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小夫妻(96)

她是来通知爸爸妈妈,未来两三年,计划经济体制应该快退出历史舞台了。

爸爸现在还是大队长,三年一届,已经连任三届了。

集体经济取消,可能公社和生产队这些称呼一起取消。

好在他们家爸爸脾气好,不会因为大队长的身份在队里作威作福,很得民心,不然正式文件下来,爸爸从大队长位置上退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来踩爸爸一脚。

听到女儿告知的消息,齐洪军没立刻发表自己的看法,袁秀彩还挺支持的:“改了好,改了好,改了你爸能清闲下来,要是女儿说的没错,以后你要从大队长的位置退下来了,记得别多管闲事,管好自家就行。”

女儿话语说得很浅显,她也听懂了,以后应该还是会上交粮食,但是不会让整个生产队的人硬凑在一起种田干活了。

不用心烦哪家人偷懒磨洋工,不是挺好的吗?

齐玉珍也是分析好处为主,想到爸爸的性格:“爸可以给别人家看看出了什么问题,就别出力了。”

她先不说农机的事情,省得说了爸妈直接反对,嫌贵嫌没用。

无论政策怎么改,她相信爸爸都没法闲下来,所以决定过几年寻摸看看,有没有淘汰下来的旧农机,她想想办法弄到老家给爸爸用。

改ll革开放对他们的限制越来越少,学校又能稳定往相关单位厂子输送农机人才,相信接下来几年技术会不停进步,农机价格也会被打下来。

第71章

◎说明◎

聊到晚上八点多, 大家才各自回房间休息。

回到房间的齐玉珍翻开带回老家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她要带给爸妈,带给妹妹, 带给安知青的话。

她怕自己忘记了, 专门记在笔记本上, 除了告知安知青有关知青抗争的新闻,别的事情差不多都说完了。

刚把笔记本合上就听到敲门声,齐玉珍去开门。

是二弟涛声过来了。

齐涛声将一块没用过的肥皂递给姐姐:“姐, 谢谢你送盼妮衣服, 我们拿不出别的好东西,只能送姐姐一块肥皂了。

盼妮不让我说是她的意思,就说是我这个弟弟给姐姐的谢礼, 我觉着还是要说的,我都没想过给姐姐回礼,她比我想得周到多了。”

还不忘夸媳妇几句呢。

听出弟弟和弟妹感情很好, 齐玉珍心情愉快,肥皂在家里也是贵重物品, 她没有拒绝,接了肥皂:“我正缺肥皂, 一块肥皂能用好久, 你也替我谢谢盼妮。”

姐弟两人说了几句话后,各自回房间休息。

齐玉珍锁好门,来到里间, 同丈夫说二弟没看错人, 经过她的一番“考察”, 二弟妹是个好人, 知恩图报。

不用怕她对爸妈不好。

不管弟妹性格如何, 大大咧咧、泼辣、内向……哪种都可以,只有一点,不能不孝。

不能对爸妈不好。

对爸妈不好,以后别想拿到她送的礼物了。

她不会给白眼狼送礼物。

宋寻舟:“我也没办法把人家往坏处想了,好歹知道送一块肥皂当回礼,没理所当然觉得你就该送她东西。”

他向来不会把外人往好了想,这个盼妮明显不坏。

知道回礼,更加证明她没坏心眼。

以前不管别人是真心还是虚情假意,宋寻舟都不会给出任何反应,冷漠得很,和玉珍在一起后,这方面就不那么迟钝冷漠了。

知道感谢或者婉拒了。

睡觉前,齐玉珍向丈夫确认一件事:“你请堂哥找‘打手’的事情,确定已经全部向我交代了吗?如果给堂哥带来别的麻烦,我们还得送些东西过去赔礼道歉。”

堂哥是涛源哥,飞飞姐的老公。

好不容易回到老家了,她想把“堆积”起来的事情都处理完。

雇打手这事属于没记在笔记本上,却一直记在心里的事。

她怕有隐患。

不能让这事成为丈夫的污点。

宋寻舟:“交代完了,已经过去几年,只要我们没人说出去,什么事情都没有。”

齐涛源找人的时候都没供出是他花钱指使的,齐涛源不说,他不说,根本不会又别人知道事情真相。

他同玉珍坦白是不想对玉珍有所隐瞒,而且这种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想,玉珍都不会责怪他。

事实如他所想,玉珍并不是毫无是非观念的大好人,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

“行,那我不专门找堂哥问这件事了,省得不小心被别人听到传出去。”

可能本来没事,她一开口,没事变有事了。

除非堂哥突然想告诉她了,不然她还是继续假装被蒙在鼓里吧。

...

暑假很快过去,今年暑假,齐玉珍离开家乡没去年难过,因为今年寒假还会回来过年。

他们夫妻是大学生,用大学生身份出行比普通人出行更容易,介绍信也更好拿。

刚回到华都,宋寻舟回到家就埋头去写文章,他陪玉珍回老家期间没写正式稿,但是有在构思纲要,打了不少草稿,回家可以定稿了。

齐玉珍回到华都,有很多话想跟华都的爷爷奶奶说,知道丈夫忙着文章定稿,没法陪她去爷爷奶奶家,她就暂时按下心思,等丈夫写完再一起去看望老人家。

她要告诉爷爷奶奶,她家妹妹考上大学了,老家省里的大学。

家里出了第二个大学生,爸妈的喜悦不比她考上大学时少,他们家被笑称为凤凰窝了。

家里给妹妹办了小酒席,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庆祝他们家出来第二个大学生。

妹妹考上大学,岑伟也考上了,三战高考,他貌似妥协了,选了个不怎么样的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马上收拾包袱走人了。

妹妹玉莲和岑伟都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安琳就止不住在她面前叹气,尽管是她自己放弃通过参加高考回城这条道路,仍是会难过。

她悲观说道,玉莲大学毕业,她都不一定能回家。

齐玉珍和她提过知青抗争的事,就不反复说很快能回家的话了,去年也是这么说的。

过去一年,安琳还是没回到家里。

一年一年又一年,人生能有多少年。

她已经看到曙光,安琳还没看到,她不能再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能说上山下乡运动很不合理,分明是在浪费人才。

安琳在她眼里是人才,可能学习不好,高考屡战屡败,但是头脑灵光,让她回家,她能混得很不错。

齐玉莲就在姐姐旁边附和,她是考上省里的大学了,但她不觉得自己多聪明,比聪明肯定比不过姐姐和姐夫,姐姐夸安知青是人才,她非常认同。

被一个大学生,一个准大学生夸奖,安琳心情好了不少。

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

...

小叔子寻祺以近乎满分的成绩考上华都大学,家里人却不觉得是件多值得夸奖的事情,一哥一个都很平静。

倒是在听说玉珍的妹妹玉莲考上大学后,爷爷奶奶夸了玉莲好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