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106)+番外
听完巴清讲述自己的经历之后,吕雉觉得她并不想复刻巴清的道路。她想要爬得更高,想自己掌握命运。
父亲因为得罪了豪强,逼迫得全家逃亡。这样的事情,她不愿意再经历了。
如果她手中能有权柄……
由于身份从郦食其府中的婢女变成了郦食其的义妹,管家重新给吕雉安排了一处住所。连带着吕家其他人也被另行安置,避免露馅。
吕雉来到新的房间之后,发现这里还有一处书房。房中放置了大量的纸质书籍,是她没见过的东西,一看就很昂贵。
吕雉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吕氏春秋》,翻了两页,珍惜地又放了回去。
她出门找到被安排来侍奉自己的女仆:
“屋子里的那些书册是?”
女仆恭恭敬敬地答道:
“那是郦先生特意安排。”
果然如此。
吕雉心里有数了,回屋之后开始废寝忘食地阅读那些书籍。政治、军事、经济、民生,应有尽有。
有些东西她一读就通,有些她却不太能吃透。不过她也不强求,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她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再深入学习即可。
另一边,巴清的信件和齐王的赔礼一并送达了咸阳。
巴清在信中说,她已经按照太子的吩咐及时截住了举家搬迁的吕氏。如今人已经送到了齐都临淄,托付给了郦食其。
扶苏对郦食其很放心,满意地将信件搁在一边,又去看齐王送的赔礼。
齐王丝毫不知道秦国虚报了损失的粮草数量。
他甚至还因为担忧秦国发现他们齐国送去的粮草不足,会误以为齐国对秦国阳奉阴违。于是特意补了一份厚礼,作为赔罪。
扶苏翻阅礼单,发现都是些齐地特产的珠宝美物。其中有一盒水晶珠,据护送而来的使者说极为精美。
“哦?拿来给我看看。”
扶苏亲自将礼物过目了一遍,挑出了几份珠玉宝石,都是秦国这边稀少的。
父亲一定喜欢。
上辈子就是这样,父亲的常服上都要缀宝珠美玉,看着华美异常。今生倒是俭朴了许多,或者说低调了许多,毕竟衣服上用的金银丝线也不少。
但扶苏还是以自己的审美觉得,光用金银丝线还不够好看。大秦君主何须如此低调,又不是没资格用好东西。
上一世父亲那么喜欢珠宝美玉,没道理这辈子就不喜欢了。定然是压抑了本心,他作为亲儿子,自然得帮父亲解决这点小麻烦。
父亲想要的玄宸宫他是没办法一口气修好了,这点小事不能再耽搁。
于是扶苏直接将这批珠玉送去了制衣处,吩咐他们给王上新做一批服饰,务必不能被六国君王给比下去。
对了,他想起来燕国辖下辽东沿海处有一地似乎盛产珍珠,品质极佳。等把燕国打下来,定要将那里的珍珠专贡给父亲使用。
扶苏当即开始盘算起各国都有什么好多东西。
几日后,秦王政看着华丽丽的簇新朝服,陷入了沉默。
秦王政问道:
“这又是太子弄出来的?”
侍者答:
“听闻是太子特意挑选的珠宝。”
儿子亲自选的,一片孝心,不好辜负。秦王政于是面不改色地换上了新衣服,对着铜镜照了照,觉得十分好看。
出门时便吩咐道:
“叫人也给太子做几身。”
太子自然是有的,虽然太子只让制衣处给王上做了,但制衣处很懂眼色,从一开始做的就是父子装。
因而这一天早朝,群臣们就牙疼地看着王上和太子穿着如此华丽的朝服进来,恍惚间以为自己还没睡醒。
太子便罢了,王上怎么也……?
众人连忙低头,以免被珠玉闪到眼睛。齐国送来的水晶珠是真的漂亮,在光线下熠熠生辉,一看就很贵。
看着王上泰然自若的神情,到底也没人敢站出来唱反调,说什么如此过于奢靡。
大家默契地接受了这件事,往好处想,王上这样看着不是多了点人气吗?总比之前全身上下都严肃冷漠要强。
下朝之后众人私下议论,都觉得应该是受了太子影响。
证据就是这些日子他们回回去章台宫,都会发现宫殿比以前更华丽了一些。有人还有幸去过太子宫,那里更夸张,简直比六国宫殿加起来还豪华。
少府令是懂解读的。
秦王政说太子的宫殿不能比六国的差,于是少府令给添油加醋成了要比六国加起来更好。
还别说,确实很好看,很像是天子该住的好地方。但王上,大秦还没一统天下呢,是不是应该收敛一点?
可惜让秦王收敛是不可能的,秦国又不是还在韬光养晦的阶段,没必要委屈自己。
是以扶苏只是笑吟吟地表示:
“秦国开始重奢靡享受了,不正好能叫六国轻视吗?”
楚国就很吃这套啊,楚王又送了好多东西过来,话里话外都是支持扶苏再奢靡一些。
别管秦国这是飘了、把自己当天子了,还是单纯的兴起了好享受的风气,对楚国来说都是好事。
一个骄傲自满的敌人,远比一个沉稳内敛的敌人要好对付嘛。
扶苏觉得这笔买卖很赚,一举三得。
既让自己享受到了,又迷惑了敌人,还能从敌人手里捞好处,何乐而不为?
秦国群臣: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章台宫——算了!
习惯了没有多余装饰、大气庄严的章台宫,他们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现在的华丽风格。无妨,多看看迟早可以习惯的。
按照这个架势,等以后玄宸宫建造完毕只会更华美,他们要提前适应。
老臣痛心疾首地叹气:
“王上也太宠殿下了,简直没有底线。”
他儿子无所谓地回了一句:
“但是太子他会赚钱啊。”
这两年太子给国库添了多少进项?又给秦国上下谋了多少福利?
人家有本事赚的,自己花就花了,关他们这些外人什么事?要不是有太子谋划,楚国和齐国能反反复复送来那么多好东西?
儿子又劝道:
“反正用的都是从六国搜刮来的宝物,不要钱的东西,用了不心疼。”
老臣:也、也是哦!
儿子安抚好老爹之后,出门就去继续办事了。他在扶苏的授意下,一直在对外散播“王上十分宠爱太子”的言论。
他觉得自己非常理解太子。
太子必然不是真的那么奢靡,他都是为了大秦。所以他故意做出这副假象迷惑六国,又以舆论误导六国的探子,这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接触到的越多,他越懂太子的良苦用心。对方是在牺牲自己的形象,替大秦谋利。
别的不说,就说这次他散播的留言。倘若六国相信了秦王连这么奢靡的太子都能纵容,一定会做出错误判断,以为贿赂太子就能高枕无忧。
关键时候不去花钱买通朝中蛀虫,反而去拉拢太子,就像现在的齐楚一般,简直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