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203)+番外
“就停这儿吧,再往里牛车就进不去了。”
崔八放下车窗帘子,对赶车的阿武喊道。
“是,郎君!”
阿武应了一声,将牛车停靠在路边。
崔八和刘晗下了车,抬步走到城门外,几个小厮忙挑着两人的考试用品跟了上来。
顺着拥挤的人群挤到大门前,验了户部开具的临时门禁,崔八等人便入了皇城。
进入皇城后,有司派了专门的官差负责给举子们引路。
几百号人跟着官差,浩浩荡荡的来到都堂,身穿甲胄的兵士正肃穆守着,房舍四周则围着许多木栅栏,只留了正门的入口以供出入。
此刻还不到考试的正点儿,所以考生只能等在门外,有相识的聚在一起聊天,有临时抱佛脚的还在抱着卷嘟嘟囔囔的背诵着,更有些佩饰华丽的人悄悄的捧着几卷页拼命的记着。
等了好一会儿,人群中不知谁喊了句‘时辰到了,开考啦’的话,原本菜市场一样喧闹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门口的兵士按照吏部给的名单,扯着嗓子大声唱名,叫到谁,门胥便会索要举子的文,核实无误后,才把人放进去。
当然,每位进场的人,还需要接受兵士们的检查,比如搜身、搜携带的物品。
这是举子们最不能忍受的,大唐虽尚武,可他们都是自持身份贵重的举子,哪能任一群大老粗对他们呼来喝去,甚至还要搜检衣裳?!
但,这是规矩,是他日飞黄腾达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能忍也要忍下。
崔八被拥簇着进了门,他平举双臂,展开宽敞的袍服,这袍子做得还真是简单,那兵士扫了一眼,只象征性的拍了拍崔八的衣袖和衣襟,便大手一挥的放了行。
文竹和阿山把考箱和瓷罐送到了门内,被门口的兵士们叫骂着赶了出去。
刘晗也挤了进来。
两人对视一眼,无奈的耸耸肩,然后亲自抱着考试用品,缓步进了正堂。
顺便加一句,刘晗虽没有老夫人赏的考箱,但崔八很仗义,硬是找匠人照着考箱仿造了一只。
进了正堂,崔八打量了下四周,发现这里果然如父兄提到的那般,是个极为宽敞的厅堂。
正堂内阶设有香案,主位上摆着一张案,案后是张单人方榻。主位将正堂分为东西两廊,每一边儿都整齐的摆着一排排的案和单席。
这时,考功员外郎到了,与众考生相对行礼后,考功员外郎坐在主位上,而举子们则分坐在案后。
崔八刚跪坐下,就敏感的发现,这、这单席还真名副其实,确实有够单薄。
看来,还真是要用娘子交给他的法子了。
打开考箱,崔八并不急着取文房四宝,而是取出三足平盘火盆和木炭,将单席挪到一边,把火盆挪到这里,用火石将木炭点着,然后又取出一个小巧的铜釜,把青釉四系罐里的泉水倒进釜里,然后把铜釜放在火盆上。
炭火很旺,不一会儿,铜釜里便冒出袅袅热气。
☆、第157章 喜事来(一)
韦源是国子监的学生,这曾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但此刻,他却因此而感到异常郁闷。
原因无他,实在是……唉,要说起来,国子监是当下的最高学府,亦是通往官场的捷径,能进入这里读,基本上已经有一只脚踏上仕途了。
而韦源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他的另一只脚总也迈不进来。
说到这里,就有人纳闷了,前头你不是还说,进了国子监,功名俯拾可取吗。怎么放到人韦源身上就不管用了,是不是作者故意为难人家呀。
答案当然不是啦,为难韦源的是国子监的‘规定’。
为了督促监内学生努力读,朝廷规定:一,监生不得贪图享乐、品行不端,倘或‘游处非类,樗蒲六博,酗酒宣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者一律开除;二,成绩不好的,‘又有文章、帖义,不及格限,频经五年,不堪申送者,亦请解退’,或者九年应试落第者,也要出监,或者调换专业。
也就是说,进了国子监,并不是完全有了官身,只要品性差、学习不好,照样会被开回家吃自己。
韦源,此刻就遇到了这样的难关,去岁国子监内的考核,他未能过关,非但没能被举荐为官,反而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为了能留在国子监,他不得不跑来参加科举。
唉声叹气的来到考场,看到一排排的应试举子。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唯一感到庆幸的是,韦源是士族,娘子又是郡主,所以他可以进入正堂考试,并不必同普通举子那般,在都堂的廊庑下应考。
只是,当韦源坐好后。他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奇人,目瞪口呆的看着人家悠闲的煎茶、热饭……你妹呀,你确定你是来考试。而不是在曲江游玩?!
崔八并不知道右侧正有个人灼灼的望着他,此刻,铜釜里的泉水已经滚开。他正小心的将火盆并铜釜挪到案旁。
好容易将一釜咕嘟嘟的开水挪到一旁,崔八忙将单席扯回原处铺好,接着姿态优雅的跪坐在单席上。
唔好暖和呀,整个单席下面仿佛放了个烧得热热的石头,烘得他一双腿都暖暖的。
刚坐好,考功员外郎已经缓步走入正堂。
见到主考官来了,堂内和廊庑下的举子皆起身,整好衣冠,与主考官相对躬身行礼。
行礼毕,主考官命人将试题发下。
今天是进士科的第一场。考的是帖经,也就是古代版的填空。
基本上考的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这对于经、文功底扎实的崔八来说并不困难。
拿到试题,崔八并不急着展开,而是将笔墨砚台准备好。磨好墨,将毛笔蘸满墨放好,这才小心的拆了纸卷上的细绳,将试卷展开。
大体浏览了一番,崔八紧张的心情顿时一松,嘿嘿。太好了,这些考题涉及到的经,大部分他都背过,估计能完成七七八八。
抄起毛笔,崔八开始奋笔疾的答题。
其它的考生也开始动笔,堂内、廊庑下一片唰唰的磨墨、写字的声音。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正午。
考题却还很多,许多举子已经开始放下笔,拿起提前备好的吃食,讲究些的用自己带来的炭火和炊具热一热,不讲究的直接抱着又冷又硬的蒸饼或者馂馅吃了起来。
大唐的科举并不似后世那般严苛,考场内甚至可以小声谈论、起身走动,倘若对试题有异议或者不理解的,还可以当场向考官发问。
只要不是太出格,明目张胆的交流考题、公开作弊,主考官和巡场的官吏都不会阻止、训斥。
此刻又是昼食时分,举子们用餐的时候,也开始跟左右的同考举子小声交流。
忙活了一上午,崔八的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
放下笔,小心的将答好的试卷卷起来,放进卷筒,崔八打开他那个硕大的考箱,拉开抽屉,看了看丰盛的吃食,想了想,他还是选择了简便些的团油饭。