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00)+番外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醋劲大的太子嘴上说不想让父亲被陶俑占去心神,却依然按照父亲的心意挑了一些亲自放在章台宫的各处。

便是秦王政平日里处理政务的案几上,都摆了一个幼年扶苏趴在桌上打瞌睡模样的陶俑出来。

秦王政办公之余便总忍不住多看两眼,每每看过都觉得疲惫得到缓解。哪怕自己不能像稚子一样趴在桌上休息,看爱子休息也好似自己已经休息过了那般。

春日里天气晴好,正适合踏青游玩。

忙碌的君上走不开身,忙碌的公子被迫加班,忙碌的小崽子们苦于学业,最后只有年长的公主们偷得浮生半日闲。

阴嫚带着妹妹们去各处玩了一圈,秉持着做五休一的规律,坚决拒绝内卷。

扶苏没有强迫妹妹们也跟着其余兄弟一起拼命干活,主要还是因为干活的人暂时够用了,而且妹妹比弟弟讨人喜欢。

非要在弟妹里选一批人放假,肯定要选更亲近他的妹妹。

当然,也不只是公主们有空闲的。公子里头像乖巧的荣禄、安分敬业的公子高,也获批了休假的待遇。

但公子高对于跟着一群姐妹出门不感兴趣,只有荣禄乐颠颠地跟了过来。

今日他们一群人要去的不是外头,而是去拜访一位画师。阴嫚还记得自己要找个厉害的画师给全家画像的事情,这几个月一直没放弃。

写实画派的画师暂时没找到,却找到一个据说临摹很厉害的。

阴嫚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点子。

父亲不是舍不得将大兄亲笔绘制的画作分给他们吗?那旁人高仿的临摹品应该就无所谓了吧!

而且这位画师说是学习能力很强,能通过临摹学会别人的画法。说不定多临摹几幅图,以后就能自己画了呢?

阴嫚还想和妹妹们多留一些合像,妹妹们也想拥有自己的个人像,荣禄听闻此事同样十分心动。大家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去请画师出山。

画师才来咸阳不久,还在思考要找谁拜山头。他都没来得及去给自己的名气造势,哪里想得到贵人会来得这么快。

阴嫚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手是从她大兄那里借的,有多好用自不必提。画师来咸阳的第一天,他的详细资料就送到阴嫚跟前了。

这么多人浩浩荡荡上门求画,画师差点被吓出个好歹来。

众人七嘴八舌说明来意,要不是有随行的士兵保护,证明他们确实都是宫中的王室子弟,画师恐怕会以为自己遭遇到了骗子团伙。

最终,人还是被半拖半拽地弄进了咸阳宫里。

阴嫚看时间正是父兄午休的点,应该有空闲。询问守门士兵得知二人没有去午睡,而是在闲聊消食之后,立刻带人求见了。

一群人浩浩荡荡进来,静谧的章台宫顿时变成了菜市口。

秦王政:又是这种熟悉的感觉。

每次儿女们齐聚一堂,就安静不下来,他都快习惯了。

阴嫚第一个拎着裙摆跑进来,后面跟了一群妹妹。其中夹杂了一个略显突兀的弟弟,以及一个非常突兀的画师。

弟弟满脸兴奋,融入集体很成功。画师却满脸受惊的模样,卑微可怜又无助。

秦王政忍住了扶额的冲动:

“这又是在闹什么?”

阴嫚熟练地往父亲另一侧一坐,抱着手臂开始撒娇:

“父亲,我把画师找来了。你就把大兄的画借我几天,让人临摹学习一下吧!”

然后又冲扶苏讨好地笑笑,征询大兄的意见。

扶苏倒是无可无不可,任凭父亲决定。

秦王政反问:

“要借几天?”

阴嫚心虚地补充:

“可能……几十天?要看画师临摹需要多久。”

大家齐齐看向画师。

画师压力巨大,战战兢兢地行礼。但他还是坚强地回了话,表示具体要多久得看画作是否难以模仿。

秦王政来了点兴致:

“你当真能仿得一模一样?”

画师不敢打包票,只说要先看画作是什么样子的。

这两天太忙,扶苏没再作新画,秦王政便让人去自己的私藏里取了几幅过来给画师观摩一二。

之前爱子的画挂在墙上,秦王政总担心时间长了颜料褪色、画纸受潮。哪怕用上了琉璃罩子,也觉得不够稳妥。

此人若是能仿出一样的,他就可以将正品妥善收好,仿品随便往哪里挂都行。

画师小心翼翼地观察了片刻,这才松了口气,保证这个可以仿。就是一开始的几幅可能相似度不太高,要等多画几次才能成功上手。

秦王政于是留了这个画师在宫中居住,以后专门负责给太子仿画。若他自己能画出一样风格,便给其余公子公主也画几幅。

指望爱子去给弟妹们作画是不成了,秦王政想多收藏一点其他儿女的画像只能叫画师代笔。

只要不挂出来,太子应当不至于吃醋。

扶苏不认,坚称自己心胸宽广:

“大家都是父亲的儿女,我怎么会嫉妒弟弟妹妹们呢?”

秦王政听过就算了,没往心里去。

阴嫚的注意力倒是被别的东西吸引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桌案上的扶苏陶俑。

待父兄聊完,连忙问道:

“这个是什么?好有趣啊!父亲,我也想要一个!”

扶苏微笑着拒绝:

“不可以。”

阴嫚立刻放开了父亲,挪到大兄那边,抱着大兄的手臂撒娇讨要。

“为什么不可以?我真的很想要!”

扶苏坚定地把手抽了回来:

“你可以让工匠做你自己的陶俑,我的不行。”

用儿时的憨态逗父亲开心是一回事,不代表他乐意这样的陶俑被其他弟妹也人手一份收藏。

他堂堂大秦太子不要面子的吗?

阴嫚见此事没有转圜的余地,聪明地猜到了缘故,于是退了一步。表示不要和这个一样的,她自己做新的,保证不会让大兄形象受损。

扶苏这才点头答应。

工匠和画师这两头都多了很多订单,根本忙不过来。不得已只好多收几个小徒弟,倾尽全力教授。

希望他们能早日出师,为师父分忧。

写实肖像画和拟真陶俑手办很快在咸阳宫里流行了起来。

高仿的画作数量多起来之后,四处都能看见。年长的兄姐还会妥善保管,年幼的小崽子恨不得拿着到处炫耀。

陶俑更是如此。

它因为体积小可以塞进袖袋里,基本都是人手揣一个的。

学徒工的练手品做得不是很像,但小崽子一点都不嫌弃。等不及工匠做更像的了,先拿了一堆去分着玩。

反正是练手之作,摔坏了也不心疼。等有了更好的,把那些好好存放起来就是了。

两样东西于是又从咸阳宫里被太孙的伴读传到了咸阳宫外。

自古以来流行趋势都是如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秦王和太子都喜爱的东西,贵族当然要追捧。反正又不是很奢侈昂贵的物件,制作起来成本相对低廉,很适合成为贵族间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