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152)+番外
正好趁着过年,一口气收拾了,算是新年新气象。顺便给一些官员调整下职位,比如王绾以“提出购田令”有功,升任右相。
本来是独一份国相的昌平君:?
昌平君的沉默震耳欲聋。
大年后的第一个朝会,王上就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不是,分他的权柄,都不和他商量一下的吗?!
秦王政亲切地询问道:
“左相以为如何?”
现今的秦国还是以左为尊的,或者说,自夏朝以来都是文官尊左,武将尊右。天下一统之后,考虑到阴阳五行之说,重水德的秦朝便干脆全改成了右尊。
如今秦王政只想打压昌平君,没准备立刻撕破脸,这才搞了个左右相出来。
昌平君还没办法说王上是在针对自己。
因为左右相制度是从秦武王起设的,只不过之前秦王给他面子,没有当真设立两个相国而已。现在秦王政要把空的那个补上了,昌平君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
“微臣,谨遵上意。”
昌平君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来,下朝之后就甩袖离去了。
幸好他早知在秦国待不了多久,已经联络上了楚国贵族。若是没给自己寻条退路,如今可不得被拿捏得死死的。
无人在意昌平君的不满。
一散会,李斯就在去府衙的马车上伏案大笑,笑得惊飞了停在车顶的鸟儿。
李斯真的要笑死了。
王绾搞那么多小动作,想把购田令的锅甩他李斯头上。结果王上来一个“爱卿提出购田令有功”,一下子锤死了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方才在朝会上,李斯都能感觉到四处射向王绾的死亡视线,真真是天道好轮回!
此刻的王绾也麻木地坐上了自己家的马车。
虽然从王卿升任成了王相邦,以后也能被人尊称一声“相公”了,但王绾一点都不高兴。
多日筹谋,转眼成为一场空。得罪了那么多贵族,这个相位拿得十分烫手。
王上是故意的吧?
一定是故意的!
把人捧上相位的同时给他狠狠拉一波仇恨值,既能打压新相的气焰避免臣子得势便猖狂,又能叫臣子孤立无援只能一心一意讨好君主以图获得庇佑。
这便是君王的手腕。
傍晚下职后去李斯府上小聚,果不其然被李斯狠狠嘲笑了一通。两个日后会因为是否沿用分封制而互撕的冤家,算是彻底结上梁子了。
蒙毅冯去疾等人事不关己地在一旁吃茶看戏,第二日蒙毅就把这个最新的乐子分享给了罪魁祸首太子殿下。
扶苏含笑听着两人是怎么唇枪舌剑的,并不意外。
政见不合的臣子很难真正成为友人,日后王绾会因支持分封而被始皇弃置,空出的相位正好便宜了李斯。
李斯算是踩着王绾上去的,所以迟早会伤了彼此间的情分。既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没什么交情的好,官场上各凭本事。
不过这次和上辈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上辈子李斯接的是左相之位。在变更了尊位之后,名义上他反而成了二把手。
如今王绾为右相,李斯接手之后,倒是可以名副其实地当上大秦第一男相。等李斯退下去,吕雉这位第一女相也历练出来了,可以无缝衔接。
想到这里,扶苏对蒙毅说:
“李斯此人狡诈反复,让他与王绾互掐也省得他为了钻营生乱。郎中令盯着点他们两个,不要叫他们把事情闹大。”
要是李斯有蒙毅一半的忠心,扶苏也就不防备他了。可这人能力强却权欲过甚,弃之不用又实在可惜,那便只能在用他时辅以各种手段提防。
之前拿住李斯的把柄,算是捏到了对方的命脉。可这样的威胁迟早有失效的一天,等李斯党羽成型,他就不再是帝王一言可以定生死的普通臣子了。
——变成了一只可以稍微蹦跶一下的蚂蚱,收拾起来会略费功夫。
费功夫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太可惜了。还没压榨完李斯的最后一点价值就把人收拾了,想找下一个李斯可不容易。
毕竟扶苏治下的丞相人选,蒙毅、吕雉等都不是法家一派的。朝中左右相的位置,最好还是留一个法家弟子为好。
蒙毅想了想:
“臣观那两位修改律法还有得忙,短期内怕是闹不起来。倒是左相昌平君,恐怕心有不悦,会借机生事。”
一直在旁边处理奏折,仿佛根本没听爱子和心腹臣子闲聊的秦王政忽然开了口。
他将一封奏折丢到儿子跟前:
“已经开始生事了。”
扶苏拾起奏折翻开一看,这封是由昌平君安插在御史台的侍御史呈上的。奏疏中详细列举了太子扶苏与李斯交往甚密,似有结党之嫌。
扶苏轻笑一声:
“这都过去好几年了,怎么才有人发现这件事?”
秦王政淡淡地说道:
“怕是昌平君早有察觉,却为了保你故意引而不发。”
之前昌平君自认和扶苏是一条战线上的,当然不能拆扶苏的台。发现扶苏和李斯的小动作之后,便选择了替扶苏遮掩,帮忙隐瞒秦王。
然而这种事情先不说能不能瞒得住,就扶苏这什么都要和父亲说的性子,他自己便能全部交代出去。
秦王政早知道扶苏拿捏住了李斯,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扶苏重生就急着收服李斯,一是当时他手头能用的人太少,二是原主和李斯的矛盾太深了。如果不能尽快化敌为友,他做什么都会被李斯暗中使坏干扰。
当时李斯是法家领头人,而原主是明显的儒家支持者。李斯深知让长公子坐大之后自己没有好处,王位一旦更迭,他李斯的政治生涯就到头了。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你猜李斯会不会阻拦扶苏封太子的路?
扶苏懒得和李斯做这些无意义的内耗,于是手段简单粗暴,只求一击必中。只是这么做略显粗糙,时间长了迟早暴露。
扶苏对此颇为光棍。
既然迟早会被父亲知道,那他为什么不找个机会主动自首?反正他手里有哪些人,上辈子就和父亲彼此心照不宣了,根本没什么隐瞒的必要。
因此等和父亲说开了重生之事后,扶苏就麻溜地把自己这段时间经营的人脉也给一并交代了。
秦王政当时欲言又止,甚至怀疑儿子是不是当了天子之后还保留着傻白甜的本性没变。
怎么什么都往外说呢?!
虽然后来见识到了扶苏这臭小子有多奸诈狡猾,根本和傻白甜一个字都沾不上边。但秦王政依然认为爱子的本性还是天真纯良的,不然怎么对自己这么不设防。
如今看到昌平君授意下属用这等小事威胁太子,秦王政的心情便十分不悦。
用你昌平君多嘴?寡人自己不知道这些是吧?寡人的爱子一心向着父亲,根本没你想得那么龌龊。你还想污蔑太子结党营私图谋王位,其心可诛!
昌平君压根没料想过奏折会被呈到秦王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