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1578)
“他帮了我们大忙,回到建邺之后,还真要向神候道谢。”
段沧海微一沉吟,才道:“爵爷,只怕你短时间内离不开西北了。”
“哦?”
“虽然咱们拿下了咸阳,也控制了潼关,但要让西北完全臣服于我大楚,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做到。”段沧海低声道:“理政安民,那都是必不可少,而且屈元古丢失了西北,定然会一心想着江西被重新夺回去,爵爷在此坐镇,朝廷也不可能另外派人来镇守西北,而且满朝文武,也无人有资格代替爵爷,找我估摸着,一年半载爵爷都要留在这边了。”
齐宁苦着脸道:“一年半载?”
“这还只是目前估测,也许时间会更久。”段沧海道:“夺下西北,我大楚在军事上对北汉就拥有了绝对的优势,如果此番我大楚无法长驱直入打下洛阳,那么以后西北必然会成为帝国的侧翼,我估计皇上会下一道旨意,令我们经略西北,不但要稳住西北,而且还要积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从侧翼配合秦淮军团对北汉发起全面攻击。”
齐宁微微颔首,在澹台煌的军略之中,拿下西北,本就是要作为侧翼配合秦淮军团主力,如今楚国有能力从两线对北汉发起攻势,对北汉的威胁异常巨大。
即使没有任何动作,当初北汉只需要在秦淮一线防备楚国,如今不但要防备南边的敌人,还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来应付西北方向的威胁,如此一来,对于北汉的消耗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第十三卷 提剑驾骑挥鬼雨
第1202章 经略西北
幅员辽阔的西北当然不会因为一支楚国的军队占据了咸阳,便俯首听命于大楚帝国,这一点齐宁比谁都清楚。
老百姓也许并不在意皇位上坐着的那个人是谁,但却绝对在意自己和家人是不是能够吃饱饭,真正让人们从心里臣服的永远不是武力,而是让他们能够衣食无忧。
齐宁知道自己绝对没有治理整个西北的能耐,而且也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西北的百姓衣食无忧。
楚国打下西北,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西北对北汉形成武力威胁,所以西北也不可能就此放马归南山。
但齐宁却知道,要让西北不出现大的动荡,必然要抓住两股势力,一股是西北本土的豪族势力,而另一股当然是具体操持西北大小事务的官僚系统。
在这两股势力上,齐宁倒是花了不少心思。
齐宁并无失信于人,在楚军控制咸阳不到五天后,便即解除了禁足令,城中的百姓可以在城中自幼活动。
在此之前,齐宁自然是让手头上的兵力控制了整个咸阳最为关键的一些地方,例如仓库,例如城门。
而城中的治安,一直以来都是由咸阳府尹来维持,齐宁专门接见了咸阳府尹,对于大楚护国公的诚意,咸阳府尹感恩戴德,自然是竭力协助楚军维持咸阳的秩序,而咸阳府尹手下的衙差,并没有做任何更换,一切依然像从前一样,这些衙差并没有因为城头旗帜的变换而丢了自己的饭碗。
楚军入城之初,所有人担心的都是身家性命,而楚军秋毫无犯甚至约法四章,这让咸阳城内惊恐的气氛渐渐消失,许多人便开始担心自己的生计,特别是那些此前在咸阳担任官吏之人,这些人都拿着俸禄生活,如今楚国人来了,许多人自然觉着楚国人绝不可能再继续任用北汉的官吏,没了公职,这生活也就没了着落。
孰知那位小国公不但召集了众官员,让他们自选去留,给他们保留了官职,而且即使是在各衙门当差的小吏,那位小国公也给了明确的话,只要愿意继续当差,依然可以维持原状,官府依然向他们发放俸禄。
齐宁还真不用担心发不出薪水,说到底这还是亏了屈家父子,楚国军队打进城内,最先控制的就是镇西将军府,段沧海也在第一时间下令封锁将军府,不许任何人擅自进入,直等到齐宁入城之后,这才开始清点将军府的物件,这不清点还好,当物品明细放到齐宁面前时,齐宁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初在楚国查抄淮南王的府邸,就查抄出大宗的财帛,让齐宁大开眼界,而将军府的财务清单出来后,齐宁才觉得淮南王比起屈家父子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无论是存放在库房的金银珠宝,还是古董字画,真可谓是汗牛充栋,数量之庞大,便是段沧海等人也是大惊失色,所有人第一个念头便是这屈家父子在西北如此贪婪敛财,竟然还能在这里稳坐十几年,那还真是本事不小。
如此庞大的财富,要支持西北各级官府的正常运转,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在咸阳修建了庞大的仓库,当初屈元古得意声称即使咸阳城被围上三年五载,仓库的粮食也足够城中上下的所需,等亲眼看到了仓库的存粮,齐宁才明白屈元古还真是没有太过夸张。
除了大量的财帛和粮食,咸阳亦有专门的户部清吏司,库内也有不少存银,这些存银本就是用来维持西北各级官府的运转,所以对齐宁来说,手头上的银子足以保障西北各级官吏的俸禄。
齐宁给了西北官员们选择的权利,两天过后,名册送上来,大部分官员本就是西北本土人士,自然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入关跑去洛阳,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关内乱战一团,且不说楚国和东齐两军向北汉发起攻势,仅是北汉皇子争位就打成了一团,在这种时候往关内跑,和自杀实在是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除了寥寥无几的少数官员欲要入关,大部分官员却都是要留下来为楚国效命。
那少数官员,除了个别确实是对北汉心存忠贞,大部分却又是因为家眷在关内,放心不下。
齐宁言而有信,不但派人护送那些要入关的官员前往潼关,而且每人还专门发放了一份盘缠,此举却是大得人心,很快便在咸阳城内四处传扬。
洪门道留下的名册,自然成了齐宁手中的法宝,在那名册之中有半数官员还是留了下来,而且有十多名被洪门道标有红线的官员也留下来,齐宁对于洪门道的情报自然是十分信任,仔细考察了这十多名官员的官职,若是在其官职上无法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威胁也掀不起太大的麻烦,齐宁依然让他们官在原位,但凡对楚军在这边有丝毫威胁,齐宁便将其调到其他位置上。
而且齐宁按照名册最后的一页,将那些才干出众却又愿意为楚国效命的官员提拔上来,在这些人的帮助下,虽然西北的官职调动并不太大,但却无声无息中将一些比较重要的位置做了更为妥善的安排,这一番调动下来,齐宁只觉得实在是繁琐无比,心想这些事情以后自己还是越少砰碰越好。
转眼间齐宁便进入咸阳快十天,每日几乎都是从早忙到晚,诸多事情都需要向他请示,齐宁此前就算在楚国,那也是从无如此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