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66)+番外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便是军中,也有部分将领略有微词。

他们认为粮草珍贵,应该留着打仗,怎么能分发给赵人?要是拿去赈济秦国庶民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赵人凭什么?

不过他们有意见没用,王上经过多番考量还是同意了。

后来众人才知道,是他们目光短浅了。赵人拿到赈灾粮之后,闹着不肯归降的都少了。

往日的仇恨是一码事,现在家里要饿死人了。这些粮食是救命的东西,死人总没有活着的儿孙重要。

更何况,还有不少家庭的老人已经在饥荒里去世,剩下的都是对亲人仇恨度没那么高的年轻人。

传讯兵也道:

“王将军也认为这招不错,已经将赵国剩余的军粮分发给愿意归顺的赵人了。”

现在城中的情况就是不肯投降的死光了,其余人被收买或是不敢反抗。赵军全部跑掉,王翦留了一部分人清点财物,继续带着剩下的大军追击。

至于攻城器械,哦,还在路上,没追上大部队呢。

赵人也挺能跑的。

作者有话要说:

王贲:我还是太年轻了,没见过这种世面。

扶苏:以后你就知道,其他几国的骚操作更多^_^

第30章 来信

虽然赵军主力溃败得很突然,但赵国毕竟是军事强国,很难因为一场胜负就一败涂地。

当逃亡的赵军抵达下一个关隘时,他们得到了充足的支援。哪怕主力军损失惨重,也还有一拼之力。

这边守城的将领是位大将,一下子就掌控住了局势。

王翦大军追击截杀了不少赵军,可仍有小半部队成功入城了。秦军被阻拦在城外,攻城器械还没到、城中防守严密,一时之间倒是不好轻举妄动了。

城中赵军趁此机会赶紧安排好败兵的相关事宜,开始为守城之战做准备。

其实准备早就在做了,各个重要的城池和关隘都进入了备战状态,就是防止前线溃败后敌军朝夕间打到自己跟前来。

不过准备时间总是不嫌多的,更何况如今多了一批逃过来的士兵,还有的忙。

哪怕知道最好是趁着城中还没收拾好之前就攻城,王翦也只能选择按兵不动。没有攻城器械,打仗就是纯靠人命在拼,他可不做这种亏本买卖。

所幸,秦国安插在赵军中的细作也成功混进城了几个。虽说指望不上他们派太多用场,好歹聊胜于无。

秦赵两军重新进入了对峙的状态,双方都在等秦国器械抵达城下。

在这段赵国准备的时间里,王翦同样没闲着。他一边整顿因为长途追击而疲乏散乱的队伍,一边给各地送信汇报战况。

不知道其他几处的战局情况如何,是否能抽出兵力来支援。

攻城战时攻方人数越多,胜算越大。要是能从后面夹击就更好了,说不准还能围城,让城内粮草消耗殆尽不得不投降。

战时消息传得再快,也需要一点时间,毕竟彼此之间隔得实在有些远。

王翦在几日后器械抵达时才收到回信。

除却王翦这一路大军之外,其他分兵压境的秦军那边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他们那里不如王翦这边势如破竹,局势显得焦灼了不少。

主要是那边没闹出太多幺蛾子,即便打出了李牧已死的旗号,用处也没这边大。那头的士兵多是其他将领的人马,对李牧不至于盲目崇拜。

再加上人家主将还好端端待在军营里主持大局,有谁动摇军心就直接斩杀了。一时之间震慑得士兵不敢心思浮动,士气受到的影响不算很大。

秦将见状及时调整了决策,选择和这部分赵军拖延。

反正王翦那边势如破竹,不出意外肯定能一路连胜下去。那么他们也不一定非得着急汇合,相比之下拖住这些还算能打的赵军,不给对方支援邯郸的机会更要紧一些。

这是灭赵之战,大家都分得清轻重。知道不能贪功冒进,而是要看整体战局。

王上不是糊涂人,不会因为大家表面上功劳没那么多,就克扣他们的奖赏。

秦将老神在在,一点都不着急进取,底下的士兵就更无所谓了。反正他们只要多杀点人,就能多赚点功劳,是否参与进重要城池的攻破并不受影响。

说句难听的,要是跑去攻城,结果城池率先投降了,士兵还亏了呢。这样就不能继续攒人头了,偏偏他们的军功全看人头数。

大家都对现在的现状很满意。

隔三差五开打,杀对面几人,拎着脑袋回来记录功勋。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出去拼杀。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多来几轮,他们就能升职了。

干劲十足的秦军弄得赵国军队非常头疼,秦国拖得起,他们赵国拖不起。秦国没受灾粮草充足,赵国粮草却十分紧缺。

更何况听闻王翦那边形势一片大好,赵将非常担心对方一路打到邯郸。秦军不急着去支援,他们着急啊。

战场上越是着急越会出错,尤其是一旦倒霉碰见个出兵奇险的对手,就更容易翻车了。

李信抓住敌方在布阵上的疏漏,一举击溃了这路兵马。而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孤军深入赵地支援王翦!

他安排步兵收拾残局后闭关守城保持住优势,自己带领骑兵快马加鞭赶往王翦那边。一路上绕开守卫森严的重城,成功抵达了目标城池的后方。

因为只是一小队骑兵,根本不起眼。在偌大的赵国国土上,有意避开旁人的话,想要不被发现也不是特别难。

尤其李信他还有作弊器。

李信从怀里珍惜地掏出一张地图,仔细对照了一番。

确定了:

“就是这里!王老将军大军肯定在不远处,来个人去给将军报信!”

亲卫好奇地多瞅了一眼那张地图,他早就想问了,这么详细的赵国舆图,将军是从哪里搞到的。

他倒是记得李氏一族曾经在赵国为官,但那个时候距离现在都过去很久了。而且他们家那会儿当的也不是武将吧,手里应该没有舆图才是。

况且还是这么详细的舆图!

先秦时期的舆图还是相对抽象的,能流传出去的,大多不会特别详细。画得详细的基本都是国家机密,一般人根本搞不到。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其实各国手里也没有太详细的地图。制图水平摆在那里,想画好点也有心无力。

李信手中的这个就不一样了,居然连哪里有小道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整体画风也很独特。

“看什么看?”

李信宝贝地将舆图卷好塞回怀里,生怕弄坏了。这可是长公子私底下悄悄给他的,别人都没有,他可爱惜呢。

这一路上,多亏了这张地图。否则他们也不能这么顺利地找过来,还能准确躲开沿路的赵人。

傻憨憨如李信当然不会去思考公子是从哪里弄到的这等地图,不像别的将领会去找扶苏试探。而且这种标注了小路的地图给别人也发挥不出最大的用途,正适合擅长奇袭的李信使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