。

她一眨不眨的盯着跳跃的碳火,眼睛醺红了也不肯移开,生怕鸡蛋烤没了。玩了一圈有些饿的赵小胖跑到灶房找吃的,看见她直勾勾的盯着灶炉瞧,也好奇的凑过去。

“赵宝丫,你是不是偷偷烤红薯了?”赵小胖脸盘子凑过来都快堵住灶炉口了。

小团子脸上的奶膘都吓出来了,瞪圆眼睛否认:“没有,红薯在房梁上,宝丫够不着。”

赵小胖才不信她的鬼话,操起脚边的火铲就往灶里捅,边捅边流着哈喇子:“我都闻到味儿了 ……”

赵宝丫早食就没吃饱,这会儿饿急了,伸手就去抢火铲。

赵小胖只比赵宝丫大两个月,身材体重却足足是她的两倍,力气自然也比她大。她小手被打开,手背红了一片,依旧倔强的想去抢。

赵小姑听见动静,刚要出声阻止,锅灶里砰咚一声炸了。一团黑灰直扑赵小胖的面门,把他头发丝都炸飞了起来。

赵宝丫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哈的笑了起来。赵小胖被炸懵了,一听见她笑,哇的一声哭了,哭声大到整个院子都听得见。

二婶子邹氏和赵老太听到他的哭声,急急忙忙跑了过去,边跑边焦急喊:“怎么了,小胖啊?别吓唬阿奶啊。”

赵小胖嚎得撕心裂肺,赵老太看看他满头满脸的鸡蛋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操起门后的扫把就往赵宝丫身上招呼。

三岁的赵宝丫自然知道跑不过大人,吓得躲到赵小姑身后。赵小姑连忙拦住她娘,劝道:“娘,娘,别打了。大哥今天要回来,万一打伤了宝丫,大哥会生气的。”

赵老太才不怕那个扫把星,气呼呼道:“他女儿不听话,俺打了她,他做儿子的还敢打回来不成?”

赵宝丫从赵小姑身后探出头来,睁着圆溜溜的猫眼认真道:“阿奶不是要向我阿爹要钱吗?要是打伤了我,钱肯定就要不到了。”

赵老太手一顿,满心疑惑:“你怎么知道的?”她回头看向邹二婶。

邹二婶摇头:“我没和她说过。”

赵老二昨晚上回来时就和她们说,学院里要求要买一套好的文房四宝,需要二十两银子。赵家一直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赵老汉种了一辈子地,一年到头能管上一家人的肚子就不错了。赵老太和赵小姑也就做些女人的伙计,闲暇时纳些鞋底,挖些药材去卖卖,补贴家用。

邹氏自诩是秀才家的小姐,平日里除了管儿子啥也不干。

赵二叔在青山书院读书,每年光束脩就要五两,再加上笔墨纸砚、平日的应酬,一年下来也要二十来两。

这些钱几乎都是赵大成在出。

赵大成人高马大,从小没念过书,倒是学有一身好武艺。农忙时帮着家里种地,平常都是去镇上帮大户做工或是走走镖、接接护院的事。

出这些钱也不算吃力。

这次赵老二一下要二十两,赵老太起初吓了一跳。但听儿子说这套文房四宝是要在下次科考用的,也就没说什么了。

老大这次据说是在外走镖,出去有大半个月了,挣的银子绝对不少。二十两应该是能拿得出来的。

但这件事就他们几个大人知道,她大孙子都没听到墙角,这个赔钱货怎么知道的?

赵老太也不想管她怎么知道的了,有一点她说的对。要是这死丫头受了伤,以大儿子宝贝她的程度,说不定真会翻脸。

赵老太把扫把一丢,狠狠瞪了赵宝丫一眼,然后朝赵小姑骂道:“愣着做什么,你二哥读书快饿了,还不快做午食。”说完拉着炸成刺猬的赵小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