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08)+番外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中原确实有不少好东西,但挑好的学就行了,也不是什么都要学的。

送走弟妹后阴嫚独自去了廷尉司。

其实要不是公子高心软,铁面无私的清婉更适合去廷尉司。不过考虑到清婉的外在形象可能镇不住穷凶极恶的囚犯,阴嫚觉得现在的安排也挺不错的。

她是长姐,当然要挡在妹妹们前面。廷尉司这样的地方,还是她过去比较好。

李斯一早就听说太子殿下把公子公主们都打法到不同府衙了,自己这边分到的是阴嫚公主。

得知人选之后,他大大地松了口气。

阴嫚公主是百分之百的太子党,而且性格坚毅,不会被廷尉司的血腥气吓到。要是派二公主过来,他就得头疼别把人家柔弱小姑娘下出好歹来了。

阴嫚到地方之后跟本不和李斯废话寒暄,直接进入正题,问有没有什么难办的案子需要其他府衙配合。

她人既然来了,就是来解决麻烦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身上虽然没有官职,道理却都是相通的。

阴嫚认为自己得给弟弟妹妹们打个样,展示一下这个差事要怎么做,好让众人有个参照。

而且由她先开头的话,府衙也不敢阳奉阴违。她是个不好惹的刺头,远不像别的弟妹那么容易忽悠和拿捏。

等大家看到她的难搞,再听说如果弟妹们搞不定,阴嫚公主就会亲自出马,保管能收起一半的小心思。

公主愿意干活,李斯求之不得。

他立刻就取出了几卷案宗:

“这个是牵扯到了齐王带来的臣属,典客那边倒是很配合,奈何齐王不肯放人。我们也不好拿他怎么样,希望公主殿下可以施以援手。”

“这个是宗室子弟犯罪,因为罪名不重,廷尉这里不好强行抓人。对方有宗室长辈护着,长辈认为一点小错不用这么上纲上线,拖着不许士兵进府抓人。”

“还有这个……”

阴嫚一个个了解了过去,意识到以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情况层出不穷,人情社会更是举步维艰。

就拿宗室的案子打比方。

本来就是个小罪,就算捉拿了也不会罚得太狠。但家里长辈无脑维护,愣是不想让儿女进一趟廷尉司,觉得那样有辱身份。

偏偏宗室长辈确实辈分高,秦王政过去了都要行晚辈礼。

儒法两家的矛盾根源之一就在于此,法与情、法与孝冲突了。偏偏孝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不是你说不启用儒家就可以避过去的。

秦王政当初不过是把母亲远远打发走,就被人轮番劝说,非要他将赵姬接回来。赵姬都要杀子了,换了秦王政不杀母只驱逐都不行。

别说秦王政烦到讨厌儒家只用法家,换阴嫚上都想跟着一起走只重法家的极端了。

说回案件。

那家长辈宣称这点小事我去求一求王上也就过去了,所以廷尉别再抓着不放了。李斯则回复那你倒是去求王上啊,只要王上一发话我立刻撒手不管。

结果那人就是不去,和李斯打拖延战。

阴嫚挑眉:

“这什么长辈啊,本公主怎么没印象?”

李斯张嘴刚要解释是哪位宗室长辈,忽然意识到公主这么说的含义。

自家长辈她当然不可能认不得,那就是故意装作不记得了。对方不是自觉在秦王跟前很有脸面吗?受宠的公主殿下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你哪来的脸?

李斯眼前一亮,觉得阴嫚公主过来真是来对了。换别的公子公主上可不一定这么给力,太子殿下果然还惦记着他,给他送来这么好的帮手。

“行了,这些小事就交给我吧。”

阴嫚直接招呼李斯带人跟上,第一个先去找宗室的麻烦。

李斯立刻麻溜地带上廷尉司的差役,发誓从今天起他就是公主殿下的小跟班了,没有话语权只能听令行事的那种。

谁要是有意见别找他,他做不了主。

朝中各部注入了新鲜血液,比之前的权二代更好用。

扶苏看着递交上来的奏折,发现各部的工作效率出现了显著提升,满意地点头。

他向父亲邀功道:

“弟妹们还是十分能干的,不枉费我悉心培养。”

秦王政深有同感:

“以前倒是小瞧了他们的能耐。”

他总觉得儿女还没有长大,无需烦忧朝中的事务。但如今看来,孩子们比他预料得要优秀多了。

想来也是,臣子家的后代十三四岁就开始安排入官场了。堂堂秦王的子嗣,总不能还不如臣下的儿女能干。

府衙的效率提升,对秦王的负担减轻有很大的裨益。公子公主们发现有些繁琐的小事用不着拿去叨扰父兄,他们就能做主带着官吏在衙中就直接解决了。

秦王政和扶苏相处久了之后,什么都要亲力亲为的心思越发稀薄起来。

以前是没办法,没有足够好用的儿女协助,又不能全都丢给臣子,只能自己上。

如今秦王政可算能放手一部分了。

爱子说得对,什么都自己管只会累坏自己。若想长久地治理国家,还是要适当放松身心,然后养生调理,争取多活几十年。

他是儿女们的靠山,要多看顾着点他们。也免得他不在了,儿女无人庇佑被旁人欺负死。

秦王政原本想说他走了还有扶苏这个长兄在呢,扶苏如今越发受弟妹爱戴了,他自己也很有兄长的样子。

但扶苏立刻表示自己身体不佳,恐怕难以操心弟妹。

他没说自己这辈子不见得能活过父亲,但父子俩都知道话中的未尽之意。

想想最让人操心的反而就是扶苏这个长子,秦王政也就不提让长子以后替自己关照弟妹的话了。

不行,如此重担还是他自己扛着吧。放在爱子身上把人压垮了可如何是好?

另外对太孙桥松的培养也要开始上心起来了,到时扶苏继位后身体孱弱,多余的责任就得儿子替他担下。

秦王政于是开始关心起桥松的课业。

年仅七岁的桥松感觉压力很大,他爹和他祖父都还正值壮年,祖父怎么就开始考虑压榨他的事情了?

扶苏笑吟吟地看着父亲忙碌这些,也不拦着。

随着春耕和清扫楚地都进入尾声,府衙又效率提升给王上减了负,秦王政的闲暇时间增多了起来。

人闲着总要找点事情做,父亲这样就挺好的。关心孙辈的课业是个很轻松的活,毕竟桥松足够争气。

至于儿子会不会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扶苏才不管呢。

父亲高兴了就行。

一转眼攻楚的部队都陆陆续续回朝了,只剩小猫三两只和残余的匪患没有清除。留下少许部队驻守防止楚地生乱即可,剩下的人都要回来论功行赏。

攻楚一役从准备到结束总共持续了两三年,算是六国之中耗时最久的了。其中固然有楚地贵族顽固的原因在,但更多的还是楚国地盘太大。

光赶路就是个耗时很久的事情,更遑论行军打仗,来回奔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