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25)+番外
就这么糊弄了两个多月,时间从初春走到了暮春。
暮春时节代表着,秦国的春耕结束了。
秦国的军队已经饥渴难耐,修养一年多也差不多够了。春季粮食已经种下,难道还非得等秋收结束再发兵吗?
没有那个必要,夏季无事,正好可以去北边的燕国消消暑。
秦王政看罢代地李将军送来的折子,说是代郡的长城已经修好了,请示他接下来往哪儿修。
代郡虽然在赵国北部,却是个比较小的郡。
北境被秦王政划分出了一串的郡,从西至东分别为九原、云中、雁门、代郡。等燕国灭后,还会新增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
北境的郡每个都相对南部楚地的郡小得多,但比之中原三晋却要大些。郡划得多,方便分段防守,毕竟北境的国线确实很长。
李将军在代郡修长城,只能修代郡的一小截。其实早就修好了,不然也不会跨越几郡支援秦赵边境那边,去帮两国长城链接起来。
代郡长城没什么年久失修的问题,就是秦国担忧如今的长城还不够坚固,额外加固了一些。
如今眼看战事要起,李将军提及“代郡长城修好了”这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其实是在委婉地表达想参战赚取军功的意图。
他年纪不小了,儿子过几年就要成人。他想在此之前多给后代积攒点家业,倒也无可厚非。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李将军毕竟是赵国降将,上头还有父亲李牧压着,不好表现得太过积极,行事只能如此委婉。
秦王政闻弦歌而知雅意,回了他一封书信,叫他静待佳音。
春季结束的这一旬,一则震动咸阳的大消息横空出世——燕国使者高渐离刺杀秦王失败被抓了!
咸阳城中的众人第一反应是:
高渐离?谁啊?燕国使者?什么时候来的?最近燕国有派使者入秦吗?没听说啊!
高渐离被关押都已经是昌平君出逃那会儿的事情了,过去了两三年,不怪大家早已忘记。
但秦王可没忘记他,一直在等着什么时候打出这张牌呢。
为此咸阳县令这几年也都不断地在营造高渐离依旧居住在客舍、且时常入宫为秦王奏乐的假象。
哪怕咸阳城中的其余人对这个使者没有印象了,客舍附近居住的秦人倒是还记得这人。
他们主动地帮忙散播消息,说高渐离是个很会击筑的燕人,这些年一直住在客舍。他们隔一段时间总能看见高渐离的车架进入咸阳宫,或许是去给秦王演奏仙乐了。
有人自发站出来解答,咸阳城中的众人就都信了。
原来很久之前出使秦国的燕使居然还没走,他不会是看多了咸阳的富贵繁华,故意赖着不回去的吧?
可以理解,听说燕国十分苦寒,要什么没什么。
但这个高渐离待得好好的,怎么又想不开刺杀王上了呢?
这时官府又出了详细的前因后果。
事情还要从齐王回国说起。
齐王回国之后,燕国那边就很不满,觉得秦国区别对待,单独扣押燕王。
秦国则表示自己十分冤枉,他们既然连齐王都不扣押,为什么要扣押你区区燕王?
这个逻辑就让人没有办法反驳。
谁都知道燕国是个二流诸侯国,很不能打,所以燕王这个人质没什么用处。
“可是那燕国使者不这么想,他虽然舍不得咸阳繁华,却对燕王喜意外地忠心。听闻燕王喜归国不得,头脑发昏之下就做出了蠢事来。”
高渐离仗着自己能时常入宫奏乐,忖度着秦王或许不会防备他的行刺,于是选择了铤而走险。
大约是觉得只要秦王死了,秦国一乱,燕王就能趁机逃回燕国。
可惜事情失败了。
秦王吃了如此大亏,当即震怒。
秦国认为自己这边是遭受无妄之灾,分明是燕王自己流连忘返,与它大秦何干?
“所以王上已经命人连夜把燕王喜送回燕国了。”
“啊?为什么要送回去?不该治罪燕王的吗?”
“你懂什么?王上清清白白,却因为这种误解遭到刺杀。这个时候处置燕王,岂不是正好应了传闻?所以才要把人送回去,证明我大秦坦坦荡荡,对他们什么燕王齐王的都不在乎。”
秦王倘若此时直接处置了燕王,虽然占理,却也容易招致骂名。
毕竟谁也说不清楚你秦国是否当真故意扣留燕王。要是真的,那你被刺杀也是活该啊。
可现在人都送回去了,说明秦王果真是被人污蔑的。如此一来,刺杀秦王的燕国就是完全的过错方,秦国可以光明正大地发难了。
但是这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咸阳城里又传出了新的流言。
这次流言的内容是:
“唉,你知道那刺客高渐离是谁吗?”
“这有什么不知道的?不就是燕国使者吗?”
“不止!他居然和之前燕太子丹派来的刺客荆轲是结义兄弟!”
“什么?!难怪他也会做出刺杀王上的事情来!可恶的燕国!必然是蓄谋已久!”
燕国。
新太子前不久才收到了秦王质问燕国使者屡次三番刺杀秦王到底有什么意图,今日又收到了新的国书,指责燕国居然派遣刺客潜伏在秦国长达数年。
燕太子嘴巴都在发苦。
这是个圈套,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但是有什么用呢,燕国毫无反抗之力。
秦国要打就打,找这么多借口是何苦?又要占便宜又要占据名分大义,别太贪心!
作者有话要说:
燕太子:我燕国何德何能!
秦王政:但是这样我儿子喜欢,他不想让父亲背负骂名。
燕太子:可恶!居然还炫耀儿子!有个孝顺儿子了不起啊!
第79章 如此年轻
秦国的第二封国书送来,基本就代表大秦准备发兵了。
事实上,燕太子收到国书的同一时间,还收到了来自边疆的战报。
代郡的赵军发兵攻燕了。
燕太子:虽然我知道你们代郡的赵王是个假赵王,代郡的赵军八成也是跟着秦国混的。但是你们还顶着赵国的名头没去掉呢,能不能不要这么迫不及待啊?!
带头冲锋陷阵的还是李牧的儿子,生活还真是越来越魔幻了呢。
燕国上下紧急调动了起来。
上一次燕国和人打仗,还是赵国建在的时候,而且那时的赵国还算比较强盛。
众所周知,秦国喜欢搞远交近攻。
这个远交近攻不是特指和齐国的来往,也包括燕国。因为秦燕也不接壤,中间隔了个讨厌的赵国。
秦赵有仇自不必说,燕赵同样没好到哪里去。
燕国往上数几代国君都颇有野心,哪怕燕国是个二流国家,也挡不住它想吞掉赵国称雄的意图。
于是自燕武成王开始,接连三代燕王都在和赵国干架。
燕国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和秦国狼狈为奸,趁他病要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