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21)+番外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可问题是如今的地方官员被撤换了。

项氏因此被迫逃窜。

刘季分析之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项氏可能还没跑远,就在下相县附近找了个山林里隐藏踪迹。

山中日子不好过,他们难免要下山换置物品以及打探消息。

之前刘季这个县管理混乱,山中的人有机可乘,不知来过多少回。如今管束严格了,才翻了车。

刚刚那个跑来举报的庶民也不一定是才发现不对的,或许早就知道了,一直在等人再次出面好拿着证据去换钱。

刘季不管这些细枝末节,他只要知道山里藏了人,而且大概率是项家人就可以了。

正值楚地战事平息,大量士兵被遣散回乡。他的老兄弟们此战立了不少军功,但还不到封将军的程度。

商量之后他们决定暂不回乡,主动向将军报名去浙地百越那边投效赵佗的军队。

秦国将领看他们这么积极也没有拒绝,便让愿意去百越参军的都一起上路,结伴同行。

赵佗驻扎的位置就在四川郡、九江郡、齐国和百越的交汇处。樊哙等人往这边赶路,自然会经过刘季治下。

刘季就是在等他们过来呢。

无论他们要去找赵佗,还是回乡,都要从这里走。

老友重逢之后刘季听了他们的打算,很是赞赏。

赵佗看似是准备对百越动兵,其实谁说得准会不会参与灭齐?

灭燕的军队太远了,而且目前还没开始集结。只有百越这个赵佗的部队,以保护百越和大秦的制茶基地为借口,一直原地驻扎不肯撤兵。

现在混进去,至少能捞个百越的军功。运气好一些,还能捞到攻齐的大功劳。

刘季夸完大家之后,很快转移了话题:

“不过如今不用等到开战,我这里已经有一桩天大的功劳在等着兄弟们了。”

樊哙他们要去赵佗那里报道,此事就可以直接报给赵佗。军队出马抓人比他县衙派人要稳妥得多,这个功劳是跑不掉的。

秦王政看完奏报,有些惊讶:

“项氏的漏网之鱼就这么被抓出来了?”

这个刘季果真是个人才。

而且他主动给自己的兄弟分功劳,还叫兄弟去汇报给上官赵佗。最后下达军事行动命令的是赵佗,因此赵佗也分到了功劳。

要知道如今楚国王室和最显赫的大贵族全部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剩下潜逃在外的通缉犯里就数项氏最值钱了。

如此大功,说分享就分享出去,连赵佗都要承他的情。

赵佗至少得在当地再驻军好几年,这几年里刘季都算是多了个靠山,以后再也无人胆敢招惹他。

扶苏询问父亲准备如何奖赏此人。

秦王政思忖片刻:

“九江郡内必然还有更多的楚人藏匿,他既然擅长抓人,就让他多抓一些。待攒够足够的功劳,便可升任会稽郡守。”

扶苏挑眉:

“会稽郡可还没设立呢。”

会稽郡,便是包含浙江和江苏南部的一大片区域。打下百越之后才能设立此郡,现在还是个没影的事情。

尤其是其中的江苏南部地区,也就是吴地,这会儿是齐国的地盘来着。

秦王政完全不觉得自己画大饼有什么不对的,反正会稽郡迟早会设立的,刘季趁着设立之前多攒点功劳不是正正好吗?

会稽郡那么大,刘季的功劳要是不够的话,就凭他魏人装韩人的出身,肯定是不够任职太守的。

扶苏不由得失笑:

“父亲不计较他钻漏洞担任县令,确实是格外开恩了。”

就刘季那个聪明劲,肯定早就猜到后续发展了。他提前跑去韩国绝对是为了一步登天弄到官身的,没跑了。

蒙毅看他们父子聊完了,才补充一句:

“说起来之前那个进献楚国工匠的人,就是这个叫刘季的县令,不过当时是以九江郡太守的名义献上来的。”

出了项氏一族的事情,朝廷才去仔细查了查刘季这个人,然后发现他干的事情还真不少。

九江郡太守之前收拢了一批从楚国贵族府中得来的匠人,刘季就看中了其中那个会做清凉殿的工匠,劝说太守把人献给秦王。

太守将信将疑地照做了,事后果真得到了秦王的赏赐,为此越发看中刘季这个会来事的下属。

主意分明是刘季提的,他却没有为自己邀功。秦王只赏赐了太守一人,刘季也没为此心生怨怼。

太守觉得此人心胸宽广,蒙毅从结果倒推,则觉得刘季走一步看十步。

他定是早就料到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之前工匠的事情迟早会让秦王知道,他的功劳谁都抢不走。

而且他不主动说,还能给长官和王上留下会做人、生性低调的好印象。等日后王上得知真相,只会更加赞赏他,认为他不爱邀功,是个做实事的人。

秦王政果然感叹道:

“如此人才,魏王却不曾重用,魏国合该灭亡。”

作者有话要说:

魏侯: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根本不知道刘季是哪个???他就没有来投效过寡人啊!!!

历代秦王的统一想法:感谢魏国的馈赠!

商鞅、张仪、范雎、郦食其、刘季……数不清了已经()

第78章 燕国的阴谋

秦王政给九江郡的太守回了封信,让他配合刘季行动。刘季原本所在的县内已经没有楚国残余逃犯了,自然该去其余乡县瞧一瞧。

为了方便刘季四处流窜,秦王政给他升了个职。

郡属中除却太守之外,一般还会设立管辖地方军防的郡尉和专司监察的郡监。刘季不好空降军部任职郡尉,做个郡监却是绰绰有余。

正好是搞监察的,可以四处走访。

于是刘郡监就这么新鲜上任了。

单纯在郡中乱窜是很难发现逃犯踪迹的,刘季便老老实实干起了监察的本职。治下县令等官员是否有好好治理地方,可有和本地势力勾结、阳奉阴违的情况,他都会如实上报。

人情往来是刘季的拿手好戏,那些人私底下的小动作瞒不过他。一些自以为不起眼的互相打眼色,在刘季面前堪称无所遁形。

但刘季很会做人。

检举是他做的,他却让人都觉得与他无关。

乡县官吏宴请他,他照去不误。推杯换盏间称兄道弟,降低对方的心防,不着痕迹地打探自己想知道的情况。

等离开了此地,刘季也不着急上报,而是继续去下个乡县走访。

各地见这位郡监光吃拿好处不干事情,也就把他当成普通的贪官污吏。等过段时间哪里的县官被郡守革职了,也联想不到刘季头上去。

毕竟距离刘季离开都那么久了,中间刘季去过不知道多少乡县。刘季又不是按照顺序举报,谁能确定和他有关系?

太守对此乐见其成。

县官和地头蛇勾结可不是白勾结的,是要从地头蛇里捞好处的。秦军之前打劫贵族时不至于连薄有资产的普通富户也一起收拾掉,毕竟数量太多了,只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