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儿奴大佬早夭的闺女(301)
老皇帝的怒气被转移,挥手道:“那就下一道圣谕,送一车书去给他好好读读,再让人打他五十军棍,让他长长记性!”他想了想,还是觉得金子没到国库心里不踏实,又补充道:“你写封信告知赵爱卿,也别让他耽搁太久,最多三个月务必回京。”
远在燕平山打仗的林茂好不容易打了个胜仗回来,听说有圣旨传来,还以为是嘉奖他的。兴高采烈的去接旨,结果接到了一顿板子。等他挨了五十军棍趴在床上时,又被强迫接了一车轱辘书,就彻底记恨上了那个什么劳什子的荆州县令。
他奶奶的,以后别让老子遇见你,否则见一次揍一次!
李州牧出发回京那日,赵凛恰好接到了邢大人的来信。
霍星河兴奋了许久,问他:“那我是不是很快又能和宝丫妹妹见面了?”
赵凛慢悠悠把信收好,挑眉瞧他:“别想了,你还是先同李州牧一起回京吧,我和你宝丫妹妹至少得几年后再回京。”
何春生诧异:“邢大人信里不是说,皇上让您三个月内回去?”
赵凛回他:“知道什么叫山高皇帝远吗?想不回去总有一百个方法!”
让他来就来,说舍弃他这颗棋子就舍弃。
这次,他要让那老皇帝心急如焚、求爹爹告奶奶,求着他回去!
第126章 126
霍星河才来, 自是不愿意回去的。
他借口道:“还是让李大人自行回去吧,马叔叔送来的粮快到了,我得去云中再送粮来。”
总归是留不长的, 他想多留些时日就随他吧。
李州牧走后,顾山长原想着建学堂的。赵凛劝道:“老师还是先回去吧, 经历这么一遭, 师娘应该想尽快见到您, 书院也需要您回去主持。况且,荆州百废待兴,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改善百姓生活, 能吃饱再来读书。”
若是从前, 顾山长定会觉得吃喝哪有读书重要。现在, 他觉得赵凛说得在理。
人饿肚子的时候,脑袋里挖空心思想着吃的, 哪里会念狗屁的书。
他道:“也罢,老夫先行回去, 荆州什么时候建学堂你同我说,我派人送一些书籍过来。”
赵凛点头:“好。”
何春生也要同顾山长一同回去, 赵凛原想着派人护送二人。恰逢钱大有也要南下去长溪, 于是一行人只送二人到了劈观山峡谷出口处。
霍星河看着何春生很是感叹:“原想着我们三个能同小时候一样,好好聚聚, 你怎么就要走了。”
何春生衣摆随风而动,眉目雅俊含笑:“不怕的,何记很快就要开到京都去了,等赵叔叔他们去京都时, 我们很快就能相聚。”之后他又看向赵宝丫,交代道:“你那治疗弱症的药丸我又给你加了几味温性药材, 每日记得吃,莫要贪凉,我会时常写信给你的。”
赵宝丫乖乖点头,初升的霞光洒在她发间,照得她肌肤越发纯白如雪。
“春生哥哥也要按时吃饭哦。”
顾山长从马车里探出头来,不太明白三个小孩儿怎么有这么多话要说。他又等了好一会儿,何春生才上来马车。
马车卷着黄沙走远,赵宝丫和霍星河站在峡谷的入口处看着它消失在晨光里。赵凛拍拍他们的肩,道:“走了。”
赵宝丫捏捏自己腰间的药袋,坐进了马车。赵凛同霍星河各自骑了一匹马护着马车在茫茫黄土地里前行。
远处时不时有几群响马经过,有一伙人跑进,看见赵凛像是见鬼一般又跑远了。霍星河看了半天蹙眉问:“赵叔叔,这群响马忒烦,什么时候能收拾了他们?”他们先前护送药材就差点被抢了。
若不是要急着把药材送进城,他非直捣那帮响马的老巢不可。
赵凛道:“荆州城外零零散散的响马还有十几伙,虽不成气候,但居无定所、狡兔三窟,很是难缠。我们先回去,把荆州百姓安顿好,之后再来收拾他们。”
“到时候赵叔叔给我一队兵马,我来收拾他们。”少年坐在高高的马背上,长发高挽,自信又张扬。
赵凛也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只道:“行,到时候跟着你吕叔叔来。”星河这孩子虽勇猛,读的兵书也多,但响马还是得响马来打才好。
赵宝丫从马车里探出头来,道:“那等星河哥哥把响马收拾了,我就带荆州的百姓出来种树,把周遭的黄土地都改成农田,这样百姓就不愁没粮了。”
荆州荒凉,田地极少。从前城里的百姓都是依靠给十二主事的作坊做工,挣点米粮钱。即便没日没夜的干也活得清苦。
如今静王府倒了,十二主事也全部收押。要是各家像荆州以外的百姓一样,有自己的农田,再养些鸡鸭,很多生活问题就能解决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人回城,赵凛有事先去忙了,赵宝丫吩咐下人重行收拾何春生的屋子出来给霍星河住。
何春生的屋子一项整洁,屋子里还有淡淡的熏香,好闻的紧。赵宝丫站在门口瞧着她们收拾,婢女收拾好,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本书,道:“姑娘,这是收拾床榻找到的,您瞧瞧。”
赵宝丫接过书瞧了一眼,讶异:“春生哥哥的医书?定是放在床头忘了。”她翻开书,泛黄的书页里是他字迹工整的批注。
霍星河凑过来一看,疑惑问:“这不是宝丫妹妹当年送给春生的第一本医书吗?他怎么还留着?”
赵宝丫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突然又有些难过起来。
只是没几日,这种难过就被转移了。
她跟着云娘子召集城里的百姓先拿自己家院子里的地试着种菜,养鸡鸭。百姓们对县令家的千金和云娘子都很信服,她们说怎么做他们就照做。
而吕勇则带着霍星河和一帮十三寨的兄弟在城外到处剿匪,那些响马整日被追得东躲西藏叫苦不迭。
尤其是剿匪队伍中的那名少年,打起架来像不要命一样,不仅骁勇善战,且聪慧非常。不管他们藏在哪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到他们。
跑又跑不掉,打又打不过,各路响马们气得要死。只能对着吕勇他们破口大骂,骂他们‘认贼作父’,骂他们是朝廷的‘走狗’,骂他们‘同袍相残’。
十三寨的兄弟也不甘示弱,扛着大刀骂了回去。他们现在是兵,能吃得饱穿得暖,还可以光名正大的出现在人前,不用提心吊胆出去打劫。
这日子多好。
别说认贼作父,做爷爷都行!
没文化真可怕,什么叫认贼作父?
吕勇突然觉得顾山长提议办学堂的事有必要提上日程。
他找到赵凛说起办学堂一时,赵凛瞧着他,突然问:“先前承诺逢远兄的官位一直没有兑现,逢远会不会急?”
“怎么突然提起这个?”吕勇笑道:“我本就没想过要当官,急这个做什么?”
“你心境倒是不错。”赵凛道,“你告诉星河,打架别太勇了,留几伙马匪好好折腾几个月。朝廷很快就会下职封你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