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记分员,社员们的注意力分散到齐玉珍身上,纷纷劝齐玉珍当记分员。
齐玉珍拒绝了:“让家丽姐当吧,家丽姐工作认真负责,我没法和她一样把工作做得细致。”
除了生产队会计和妇女队长,大队长、副队长、记分员等人每三年会重新选,三年一届,由社员投票决定谁当选。
今年只有队长换了,别的干部都是连任,齐家丽已经连任两届记分员,接下来三年要是安稳度过,她就连任三届了。
齐家丽不徇私,然而过于铁面无情,齐玉珍有帮她代过班,虽然她也不徇私,按规矩来算,可是两人给社员的观感有很大不同。
一个大姨说道:“家丽只有在投票演讲的时候讲得好听,玉珍啊,你都满18周岁了,真的不考虑吗?”
之前报名要当记分员的人里,也就齐家丽算靠谱的,如今齐玉珍已经成年了,完全可以让她当记分员。
“不考虑的,家丽姐做得很好,我对她心服口服。”齐玉珍没有动摇。
齐二丫重重叹了一口气。
没别的事情了,齐玉珍回家。
...
丰登生产队在今年以前没来过知青,今年来了知青,着实让队里的社员新鲜了几天。
等到秋收正式开始,大家才抛下新鲜感投入劳动当中。
丰登生产队分成六个小队,五个知青分别被分到第二至第六小队。
齐玉珍家所在的第一小队人数最多,不需要知青加入了。
每个小队都有自己负责的田地区域,公社里的小学初中在秋收期间给孩子们放秋收假,让孩子们帮家里干活。
齐玉珍齐玉莲姐妹俩睡一间房,以往睡觉前,齐玉莲会和姐姐聊一些小姑娘的话题,秋收期间累得不想讲话,吃饭的力气都快没了,晚上倒头就睡,没精力聊小姑娘话题了。
妹妹倒头就睡,齐玉珍差不了多少。
睡醒后又是新的一天。
大早上出了太阳,让人觉着暖洋洋的,等劳动起来,可就不是暖洋洋的感觉了。
爸爸是队长,齐玉莲只能在姐姐身边抱怨几句,有妈妈在都不能说那些话。
“你觉得辛苦就不用太努力了,我看其他读六年级的孩子都没你这么拼。”
妹妹长个子了,比生产队里一半女人要高,在齐玉珍眼中,还是和孩子差不了多少。
“那不行,轮到爸爸当大队长了,我们表现好,爸爸才能连任。”
爸爸之前是副队长,现在算是转正当“大官”了。
爸爸当大队长后,妈妈就对几个孩子说以后可别仗着爸爸是大队长就欺负人。
这话主要是对两个儿子和小女儿说的,四个孩子就大女儿性格好,不会和人起争执,另外三个孩子不好说,瞧着都是好孩子,谁知道会不会结交坏朋友,给爸妈捅出大娄子。
作者有话说:
不是开局就高考,前期需要走一部分情节,一些地方会用时光大法加速。
——
七十年代学制普遍是“522”,意思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初高中各地学制略有差别,不过小学六年是八九十年代才开始普及的,本文架空,用“633”学制,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
第2章
◎晕◎
齐玉珍没想那么远:“爸爸才刚上任,你就想着爸爸连任了?队长可没那么好当的。”
上一任大队长连任几届,是个负责任的队长,之所以退下来是今年台风天做补救工作的时候摔伤了,本身年纪不算小,家人们担心他的身体,干脆退下来养伤。
大队长就得在台风天冲最前头,比普通社员更容易受伤。
即使没摔着,也容易累出病来。
齐玉莲:“我知道,爸当上队长后比以前更忙了。”
看到齐家丽过来,齐玉莲不敢和姐姐闲聊了,继续卖力干活。
她没成年,拿不到成年人的工分,来田里干活主要是帮姐姐忙。
帮忙的小孩子偷懒,齐家丽不会指责,齐玉莲只是不想连累姐姐。
齐家丽不干农活,日常工作却不轻松,每天要在队里所有田地巡逻查看大家干活情况,有没有人偷懒,哪个应该在干活的社员不见了,都要问清楚状况。
社员们可以请假,请假要去找大队长,所在小队的小队长以及记分员签字。
无论上一位大队长还是现在的大队长,只要不是频繁请假,他们都给签字。
大队长这边容易过,小队长和记分员就不是很容易过了,不是非常要紧的事情,不会给他们签字。
所以有些人跳过签字,直接不来了,等着后面被批评教育。
齐玉莲余光看到齐家丽朝自己和姐姐走过来,心里别提多紧张。
脑子里已经闪过最近有多少时间在和姐姐闲聊。
想不起来,根本想不起来。
“玉珍,汤知青晕倒了,你去照顾一下她。”齐家丽找齐玉珍就是为了这事。
齐玉珍大概猜到汤知青晕倒的原因,问明汤知青在哪后,收拾东西过去。
齐家丽没跟着齐玉珍一起走,而是留在姐妹俩待的这片田里,看看第一小队有没有缺了谁。
第一小队成员有大队里“位高权重”的人,例如大队长,例如副队长,她不管他们身份如何,该参加劳动的,都必须参加劳动,谁也不例外。
齐玉莲非常想跟着姐姐走,当然只能是想想,最后同齐家丽打了声招呼,去跟在两个哥哥身边干活。
...
齐玉珍来到第四小队的位置,看到了躺在树底下的汤知青。
知青来了没几天,各种状况常有发生,她走过去,汤知青闭眼皱着眉头,看来并没有失去意识。
齐玉珍过来前带了干粮,还倒了一杯水,汤知青的水壶里有水,她就把早上烙的饼给汤知青,水留着自己喝。
不用听知青们自己说,她从妹妹嘴里听来不少有关知青的事情。
五个知青性格各异,做饭的事情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安琳在第三小队,秋收期间队里提供午饭,她选择到齐二丫家吃早饭晚饭,自己的口粮和粮票给齐二丫家,再另外每顿补一分钱。
主要她跟齐二丫一个小队,两人能说到一块去,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二丫家了。
汤知青性格比较闷,会说话,但不爱说话,存在感一直很低。
一共两个女知青,安琳吃饭的事情解决,汤知青的没解决,让她和三个男知青协商做饭干家务的事,完全不可能。
知青们第一天来的时候,看穿着就知道家境各有不同,安琳最早开了去社员家里吃饭的头,薛国树和宋寻舟也分别去社员家里吃。
有关宋寻舟,更确切说,他是打了饭自己到田边去吃,不在会计家里待很久。
他们生产队的会计文化水平在队里算比较高的,而且知道变通,不会像齐玉珍一家,直接说明不接受知青来家里吃饭。
会计家不避嫌,乐意知青来家里吃饭,他们挣到点钱票,知青吃到饭,有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