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62)+番外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秦王政:寡人果然是被儿子气糊涂了。

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忽略了,都怪扶苏那几天闹幺儿闹得太厉害。

秦王政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能生气。儿子是亲生的,打死就没了。

如果扶苏不是他定下的继承人,他必然要立刻给沿线官员和驻军都下达命令,让他们把人抓回来。

普通公子可以随便抓,那顶多算是儿子调皮、父亲想要管教。未来的太子不行,那样会影响到太子的风评。

所以到最后,老父亲也只能糟心地给王翦去信,叮嘱他好好照顾长公子。

不仅不能把人抓回来,还要替他善后。

蒙毅很“没有眼力见”地提醒:

“公子尚未走远,派人去追,还是能追回来的。”

倒也不至于非得传信让大家去抓人,没那么夸张,王上不想约束儿子可以直说的。

秦王政:“……”

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而且,他才没有放纵儿子的任性。他分明是嫌弃留扶苏在身边看着就来气,出去了好歹眼不见心不烦。

蒙毅便又贴心地提议:

“公子出门在外恐会遇见刺客,可要多派些士兵护送?”

秦王政沉默片刻:

“那就按寡人出行的规格安排吧。”

蒙毅微笑着心想,他就知道会是这样。

前线军营。

王上的密信到得比扶苏更早,因此扶苏进入军营时,见到的就是一位表情微妙的王老将军。

老将军颇通人情世故,他也不问长公子为什么突然过来,直接说起正事。

这段时间扶苏在路上,不太方便接收新的军情消息。他对秦赵如今的战况了解比较少,需要王翦细细讲述。

王翦先说起了对面军营的变故:

“前些日子赵国临阵换将,但赵葱二人威望不够,军中又有李牧留下的副将,因而新来的将领一时之间做不了主。”

李牧疑似被害的消息传来时,那几个副将差一点就带兵回攻国都了。幸好赵葱他们还是有点本事的,勉强稳住了局面。

说到这里王翦就十分遗憾,要是没稳住多好,他们大秦可以跟着过去捡漏。

赵军的这番僵持也持续不了多久,大家都在观望赵军最后到底去打谁。然后没两天,又有新的消息传来,说是李牧没死,被郭开秘密保下了。

桓齮在旁边噗嗤地笑:

“这可真够‘秘密’的,除了赵王迁,所有人都知道真相。”

整个赵国都在拿赵王迁当傻子哄。

郭开骗他说已经处决了李牧,其他人也跟着隐瞒李牧活着的事情。赵王迁常年待在宫中,没有自己的人手接触外界消息,那还不是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

扶苏轻笑:

“只怕郭开的这番好意,李牧并不领情。”

提到这个大家都赞同地点头,所以并不期待郭开能说服李牧叛赵。

其实也无所谓,能成是意外之喜,不能大秦也没什么损失。秦国将才不少,缺他李牧一个也不要紧。

倒是王翦若有所思地看向长公子,意识到对方这次亲至前线是为了什么。

但老狐狸总是容易多想,他觉得劝降李牧大概只是其中一方面的缘故。

另一方面嘛,约莫是大军在外,朝中有人不放心他们这些将领。王上便派了长公子过来监军,安那些多疑文臣的心。

打死王翦也想不到,扶苏是自己趁亲爹不备偷跑的。

毕竟扶苏还是挺惜命的,哪怕是偷跑也带足了侍卫保护自己。他当秦皇那阵子没少遭遇刺杀,早就有经验了。

后来秦王政更是给他补了不少人手,生怕儿子遭遇什么危险。

所以看这个浩浩荡荡的架势,哪里像是偷溜的呢?

王翦没多说什么,继续分享最新战报。

“李牧虽然不信郭开有那么好心,但为了稳定军心,还是同意了写一封亲笔信给副将。”

信是经由郭开的人手送出去的,所以秦国对其中细节知道的一清二楚。

李牧不管是为了大军安稳还是顾虑到郭开能看见信的内容,都不可能在里头写什么挑拨的话。

他没办法直言告知副将,郭开压根不是什么好人,他被关押了快来救他。所以副将只看到了报平安的字眼。

有了亲笔信,这几个副将就老实了。他们比李牧还好骗,居然真的没人怀疑过郭开不安好心。

“郭开于是以北境匈奴不安分为借口,把副将全部调回了代地。那几名副将知道李牧爱惜士兵和庶民,临走前还帮着赵葱安抚了一番,让士兵配合新来的将领出战。”

李牧对赵国王室有多少忠心不好说,但对士兵和百姓,尤其是代地的百姓,非常上心。

他努力抵御匈奴可不是为了赵王,而是为了底下挣扎求生的黔首。

有这样大局观的将领,培养出的副将自然也不会太差。

只要李牧还在,他们就肯为了黎庶让步。哪怕要自己交出兵权回老家,他们也是愿意的。

当然,李牧不在了那就另说。

扶苏挑眉:

“他们竟也不记恨赵葱二人抢了李牧的主将之位?”

要不是为了给赵葱二人让位,李牧也不会被召回邯郸,险些遇害。

桓齮解释道:

“公子有所不知,那赵葱和颜聚很擅长装模作样。他们做出一副被迫的样子,把罪过都赖到赵王头上。”

分明是赵国贵族为了捧自己这边的将领才送他们过来的,但他们非要说是赵王忌惮武安君,临时拉了二人顶上凑数。

扶苏对这两个小人物没什么印象。

上辈子赵葱好像是接替李牧之后没多久就战死了,颜聚则趁机逃亡。但后来还是和赵王迁一起被俘虏了,没什么好下场。

所以扶苏还真不知道他们挺能演的,配合着郭开,短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副将的信任。若非如此,副将们也不见得肯在离开前帮忙稳定军心。

“公子来的时机正好,我等正在商量何时出兵大破赵军。”

副将们走了,赵葱和颜聚能力不行,不足为据。他们打算趁此机会猛攻赵军,不给他们拖延时间的机会。

赵军就是想拖过春耕,觉得这样可以威胁到秦国。秦国虽然不怕这个,但能速战速决,谁不乐意呢。

扶苏听完反问道:

“我听说李牧许诺给士兵分粮,赵葱、颜聚对此可有意见?”

众人齐齐摇头。

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毕竟赵葱不是郭开那边的人,是赵国贵族派来的。他们在赵葱身边也没什么眼线,想知道那边的真实想法并不容易。

桓齮想了想:

“之前他们二人倒是慷慨陈词,表示过军粮一定全部下发。”

只是那个时候是当着李牧副将的面说的,很有可能是为了笼络军心,讨好几位副将。他们心里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那就不好说了。

桓齮原先没怀疑过这个,毕竟赵军确实借此士气大振。新来的将领认为这招不错继续沿用,也没什么毛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