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8)+番外
但还是那个问题,扶苏没办法直接把造纸术拿出来。
他想先派人去探访齐地,找到当初那位奇才。以对方的名义献上造纸术,这样便能顺理成章。
秦国一向求贤若渴,每年都有六国人士前来应征,多这么一个会造纸的齐人根本不会引人怀疑。
可是扶苏手底下没人。
且不说留给他的楚系势力能不能远去齐国帮他办妥这件事,就说造纸一事事关重大,让这些人接手,扶苏也不放心。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转头把方子送回楚国去,扶苏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找李斯同样不行,李斯的势力只在咸阳城内。他还只是个廷尉,要等到日后成为丞相,才能把门生故吏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这件事似乎只能去找父亲,其他人都没那个本事从齐国捞人。
但扶苏对此十分犹豫。
去找父亲就得面临是否坦诚相告自己的经历,又或者选择假托神仙点化来圆谎。
按照前者来坦白,父亲就会知道自己儿子是个比自己年纪还大的老妖怪。那他们父子之间还怎么相处?扶苏并不愿意破坏如今的父子温情。
可是选择后者,就会加深父亲对神仙存在的笃信,这无疑也是扶苏不想看到的。鬼神之说对帝王的影响太大了,掌权者最好不要太信这些。
还有什么人手是可以借来一用的呢……
扶苏的目光落到殿外,忽然看见一株移植自中原的树木。那是当年吕不韦的商队带回来的,类似的奇花异草在咸阳宫中数不胜数。
是了,还有吕相留下的商队。
吕相已经自尽,但他的商队没有尽数解散。
一部分被官署接手,替秦国继续来往各地做生意,顺便传递消息。另一部分倒是无人收拢,各自散去。
他们当中有些人悄悄依附了其他家族,替他们经商赚钱,混口饭吃。有些人则自己出去单干,但没有后台,在这种乱世中经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能收拢这些急需靠山的商队,别说是去齐国找人,西域他都能伸手过去。
要调查这些人的下落倒也不难。
因为去别国很容易被某些贵族盯上,最后落个人财两空。所以他们大多只能留在秦地辗转,做一些巴蜀和关中之间的物品倒卖。
只要还在秦国,那就不怕找不到人。
造纸术的事情不能利用楚系势力解决,找这些商人就没那个顾忌了。他们只会以为扶苏是缺钱了,想赚点外快。
这很合理,长公子入朝之后要发展自己的党羽,最简单的方法无外乎用钱收买。偏偏公子平日里的花销都来自国库,总不能堂而皇之地使用这些钱财吧?
楚系势力接到消息之后自认为明白了公子的意图,不仅尽心竭力地帮忙收拢商队。消息传到楚国那头之后,楚国还为了交好扶苏特意送来了一些金银作为支援。
难得有位秦国公子和他们留在秦国的楚系势力走得这么近,必须支持他。
秦国最近在攻韩,也不知道它灭了韩国后会不会收手。若是秦国还不满足于此,想让楚国置身事外就得公子扶苏多费点心。
楚王想着秦国没可能短时间内连灭多国,那他们楚国只要拖延到扶苏继位就高枕无忧了。
能不打仗还是不打的好,秦国虎狼之师,是真的不好打。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费解):怎么还有主动送钱的冤大头?
ps:造纸术始于西汉初年,一直到东汉蔡伦改进才扬名。
第14章 做戏
面对冤大头楚国主动送上的金银财物,扶苏颇有些无语。
虽然能理解楚王的想法,但……这个楚王他不聪明啊!
这是有多天真才会觉得堂堂大秦公子会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善待楚国?他姓嬴,可不姓芈。
扶苏转头就把这笔意外之财呈给了秦王政。
秦王政见儿子送来财物,意外地问道:
“这是何意?”
扶苏无辜地说道:
“楚国想贿赂我,好让秦楚之间不兴兵戈。此事事关重大,我不好擅自做主,便只得与父亲实话实说了。”
顿了顿,扶苏又补充道:
“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所以我就收下了。之前尉缭带了三十万金离开秦国,想必国库依旧空虚,急需填补。”
秦王政哑然失笑。
公然薅别国的钱财来填补秦国的亏空,也真是独树一帜了。
扶苏见父亲笑了,也跟着微微一笑:
“我见楚王昏聩无能,日后或许还会继续送钱。”
言下之意,这个来钱的路子可以一直反复利用。
反正他们大秦的下一个目标是赵国,再下一个是魏国,还不到攻打楚国的时候。
但楚国又不知道大秦预设的灭国顺序,只要他们父子俩在朝堂上做一场戏,就能让楚王误以为秦国放过楚国真的是公子扶苏在出力。
秦王政无奈地拍拍儿子的肩膀:
“善!”
于是次日早朝,便有大臣得到秦王的示意,特意站出来谏言,称楚国在秦韩交战时似有蠢蠢欲动的架势。
“王上应早做准备,免得楚国趁机生事!”
丞相昌平君闻言面色微变,但他身份敏感,不好多言。
昌平君乃是当年楚考烈王在秦国为质时与宗室女所生,如今的楚王正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熊悍。平定嫪毐之乱后,他便依仗此功当上了丞相。
扶苏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这位“舅舅”,他生母是楚国宗室女,两人之间也算有些血缘关系了。
可惜,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
上一世秦国灭楚时,昌平君趁机谋反。他以自己楚国公子的身份称楚王,试图延续楚国国祚。
这样的例子在战国时期并不少见,某个国家被灭了,公子流亡在外。若能遇到愿意资助他复国的好心人,便可以挽救故国。
齐国、楚国等等,都曾遭遇过灭国危机。但战国七雄互相钳制,总会在权衡利弊之后伸出援手。
大秦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灭六国时根本不给他们喘息之机。一个接一个地打过去,就是怕过两年剩下的国家又帮着被灭的国家复起。
然而那些公子能成事,少不了别国帮忙。昌平君造反时情况却大为不同,仅剩的诸侯国只有燕国和齐国。
试问这两国哪一家能帮到他呢?他们自身都难保。
扶苏的视线被昌平君所察觉,对方猝不及防地抬头,与王阶之上的长公子视线相对。
扶苏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舅舅不要着急,脸上半点没有打量人被抓包后的心虚。
昌平君毫无所觉,看出长公子的意思之后,心下稍安。
这些日子长公子跟随王上上朝,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侍立于王阶之下、百官首位。而是被王上叫到了上首,停于半阶处。
如此高百官一等的站位,显然预示了秦王政对继承人的选择。
太子虽还未立,但也只差那么一道程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