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29)+番外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比如怎么调动起庶民对新度量衡算法的拥护,而不是一味地抵制新事物,这都是一门学问。

上一世刚开始的时候六国庶民是很抵触的,因为基层官吏管理混乱。好多六国旧吏仗着庶民不懂,只说秦国规定要更换收税时用的度量了,然后随便拿个体积庞大的容器过来,就让庶民交粮。

庶民一看新度量衡让自己吃亏这么多,自然就不乐意了。秦国分明没占到多少好处,还得为某些中饱私囊的旧吏背锅。

政策再好,也得跟庶民解释清楚了。

总想着庶民反正也听不懂这些深意,省点力气别浪费口舌了,最后吃亏的指不定是谁呢。

愚民政策也是一样的。

庶民愚昧了,方便被统治者管理。但与此同时,也方便被别有用心的人糊弄。

六国反秦人士又不是傻子,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不利用?秦国会忽悠庶民安分种田,他们难道不会忽悠庶民协同造反吗?

所以扶苏极力劝说父亲派人去同庶民说清楚,各项政策到底对他们本身有什么益处。有了盼头,他们才乐意遵守。

当初商君的耕战政策能被秦人接受并拥护,是因为秦人看懂了它能给自家带来的巨大好处。

现在的黎民百姓还是很淳朴的。

往后数一些朝代,其实也干过给百姓解释政策的事情,而且基本快成为基操了。可他们画大饼的时候说得好听,百姓真正到手的实惠不多,久而久之百姓就不信官府的忽悠了。

但大秦不一样。

第一次用这种方法,而且大一统政策的优势是实打实的。扶苏的大饼一般只对臣子画,没有兴趣哄骗庶民,如此一来想必能迅速建立起大秦官府的威信。

秦王政毕竟是千古一帝,自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只是以往站的太高看得太远,很难注意到底层的细枝末节,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注意这些。

太子便是他的得力助手,能为他查漏补缺。父亲没空考虑的小事扶苏来考虑,一个优秀的太子就是用来做这个的。

秦国朝堂中欣欣向荣。

隔壁燕国已经开始摆烂了。

太子起初还想努力挣扎一下,多拉拢一番群臣的好感。但是要粮没粮,要兵器没兵器,太难了。

羡慕秦国的铁质兵器,他们燕国空有宝山不会用。拿着那么多铁矿只能干看着,打造出来的铁具根本不够坚固,还不如继续用造价昂贵的青铜兵。

说起来帮秦国改良铸造术的,还是从燕国跑去的徐夫人。

当初徐夫人这么大一个人才来投效燕国,结果他兄长燕丹在干嘛?他让人家打了个刺杀用的匕首,就丢一边去了!

太子只想说一句:啊???

虽然当时燕国上下都没想到徐夫人还有这改良铸造术的能力吧,但这不妨碍他们马后炮唾弃燕丹暴殄天物。

君臣齐聚在殿中,相对而坐,唉声叹气。

“燕国……”

“唉,燕国……”

“要不?”

“算了算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臣子心灰意冷地起身拱手向太子道:

“太子也莫要太过伤心,强如赵楚也抵挡不了虎狼之秦,太子已经尽力了。”

太子强忍着兴奋,面上却一片哀戚:

“爱卿也是一样的,要保重好自己啊!”

秦军已经兵临城下,把燕国都城围困住了。

新太子自称不做逃亡的丧家之犬,所以不肯抛下庶民带人躲去辽东避难。

哪怕辽东看着好像地理条件不错,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但在修建阻隔在河北和辽宁之间的明长城前,辽东对中原来说也没什么天险可守。

就一条燕山山脉,实在不够看。

后世总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而山海关在河北的秦皇岛,最东边这一条线路是阻挡东北关外少数民族的。

其实说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链接燕赵长城,而燕国本来就有的长城部分当然不会在国境内部竖切一个山海关出来,把好好的燕国一分为二。

燕长城基本是平行于北纬线的,是一条横着的长城,把辽东囊括在了其中。

燕人自己也知道躲去辽东没什么用,但有些怕死的人还是会挣扎一下。太子不肯去,就显得颇有气节。

因而燕国都城被破之时,城中燕人感动得眼泪止不住流,觉得这位新太子才是真正的好太子。

之前那个太子丹只会养名不干好事,搞了个刺杀还闹出笑话。而且因此害得燕国被秦国记恨,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新太子听着周围人对他的吹捧,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藏在人群里引导舆论的心腹。心道对不住了丹兄,为了以后能在秦国当个舒服的燕侯,不得不把你弄出来拉踩一番。

燕都的守城之战到后面的时候,太子亲自登上城楼鼓舞士气,所以这会儿就被当着庶民们的面为秦军所擒。

秦军对这位太子还算礼遇,没有做出什么粗鲁的举动来。这是扶苏殿下叮嘱的,说对方颇得民心,不能行事过火引发民众激愤反抗。

庶民见秦军如此客气的,果真不闹了。

有燕宫侍者实在是气不过,想着太子都亲自守城了,大王居然还躲在宫中不出面。于是没等秦军动手,就跑进宫里粗暴地把燕王喜拖了出来。

燕王喜本来还在高兴,觉得秦军终于来救他了。现在被拖了一路,愤怒异常,便开始大声叫嚣起来。

“我乃燕王!秦王会封我做燕侯!你们竟敢以下犯上!秦王不会放过你们的!”

沿路的燕国庶民听得双目赤红,恨不得冲上来咬他两口。

国都被灭了,这人还在想着继续去秦国过荣华富贵的日子。

啊呸,他配吗?!

于是就有人没忍住回怼:

“秦王就算封燕侯也该封太子,你凭什么?”

“就是!刺客高渐离还是你派去秦国的呢,秦王肯定恨死你了!”

“让太子当燕侯!让太子当!我只认太子一人!”

“太子为何不取而代之,之前就继位称王呢?”

“太子仁善,不肯做出逼父的事来。”

太子安排的水军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引导舆论风向。

燕太子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诸位不必如此,我不屑做什么燕侯的。”

秦军:……

不是,你们这就唱起大戏了,当我们不存在吗?

李信从士兵中走了出来:

“都带走,谁当燕侯是王上说了算,你们跟着瞎掺和什么?!”

庶民于是不敢再开口了,怕这凶悍的武将当街杀人。

燕国俘虏连着奏报一起被送入咸阳。

秦王政看完李信那废话一箩筐的信件之后,先对他讲故事的能力表达了嫌弃,认为语言还可以更精炼一些。

接着他看向爱子:

“燕国这个新立的太子倒是比你更会装模作样。”

扶苏:?

扶苏的微笑渐渐消失:

“父亲,您方才说了什么?我没有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