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穿进权谋文成了香饽饽(322)

作者: 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使团的人纷纷应和道:“耶南王子说的没错,我们已被搜了一遍,为何还要被再搜一遍。”

“但凡进宫者,都会被搜身,若如耶南王子所说,那所有人都是干净的,为何皇上还会遇刺?这说明有人用了某种方法,躲过了搜查,将弓弩带进了皇宫。为了查出刺客,也为了诸位的清白,还请配合搜查,概不配合调查者,一缕按刺客的同党论罪。”

“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内侍,谁给你这么大的权利!”开口的不是使团中人,而是身着官服南凌官员。

杨清宁看了过去,道:“这位大人是……”

“张春义,督察院佥都御史。”张春义看着杨清宁,眼中带着轻视,“宦官不得干政,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规矩。况且,这里那么多皇亲贵胄,文武大臣,哪轮得到你这个小小内侍说话。”

第123章 围杀使团(2)

杨清宁打量着面前的中年男子, 面白无须,五官方正,身材挺拔, 是典型的中年帅哥,只可惜眉眼间的傲慢生生毁了这张脸。

“张春义张大人是吧。”

张春义高昂着头, 瞥了杨清宁一眼, 道:“是我。”

杨清宁淡淡地问道:“大人近日是否耳聪目明?”

张春义被问得一怔,随即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张大人耳聪目明, 那方才发生的事,殿下临走之前说过的话, 张大人也应该都看到和听到了吧。”

“听到了又如何?太子殿下下这样的命令本就不对, 作为言官自然要站出来直谏。”张春义边说, 便拱了拱手, 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既如此,方才殿下在时,大人为何不说?”

“我……”

“别说没来得及。”杨清宁打断张春义的话,冷笑地看着他, 道:“殿下抱着皇上从遇刺的地方到车辇旁有段距离,你完全有时间出言反对。你不敢直面殿下,却在殿下走后,为难咱家这个小小的内侍, 这叫什么?”

杨清宁话音落下, 众人脑海中自发地出现四个字‘欺软怕硬’。

张春义闻言沉下了脸色,道:“好一张利嘴!自古宦官……”

“于指挥使。”杨清宁再次打断张春义的话。

于荣往前走了一步,道:“宁公公, 我在。”

“咱家以为这位张大人耳朵出了问题,劳烦于指挥使将殿下走之前所说的话, 重复一遍给张大人听。”

于荣闻言径直说道:“殿下临走之前让宁公公接管刺杀一事,若有人敢不听命行事,格杀勿论!”

杨清宁直直地盯着张春义,问道:“张大人可听明白了?若张大人想做那被格杀的第一人,咱家绝不阻拦。”

“你……”张春义怒瞪着杨清宁,却不敢再多说什么。

“皇上遭遇刺杀,现在生死未卜,你不知配合调查,却在这儿百般阻拦,难道张大人与那刺客是一伙的,在给他拖延时间?”

张春义的脸色顿时变了,怒道:“你这是污蔑!”

杨清宁发现张春义说话时,总会不自觉地看向他的左前方,而那里站着的是南凌的官员,其中不乏身居高位的大臣,以及从藩地赶来贺寿的藩王。

“若张大人与刺客无关,就闭上你的嘴吧。”

“宁公公。”站在人群中的凌鹏开了口。

杨清宁转头看了过去,直言道:“难不成肃王也要阻拦咱家搜身?”

凌鹏的神色一滞,没想到杨清宁直白到竟连行礼都省了,道:“本王并无此意。本王只是觉得张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朝中那么多肱股之臣都在,让宁公公主持大局,确实有些欠妥。”

“咱家本以为阻拦搜身的应该是各国使团的外人,没想到竟是南凌人。”杨清宁不禁冷笑一声,道:“皇上生死未卜,身为南凌朝臣,不知查找刺客,反而在内斗,还真是讽刺,讽刺得很!”

“宁公公此言差矣,宦官不可干政,这是事关国家的大事。太子年幼,不分轻重,我们这些老臣自当谏言。”

“王爷深明大义,下官佩服!”张春义奉承地深鞠一躬,随即说道:“下官以为在场肃王身份最为贵重,由肃王主持大局再合适不过,大家以为呢?”

张春义这是在明着与凌南玉作对,谁若是应了声,那就相当于上了凌南玉的黑名单,现在凌璋生死未卜,若当真有个万一,那凌南玉就是下一任皇帝,他们对着干的后果就是自找死路。

“张大人说的对。”人群中又有人站了出来,“太子年幼,身为臣子不能容忍奸宦蒙蔽太子,理应站出来谏言。我支持肃王殿下主持大局。”

“我支持。”

“我也支持。”

……

陆陆续续有不少人站了出来。

各国使团兴致勃勃地看着,就差搬个凳子,磕把瓜子了。

杨清宁转头看向小瓶子,出声问道:“这些人你可都认识?”

“认识。”小瓶子如数家珍地一一介绍道:“刑部右侍郎郭靖之,吏部郎中沈玉成,礼部侍郎黄广恩……”

“小瓶子,你可把他们都记好了,事后禀告太子殿下。”杨清宁说完,不再搭理众人,转头看向于荣,道:“于指挥使,开始搜身,拒不配合者,杀无赦。”

于荣点点头,扬声说道:“现在开始搜身,拒不配合者,杀无赦!”

张春义闻言大声说道:“于荣,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竟听一个内侍的吩咐,你还有何颜面立足朝堂?”

“我听命于太子殿下,与宁公公无关。”于荣看向张春义,道:“张大人几次三番妨碍搜查,行迹十分可疑,来人,拿下!”

于荣话音一落,便由两名锦衣卫上前,一左一右将张春义制住。

张春义挣扎道:“放肆!我是朝廷三品大员,你们竟敢抓我!”

“莫说三品,诏狱里的皇亲国戚多的是,不缺张大人这一个。”于荣虽是对张春义说的话,眼睛看得却是肃王凌鹏,“捆起来,堵上嘴巴,聒噪的让人生厌。”

锦衣卫领命,三下五除二,将张春义捆了个结实。

凌鹏皱紧眉头,不满道:“于指挥使,身为皇上身边的近臣,你更应该为皇上分忧,帮助太子成长,怎可一味纵容?”

旁人怕凌鹏,他于荣不怕,也可以说除了凌璋和凌南玉,这满朝文武就没有他怕的人,否则怎么做凌璋手里的那把刀。他直面凌鹏,似笑非笑地说道:“王爷可是忘了三年前发生的事?还是说王爷想和当年一样?”

凌鹏闻言不禁变了脸色,当年肃王府被锦衣卫堵门堵了半年之久,虽并未对外说明缘由,却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如今于荣当众提起,是当着众人的面给凌鹏难堪,也引来不少人异样的眼光。

“一直听闻于指挥使与宁公公交好,没想到竟是真的。”凌鹏另辟蹊径,暗讽于荣与杨清宁结党营私。

鸿吉看不下去了,出声说道:“王爷,如今查找刺客为要,若王爷再行阻拦,就连下官也不得不怀疑王爷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