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298)+番外
你就说延没延续吧?
秦王政:“……寡人现在不想和你说话。”
扶苏乖巧应是,并表示那他自己出去走走。方才虽被王绾打断了,可他看着时间还早,可以在章台宫里散散心。
太子体贴地把空间留给父亲,让他慢慢思考。
桥松和蒙毅都很乖觉地保持缄默,没有打扰秦王政。史官看殿内没有什么乐子了,抱着起居册悄悄跟了出去。
扶苏听到脚步声回头:
“史史官跟来做什么?我只是随便逛逛,怕是没什么好记录的。”
史官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一声称呼顶回去了,他沉默一瞬才感慨道:
“太子殿下不愧和太孙是亲父子。”
都爱这么喊他,而且都是故意的。
桥松:都说了我不是故意的!
扶苏从善如流地改口:
“原来起居郎不喜欢我这么喊吗?”
明知故问。
史官见太子调戏过他之后心情越发愉悦起来,无语地翻了个白眼。不过到底没敢叫太子看见,只是偷偷翻的。
这时史官才说起自己的来意。
也没别的目的,就是过来问问方才太子和王绾的交锋。
双方说话有些隐晦,史官表示他只是个单纯的史官,不太懂朝中风云。请太子说详细点,不然他不好记录。
扶苏意味深长地看向他怀里的起居册:
“我记得,起居册里记录得一般都很简略吧?”
正史又不会给你分析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一般都是发生了什么、对话了什么直接用最简单的字句记录下来就行的。
如果谁和谁的对话没讲明白,信息量很大,史官一般也不会去管。反正他如实记录了,感兴趣的人自然会自己去琢磨。
所以史官跑来问这个,纯粹就是自己吃瓜没吃明白,跟他的记录没关系。
史官装傻充愣:
“太子是嫌微臣记载得太详细了吗?可不是您说要事无巨细都写下来的?”
他可是连王上每顿吃了什么都写了,偶尔有空还会去问问厨子某些菜是怎么做的。
之所以会这么积极,主要是作为史官,他看多了史书,太懂闲得无聊琢磨史书的人都在想什么了。
比如他以前看周天子的记载,就很好奇周天子每天吃什么用什么。但一般的记录只会写东西的名称,不会写做法,想了解做法还得多翻一些别的记载才能得知。
周天子哪有他们王上英明神武,后人肯定对王上比对周天子更加好奇。他身上肩负着很重的担子,务必要把王上的一切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顺便在起居册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告知后人这些事情都是他史菅记录的,他要借此万古留名。
比如方才这段对话,他就可以给自己加戏——太子问起居录,起居郎菅曰:“事无巨细,皆已记录。”
是的,他还能借此强调一下他的名是“菅”,不要总是只记得他姓史。
菅,一种野草,叶子尖而细长,能开绿花,结褐色的果实。草菅人命的那个菅,读间不读官。
说起来他爹为什么给他起这么个名字?
扶苏没有点破史官的小心思。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散步时便随口替史官解惑了。史官重新拿了张纸做记录,这可都是他写自传的素材。
正史隐晦不要紧,可以去看他的自传,保证分析得清清楚楚。不好说有多透彻吧,反正太子说的话他都会写上,太子隐而不谈的他也没办法。
等扶苏回到正殿时,史官也满载而归。
秦王政已经从扶苏的诡辩里绕出来了,正在处理奏折。他没提之前和儿子聊的那些事情,只招呼太子过来干活。
今日份的偷懒已经偷过了,下面该老老实实干活了。
次日朝堂上,秦王政正式宣布了任命李斯为右相的旨意。这意味着王绾卸任,目前恢复了白身。
众人意识到昨日可能发生了什么,但当庭不好打听。而且王绾哪怕卸任也是有功于社稷的,王上没有鸟尽弓藏的意思,另赏赐了一些东西。
看样子后续还会给王绾一些别的职位,只不过肯定比不过相国就是了。
官职升迁黜落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有人爬上去就会有人摔下来。大家也没觉得王绾丢了相位就等于丢了一切,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跑去落井下石。
只是王氏难免门庭冷落,李氏则乘风而起。
这次的朝会上,御使大夫冯劫还提出了另一件事。
吕雉的强势崛起给了冯劫危机感,不过吸取王绾病急乱投医的教训,他没有轻易提什么要命的建议。
所以冯劫只是询问王上:
“如今六国尽归秦土,王上可要就此称帝?”
天下间的诸侯国已经不剩什么了,几乎就剩个巴掌大的卫国。卫国一直没什么水花,除了出过商鞅和吕不韦之外,就是个透明人。
上辈子始皇没有灭卫,是扶苏灭的。不过卫国存不存在都不影响天下一统,毕竟它实在太微小了。
冯劫也忘了这小国的存在,在他看来战国七雄就剩个秦国,那秦王称帝不是理所应当?
秦王政却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在思索什么。
冯劫福至心灵:
“若王上不急于称帝,那是否要举办典礼,庆祝四海归一?”
这次秦王政点头同意了。
他方才没有同意,是想起了百越。
百越占地面积极广,且和西域、漠北不同。百越部落的先祖也多是中原之人,是当初被灭国的越国公子发展起来的。
既然是周朝后人,那百越自然也是天下领土的一部分。
当初大禹划分的九州不包括百越区域,但秦王政想要打造超越前人的功绩,怎么可能只满足于古已有之的九州呢?
赵佗和尉缭在百越发展得还不错,已经拉拢了大半越人。在他们的协助下,两年拿下百越应当没有问题。
再等两年而已,他等得起。
扶苏提议收拢百越地区主要还是以怀柔的手段为主,强行征伐损失太大。这两年里正好可以叫九州休养生息,顺便平一平各地的不满之声。
关中已有的数项地方福利,目前还没能尽数覆盖到天下。官学只开到了韩赵,基层医疗更是只有秦地能够享受,驰道等基建设施也同样就修了一部分。
需要做的基础建设多如牛毛,正是得慢慢梳理的时候。
哪怕不提这些,光是推行各项大一统政策,也需要花时间。虽然之前已经随着不断灭国在各地试点推行了,但距离全境施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扶苏说道:
“给齐地两年时间适应新的度量衡语言文字,两年后他们应当也习惯了。到时候再下旨强硬推行,再敢有意见的便是乱党。”
希望齐人能识趣一点。
毕竟其他几地大多都认命了,齐人要非得学着楚人不服管教,大不了在齐地也来一场剿匪运动。
现在关在陈县的依然还是楚侯和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