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304)+番外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秦王政还是摇头:

“寡人是去震慑宵小的,太子如今威慑力还不足。”

让他把危险的事情只推给爱子一人去做,秦王政是怎么都不可能同意的。

李斯这下算是看出来了,巡游一事根本没得商量。太子也在瞪他,约莫是不满他以百官之首的身份唱反调。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然李斯被迫上了太子的贼船,可他自认为自己还是忠心于王上的。王上要以身涉险,而且还要自降身份去涉险,哪怕反对之人下一刻就要被拖下去斩首,他也必须站出来阻拦。

其他臣子见李斯反对都没用,就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是白搭。这个时候除非太子愿意劝说王上,不然别的什么人都不可能让王上改变主意。

然而太子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赞同的人。

众臣有些拿不准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太子党的李斯在和太子唱反调,这也太奇怪了。太子自己看起来好像是支持的,却又纵容李斯不断反对,难道两人决裂了?

还是说太子的支持是被迫的,他不好明面上和父亲作对,所以私底下授意李斯想办法阻止?

看着不像啊。

秦王政也不管这些臣子都在琢磨什么,直接开始点这次的随行人员。

哪怕是出门在外也要处理朝政,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大部分臣子留在咸阳维持国都和朝廷的运转,他身边带几个重臣即可。

太子是肯定要带上的,他之前答应过太子,以后出巡只带他一人、不带弟妹们。蒙毅也要带上,很多事情都需要蒙毅出面处理。

两个相国……

秦王政扫过李斯和冯去疾,最终还是点了李斯随行。百越新律是李斯主持编撰的,他对百越尚算了解,过去之后也能和百越首领聊一聊这方面的事情。

“冯去疾留下,辅助太孙监国。”

冯去疾立刻应是。

臣子们有些诧异:

“王上不留太子监国吗?”

有太子的情况下,为何要留太孙监国?太孙如今才刚刚开始接触朝政,其实根本做不了什么,远不如太子能干。

倘若将太子留下,那么咸阳就必然能够安安稳稳等到王上回都。不仅所有事情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王上出门在外也更放心一些,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事务会少很多。

秦王政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可是面对爱子期盼的目光,他说不出把人留在都城自己出去的话。

扶苏以前就抱怨过父亲巡游都不带他,回回将他一人关在咸阳干活,秦王政对此有些心虚。

上一世或许是因为局势不妙,所以他也没有办法,为了大秦只能委屈心爱的太子。而且倘若刺客四起的话,将体弱的太子带出去,也容易出现意外。

这一世朝堂稳固,各地的隐患也远不如曾经那么多。已经许久不见刺客的身影了,太子身子骨也尚算健康,应当无碍。

秦王政便只道:

“数年前寡人亲赴邯郸之时,朝中也没有太子监国。数年过去,难道众卿还不如当初能干?”

这就是玩赖了。

当时秦国只吞并了一个韩国,现在的秦国已经吞并了全部的六国,国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国土大了、人多了,要处理的事务数量何止翻了几倍,哪能这么类比。

可是王上非要这么说,臣子又不好直言他是在无理取闹。再说下去,万一被王上质疑能力可如何是好。

所以也只能乖巧地承诺一定替王上看好家,绝不让王上出门在外还为此担忧。

一场朝会下来,群臣都不太高兴。

既没能阻止王上巡游,也没能拦下太子随行。看了一圈,发现刚开始激烈阻止的李斯甚至都在随行名单里,就很离谱。

大家忍不住多看了李斯两眼。

这老小子不会是做戏假装阻拦的吧?他可是太子的人,真的会公然与太子意见不合吗?

如果说李斯是装的,那就是太子预料到了有人会阻拦,所以干脆派遣李斯去当这个阻拦的人。他是相国,他站出来了其他人自然就会安静等待,先听相国说。

这样一来,相国一旦阻拦失败,臣子阵营基本就宣告放弃了。其他人再想接力也不容易,毕竟他们不如相国有话语权,相国都不行他们更不行。

李斯被他们盯的发毛:

“诸位为何如此看我?”

隗状三两步走上前拉住他:

“你老实说,是不是和太子殿下串通好的?”

李斯:???

李斯设想过众人可能会怀疑他和太子闹掰了,但看大家现在的样子,好像完全不是这么个想法。

隗状的询问他根本没听懂意思,什么串通?

隗状认定了自己的猜测:

“别装了,我已经看透你了。你这人一向喜欢奉承王上,我还道今日你出言阻拦是改了性子呢,没成想都是演戏。”

李斯:……

李斯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他怎么就一向喜欢奉承王上了?他也是劝阻过王上的人好不好?当初的《谏逐客书》你们都忘了吗?!

同僚:那个不算,王上那次本来也不是真的要驱逐六国门客,就是做戏安抚宗室贵族的。

李斯和他们说不通,拂袖而去。

回去之后他同夫人抱怨,说同僚都恶意揣测他。定然是眼红他当上了相国,所以刻意诋毁。

没关系,他李斯行的端做得正,不怕别人的诋毁。这次百越之行若能顺利将他的新律推销出去,叫百越首领都欣然接受,他当居首功,以后就再无人能动摇他的相位了。

李夫人听得欲言又止。

你在朝堂上还言辞坚定地请王上不要去南巡呢,现在就开始盘算着怎么利用南巡巩固地位了。别说你的同僚,连她这个枕边人都要怀疑你李斯是不是在假装阻拦。

面对夫人狐疑的眼神。

李斯:……我识时务不行吗?

王上都做好了决定,改是不可能再改的了。聪明人不就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好好抓住机会么!

李夫人说不过他,干脆换了个话题:

“王上这次要带太子随行,不知其余公子可会同去?咱们女儿才嫁于二公子,若是二公子同行,那女儿……”

王上巡游是去做正事的,不知会不会携带姬妾一起。太子肯定是不会带姬妾的,他如今就没有姬妾在后院里。

如果王上也不带的话,那其余公子得到随行的机会,怕是同样不好携带家眷,以免显得自己太重女色。

可是小夫妻两个才成婚不到半年,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巡游一趟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长期不相见总归不好。

还有一重隐忧李夫人没说。

即便王上不带姬妾出行,去了外头,地方上的官吏难道还不会准备美妾献给王上?随行的公子大约也不能幸免。

女儿不跟去,女婿却在外面纳妾。人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她怕妾侍先有了庶子,日后女儿日子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