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69)+番外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史史官你怎么了?”

桥松偷师结束正准备坐回去,却发现史官表情奇怪,好像十分悲愤,于是小声关心了一句。

史官的悲愤裂开了:

“太孙殿下,请不要这么称呼我!”

以前大家都这么叫他,他觉得很难听,所以就让众人直接喊他史官了。

前段时间太子殿下把史官进行了细分,记录君王起居的已经单独划出来称为起居郎了。太孙为什么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又喊起他的旧称谓?

虽然他记录了太孙的黑历史,但这也不是太孙打击报复的理由。

太孙桥松只是单纯的不清楚官职变更而已,见史官这么排斥,他只好求助蒙卿。

蒙毅提醒他以后还是叫“史起居郎”比较好。

桥松点头表示受教。

史官:不,不要加上姓氏,没有必要。

突然觉得这个姓确实不怎么好听。

这边三人小组窃窃私语,那边殿外有脚步声匆匆靠近。

秦王政等待了几日的齐国奏报终于送达了,和他预料的不错,出现延迟是因为齐国发生了变故。

秦王看完奏报直接下令:

“传令给驻扎在齐国边境的秦军,随时准备接应齐王。”

扶苏惊讶:

“发生什么事了?”

秦王政把奏报递给太子:

“齐国内乱,齐王建被迫从宫中出逃,如今不知逃去了何方。”

奏报里写得比较详细,是说那两拨想要拥立新齐王的党派不知怎么说服了后胜的人手,联合起来发动政变逼宫。

齐王和郦食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赶紧带上小太子逃跑。随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护卫,目前下落不明,只知道是已经逃出齐都临淄了。

因为情况紧急,郦食其根本来不及带上义妹吕雉。他排除万难给吕雉传了封信,好歹没叫这位日后有大造化的义妹折在这次的危机里。

吕雉拿到信件的第一时间就调遣了还留在临淄境内的秦国势力,包括隐藏在齐都的少数秦军,以及秦国的官方商队。

由于商队里拥有不少健仆护卫,配合秦军一起,倒是成功挡住了两派人马的攻击。

对方调遣的城防军一时半会儿攻不破郦食其的府邸,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怕惹怒秦国。

这段时间给秦国传信都是吕雉在做,府邸被围自然就传不出信了。

幸好吕雉提前和城中的秦国探子做过安排,其中就有在类似的情况之下应该如何交流的预案。

她利用流经府邸的河流送出了装有字条和石头的陶瓶,探子在下游布网拦截,从河底捞出了做过记号的瓶子。

拿到字条后,探子才搞清楚前因后果。结合他们自己从城中打探来的消息,费劲地将这封奏报送出了戒严的临淄城,又着人快马送回咸阳。

过程堪称十分曲折。

但由此也能看出齐人的都城戒严也就是那么回事,秦国想传递消息还是能传的,根本防不住什么。

扶苏有些无语:

“他们私下勾结、猝然发难,还能叫齐王建逃了?”

就这个本事,还是别争夺王位了吧。

秦王政颔首:

“看来郦食其在齐国确实经营得不错。”

能逃出去,必然是提前得到了风声。虽然这次估计没能提前太久,只是临时得知,否则定然能够部署得更加完善,却也十分难得了。

郦食其毕竟是秦国来使,齐人对他多有防备。他的势力发展不会太顺遂,肯定处处受限制。

蒙毅已经懂事地取来了舆图,摊开放在王上案前。

父子俩对着舆图研究了一阵齐王建会从哪里出逃齐国,但是他们对军事都是一知半解,而且这也不是行军,而是逃命。

最后没能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叫附近的秦军全都注意一下。

他们大秦之前就在为攻齐做准备,悄悄安排过去的军队不少。无论齐王建从哪里出来,都能及时接应。

倒是吕雉那里,得单独派人去接。

秦王直接写了一封国书:

“让齐国交出我大秦使臣,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损伤,否则大秦直接发兵攻齐。”

真当他秦国脾气好呢,居然敢派兵攻打秦国使者的宅邸。大秦才不管你找的什么借口,就算秦使私藏了齐王,你们也没资格动兵围剿。

扶苏亲自替父亲研墨,见他盖好大印,才道:

“这封国书若是送出去,娥姁定会想法子让自己‘受伤’的。”

秦王都说了,秦使受伤他就发兵。娥姁如此聪明,装也要装出受伤来,好给大秦一个合理的发兵借口。

秦王政却道:

“但愿她只是装出来的受伤。”

齐人最好不要真的伤了他大秦的功臣。

作者有话要说:

齐王建:(骂骂咧咧)你等着!等我找我秦国老大哥来打你!

第89章 不做人的爹

齐国临淄。

吕雉冷静地看着在府邸外与秦人对峙的齐国士兵,并不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危。

她就站在门口,大大方方地与领头人对话,赌的就是他们不敢直接动手。

“诸位也是好笑,我义兄早在数月前就不见人影,听闻是被你们关押在了齐王宫中不肯放出来。如今义兄失踪,我还没找你们要说法,你们倒是先来朝我要人了!”

谈判第一步,倒打一耙。

别管郦食其为什么几个月不出齐王宫,反正他就是没出来。吕雉已经数月没见过兄长了,所以他怀疑是齐人扣押郦食其,有问题吗?

吕雉不仅要反咬一口,她还有理有据。

“这数月来义兄虽给我传过几封信件,可谁知道那是不是他的亲笔信?说不准就是你们仿照着做出来糊弄人的,就是想稳住我们,以免大秦发现你们的阴谋。”

对面有人沉不住气,立刻反驳:

“胡言乱语!分明是郦食其蛊惑了我们大王,封闭宫门不许我们入宫觐见!”

反方认为,郦食其是那个罪魁祸首,是他说动齐王不见任何人的。他们还怀疑是不是郦食其干掉了齐王,所以才不许他们入宫拜见呢。

当然,双方都心知肚明对方是在胡扯。

但现在的重点就是要甩锅,谁甩得比较成功,谁就占理。到底是齐人暗害郦食其,还是郦食其暗害齐王,必须得掰扯清楚。

反方指出了漏洞:

“那信件到底是不是郦食其亲笔,你们自己心里清楚,莫非还要我等取来他的墨宝一一对照辨认不成?”

这是在威胁吕雉,表示自己手里有证据,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颠倒黑白的。

吕雉半点不急:

“即便书信确为义兄所写,也可能是你们逼他写的。诸位也别急着撇清关系,在下早已将齐国的情况传信告知了我王,相信秦王那里已然有了决断。”

你会威胁我不会吗?秦国大军警告!

齐人被噎住了。

他们如今不敢轻举妄动,不就是因为忌惮秦国吗?

要不然早就不管不顾地动手了,先毒死那个郦食其,再攻下府邸杀掉所有秦人,哪里还需要这么迂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