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71)+番外
齐王建看见眼熟的秦国铠甲时,眼泪都飚出来了。
他也顾不得嫌弃领头的武将长得凶神恶煞了,下了马就跌跌撞撞扑过去,一把抱住因为心急站得最靠前的樊哙。
齐王建嚎啕大哭:
“你们可算来救寡人了!”
樊哙:……
樊哙觉得有点晦气,早知道他就躲后头去了。被个中年胖子抱着哭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尤其这胖子还一身尘土。
发现樊哙脸上的煞气越发加重之后,本该受到惊吓的齐王建反而觉得万分安心。
看看!看看!
这就是大秦的将领!看着可比他齐国将领唬人多了!
当将军的就得这样才好,太让人有安全感了。往那儿一站就能吓退敌人,想想就美得很。
齐王建紧紧握住樊哙的手:
“英雄!接下来是你护送寡人去咸阳吗?”
樊哙:撒手啊胖子!你想得美!
樊哙是来打仗的,哪有空送齐王建去咸阳。这不是护卫的活吗?他才不肯为了区区齐王放弃到手的战功。
郦食其忍住了没有笑。
他上前解救樊将军:
“大王莫急,我们现在还不能回咸阳。”
齐王建大惊失色:
“什么?不能回去?为何?!”
他现在觉得外面哪儿哪儿都不安全,只有咸阳才能叫他安心。郦食其却跟他说暂时不回咸阳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嘛!
郦食其耐心解释道:
“王上哪怕要回去,也得先报了仇才好,怎能叫那群小人逍遥法外?左右大军已经集结,周围不可能再有人伤到大王,大王放心便是。”
齐王建看了看周围,发现附近确实有很多秦军。这么多人保护他一个,好像是没什么危险。
他勉勉强强地点头:
“那好吧,寡人暂且停留几日。”
郦先生说的有道理,凭什么让害他至此的贼人继续放肆。秦国都派兵相助了,他不抓住机会报仇实在可惜。
想到这里,齐王建重新支棱了起来。
呵,他现在可是有靠山的人,那群家伙一个都别想逃!
齐王建得意地指挥道:
“现在就给寡人打回去,把他们都给我宰了!”
樊哙他们却没搭理这个小人得志的齐王建,而是先和郦食其打了招呼,表示大军暂时还不能开拔。
他们这波将领都是小将,没有能够坐镇的大将。还需稍等上半天,蒙恬将军正在赶来。
待蒙将军一到,是打还是撤,就有决断了。
郦食其颔首:
“合该如此,攻伐大事,自当交由大将统帅。”
齐王纯属胡闹,他是齐王又不是秦王,他说打就打?这里的军队又不是齐军。
齐王建发现没人理他,倒也不恼。别看他平时一副糊涂的样子,其实心里很清楚自己现在是个什么境遇。
他马上就不是齐王了,只是一个小小的齐侯。他是对秦国有利用价值,秦王才愿意礼遇他,要是做得过分了,秦国不介意立刻换太子上位。
做人嘛,难得糊涂。
所以当初张良忽悠他说各国快要复国成功的时候,他也就假装信了。
不信还能怎么样呢?又打不过秦国。
后来一路上回国没瞧见韩魏有复国的迹象,齐王建也当自己瞎了没看见。大家维持表面的和平是最好的,这样他以后还能接着在秦国享福。
虽然这么做对不起祖宗基业吧,可天下大势又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就是个随波逐流的小人。
想想当年祖宗也是抢了人家姜氏的国君之位,可能现在的下场就是报应吧。
反正祖宗别想找他麻烦。
齐王建在心里给自己树起了立体防御,乖觉地被秦兵拱卫着去大营里待着了。
他不着急,秦军迟早要攻打齐国的。那几个想上位的家伙对秦王来说都是威胁,肯定要被收拾,他的仇必然能报,自己等着就行。
不过齐王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攻打临淄的时候,能不能让寡人和那几个乱臣贼子对峙一番?”
他搓搓手,有点小期待。
主要还是想狐假虎威一番,站在大军之中威胁城里的乱党,想想就很爽。到时候他怎么骂人,里头肯定都不敢回嘴的,他就可狠狠以出口恶气了。
众人:……
郦食其敷衍地点头:
“等会儿我去同蒙将军说说,若他同意了,那就没问题。”
齐王建:“先生要好好替寡人美言一番啊!”
郦食其:“一定一定。”
下午蒙恬带着亲兵赶到了,接受了这一批士兵。部署接下来的攻伐事宜时,郦食其将齐王的请求转达了出来。
蒙恬倒是没有拒绝:
“我们此次发兵本就为了两件事,一是齐人伤我大秦使者,二是替齐王讨回公道。既然齐王自己愿意站出来声讨乱党,那再好不过。”
他们是替秦使报仇才发兵要个说法的。
而诛杀乱党,这个就和秦王没关系了。是你们齐王自己要求的,秦国属于无偿帮忙的那一方。
那么齐人日后就不能指责秦国狼子野心。
谁有意见,自己找齐王去。
郦食其秒懂:
“在下会说服齐王写下献国之书的。”
齐王因感激秦国替他报仇,愿携整个齐国就此向大秦称臣。日后齐地并入秦土,齐王自降为齐侯。
这件事里不存在秦国发兵抢占齐国土地的行为,完全是齐王自主选择献国。齐王这不叫投降,这叫举国归附。
比起投降,这种操作对齐人来说伤害应该更大。相当于君王背刺了所有人,做了那个卖国贼。
骂名都是齐王在担,这老小子怕是得被齐人骂上许多年了。不过他只在乎自己的荣华富贵,估计不痛不痒。
蒙恬整顿好军队后也没浪费时间。
王上的命令是要尽快把吕雉等人接回咸阳,言下之意接到齐王之后立刻发兵,不用拖延耽误。
因此蒙恬给其他各地的军队传讯之后,众人齐齐拔营,正式打响了攻齐之战。
咸阳。
扶苏宁愿去玩装了炭火的精致手炉,也不想看奏折。他把无聊的请安折子一股脑丢到太孙桌案上,美其名曰锻炼儿子的能力。
至此,扶苏自己案上就只剩下一小半奏折了。
桥松是个和他爹完全不同的认真崽,批阅奏折时十分严谨细致。他爹自从刻了新的私印之后字都不愿意多写一个,面对毫无内容的折子就直接盖个印表示已阅。
可桥松不一样,他会仔仔细细地写下几个端正的隶书,让臣下感受到来自君上的关怀。
扶苏夸赞:
“对,就是这样,做得不错。”
桥松:我听出来了,你在忽悠我。
虽然请安奏折扶苏是不批了,不过儿子批完的他还是会看两眼的。其实仔细算下来工作量也没减轻多少,但压榨儿子本身就很快乐。
秦王政已经学会不去管他们父子怎么相处了。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管太多反而容易坏事。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相处模式,他年纪大了和晚辈之间存在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